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鲁士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亞鐵氰化鐵
普鲁士蓝
IUPAC名
亚铁氰化铁
别名 安特卫普蓝、柏林蓝、巴黎蓝、中国蓝[1]
识别
CAS号 14038-43-8 ?
RTECS V03AB31
性质
化学式 C18Fe7N18
摩尔质量 859.23 g·mol⁻¹
外观 蓝色固体
溶解性 不溶
危险性
MSDS MSDS 普鲁士蓝
欧盟编号 未列
闪点 不易燃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钾
铁氰化钾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普鲁士蓝
网页颜色#004469
RGBB (r, g, b)(0, 68, 105)
CMYH (c, m, y)(100, 73, 59)
CMYKH (c, m, y, k)(100, 35, 0, 59)
HSL (h, s, l)(201°, 100%, 21%)
HSV (h, s, v)(201°, 100%, 41%)
HWB (h, w, b)(201°, 0%, 59%)
资料来源[1]
B:代表值域介于0~255之间
H:代表值域介于0~100之间
注意事项
  1. 本条目的颜色值可能只是参考,并非共通标准。
  2. 本条目包含了使用颜色标示的内容,可能会因为不同的阅读环境而产生差异。参见网页亲和力色盲人士或黑白萤幕使用者需要非色盲人士或使用彩色萤幕来帮助,或是使用无障碍软件帮助。

普鲁士蓝(英语:Prussian blue;德语:Preußisch Blau 或 Berliner Blau化学名称:亚铁氰化铁分子式:Fe7(CN)18⋅14H2O,或书写成Fe
4
[Fe(CN)
6
]
3
· xH
2
O
简称:PB)是一种深蓝色的颜料,在画图中应用。普鲁士蓝由狄斯巴赫(Johann Jacob Diesbach)在意外中发现,他原本是打算制造红色颜料的。滕氏蓝(英语:Turnbull's blue)与普鲁士蓝是同一种物质,颜色略有不同是因为制备方法等的不同而导致的。[2][3][4][5]

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军队的制服颜色就是使用该种颜色,以至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沿用普鲁士蓝军服,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方更换成原野灰

历史

[编辑]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是一幅大量使用普鲁士蓝的艺术品

普鲁士蓝,或柏林蓝、中国蓝,或滕氏蓝的扩展含义并非一种颜色,而是指亚铁氰化铁这种深蓝色染料。该染料本身在历史上已有多次出现,甚至可追溯至古埃及,直至据现有记载1706年由约翰·雅可布·狄斯巴赫(Johann Jacob Diesbach)于柏林人工合成,1709年,当亚铁氰化铁作为染料开始出售时,便以其人工合成地普鲁士王国及柏林命名[6]。由于纯净的氢氰酸最初亦是由舍勒从普鲁士蓝制得,故以希腊文“蓝色”之名命名,中文亦因之。

制造

[编辑]

最初狄斯巴赫把草木灰和牛混在一起,制成亚铁氰化钾,其三水合物俗称黄血盐,后与三氯化铁(或其他能够提供三价铁离子的物质)反应后产生:

工业合成手段产生后,最初是由BASF前身法本公司大批量生产。如今通常以亚铁氰化钾和硫酸亚铁首先反应,生成亚铁氰化亚铁,然后使用含钾离子的氧化剂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亚铁氰化铁沉淀,再过滤干燥形成工业品亚铁氰化铁。

物质资讯

[编辑]

普鲁士蓝是经典的配合物。其配体为六个氰基,中心离子为二价铁离子。氰基与二价铁离子共同通过配位键组成六氰合铁(II)酸根(整体显-4价)作为普鲁士蓝的内配位层(内界)。而外层的三价铁离子与钾离子作为普鲁士蓝的外配位层(外界)通过离子键与六氰合铁(II)酸根以离子键的形式相连接。结构方面,普鲁士蓝为六面立(正)方结构。氰基作为立(正)方的各条棱连结处于顶点的铁离子,其中相同价态的铁离子在各面上均互为对角,而每间隔一个立(正)方,钾离子会被包裹在其中。

普鲁士蓝与绀色琉璃色的比较。

用途

[编辑]

医疗

[编辑]

医疗上使用的普鲁士蓝实际上是亚铁氰化钾铁,化学式是[7],用来治疗经口的急性或慢性铊中毒。铊置换普鲁士蓝上的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用量一般为每日250mg/kg,分4次,溶于50ml 15%甘露醇中口服。同时适量补充氯化钾,高浓度钾离子能增加对铊离子的清除能力,可能与钾竞争性阻断肾小管对铊的吸收有关,同时钾会动员细胞内的铊移到细胞外,使血铊含量增加,导致临床病情加重,需要慎用。

染料

[编辑]
大本钟的钟面恢复了1859年原始的普鲁士蓝和金色配色方案[8]

作为首次出现的工业合成染料,因其稳定性,且不溶于水,其着色效果远强于以往的有机天然染料靛蓝,虽存在些许毒性,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作为军服染料长时间使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也以其为正规军队的标准染料。

颜料

[编辑]

普鲁士蓝是画家最常用的蓝色颜料之一,其中日本江户时代名画家葛饰北斋使用它来绘画《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海水。

工程

[编辑]

亚铁氰化铁的油性溶液(“工程师蓝”)被用于工业制造,如冲压铸造工艺。

化工检验

[编辑]

常用来检验溶液中二价铁离子的存在,产生标志滕氏蓝沉淀

在分析化学中

[编辑]

普鲁士蓝是在普鲁士蓝测定总苯酚时形成的。 样品和酚类标准品加入酸性氯化铁和铁氰化物,铁氰化物被酚类还原成亚铁氰化物。 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物反应生成普鲁士蓝。 将样品在 700 nm 处的吸光度与标准品进行比较,可以测定总酚或多酚[9][10]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约翰·巴朗; 程方,宋元生译. 西洋绘画实用词典.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06: 183. ISBN 7-102-00477-X. 
  2. ^ Carson, Freida L. (1997). Histotechnology: A Self-Instructional Text (2nd ed.), pp. 209-211. Chicag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Pathologists. ISBN 0-89189-411-X.
  3. ^ Tafesse, Fikru. Comparative Studies on Prussian Blue or Diaquatetraaminecobalt(III) Promoted Hydrolysis of 4-Nitrophenylphosphate in Microemuls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03-06, 4 (6). ISSN 1422-0067. doi:10.3390/i4060362 (英语). 
  4. ^ Verdaguer, Michel; Garde, Raquel; Galvez, Natividad; Desplanches, Cédric. Electrons at Work in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Interface. 2002-09-01, 11 (3). ISSN 1944-8783. doi:10.1149/2.F06023IF (英语). 
  5. ^ 萧米珍. 淺談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 (PDF). 高雄女中. [2016-04-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28). 
  6. ^ Huyse, Philip. Herodot. Hildesheim / Zürich / New York, Georg Olms Verlag, 2000, 209 p. (Studienbücher Antik  3).. Abstracta Iranica. 2002-05-15, (Volume 23). ISSN 0240-8910. doi:10.4000/abstractairanica.35173. 
  7. ^ CAS Common Chemistry. commonchemistry.cas.org.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8. ^ Turning Big Ben's clock dials blue. UK Parliament. [21 October 2023]. 
  9. ^ Tannin Chemistry (PDF). [2009-12-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8-26). 
  10. ^ Graham, Horace D. Stabilization of the Prussian blue color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phenol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2-05, 40 (5). ISSN 0021-8561. doi:10.1021/jf00017a0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