网络诈骗
外观

(重定向自互联网诈骗)
![]() | 此条目可参照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网络诈骗(又称在线诈骗等,英文:Internet fraud)是指利用有网络连接的互联网服务或者软件,对受害者进行诈骗或其他利用的行为,例如可能导致身份盗窃的个人信息窃取行为。 互联网服务也可被用作向潜在的受害者进行宣传的行为,进行虚假的交易,或者是向金融机构等与该盗窃行为有关的第三方传递虚假信息。研究显示,网络诈骗可通过社交工程[1]与社会影响力的渠道发生。网络诈骗可发生在聊天室、社交媒体、手机App、电子邮件、留言板、网站等地方。[2]
社会案例
[编辑]台湾
[编辑]2025年4月,媒体报导指出,诈骗集团不断翻新手法,甚至利用知名公益机构名称进行吸金诈骗。一名退休军官在脸谱看到理财广告后加入LINE组群,被骗约500万元。他为搜集证据改名重返组群观察,发现诈团借由伪造“永龄资本”名义制作企划书与存款证书,声称与知名企业合作,利用假名人背书诱导群众投入资金。
永龄基金会事后证实该项目为假,并未授权任何LINE组群操作投资,呼吁民众切勿轻信。警方表示此类诈骗手法为假投资诈骗,常以高报酬零风险包装,结合伪冒名人、股市信息与“组群内应吹捧”策略,营造赚钱假象吸金。依据165打诈仪表板资料,“假投资”诈骗于2025年仍为诈欺财损最高类型,占比近五成,位居七大常见诈骗手法之首。
警方提醒,凡投资应透过政府认可管道,切勿私下下载可疑APP或参与来路不明组群,否则可能落入以“假财经顾问”、“操盘手”为名义的诈团陷阱中。根据刑法第339条,意图以诈术获取财物可处五年以下徒刑及罚金。 [3] [4] [5]
相关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Muscanell, Nicole; et al. Weapons of Influence Misused: A Social Influence Analysis of Why People Fall Prey to Internet Scams.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 July 2014, 8: 388–396 [10 August 2016]. doi:10.1111/spc3.12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 ^ Be Scam Smart.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陈浩介. 壹蘋10點強打|郭台銘女兒遭冒名吸金!誆認購「永齡」投資案 套路超逼真(獨家踢爆). 壹苹新闻网. 2025-04-25 [2025-04-25].
- ^ 东森新闻. 永齡遭冒名吸金 郭曉玲印章被盜刻 常如山籲立法嚴刑重判. 东森新闻. 2025-04-25 [2025-04-25].
- ^ TVBS新闻网. 郭台銘長女遭冒名盜刻印章詐騙吸金 常如山同學掉進假投資LINE群組慘賠500萬元. TVBS新闻网. 2025-04-25 [2025-04-25].
- ^ 什么是“杀猪盘”“杀鸟盘”“杀鱼盘”?_腾讯新闻. new.qq.com.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