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德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德
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笔下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展现了典型的德国北部风景
德国北部范围

北德国(德语:Norddeutschland)是指德国的北部地区。北德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按照语言地理宗教等标准划分。若按照语言来划分的话,北德国大致相当于低地德语的使用区。在地形上,北德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德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在宗教上,北德国是一个新教徒比较多的地区,其中又以路德宗的信徒最多。北德国的主要大城市包括柏林汉堡不莱梅等。

除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下萨克森不来梅外,有时威斯特法伦(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阿尔特马克地区以及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易北河-哈弗尔河地区,以及北部的勃兰登堡地区,包括普里格尼茨乌克马克巴尔尼姆,也被划归为北德。北德常被划分为西北与东北两大区域。

历史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地区以黄色标示(约约1000年

中世纪早期,北德地区为萨克森人部落的定居区,这些部落自772年起在萨克森战争中被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征服,随后于804年建立了帝国萨克森公国。10世纪时,萨克森地区在萨克森东边疆区扩张后,成为德意志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当时奥托家族的公爵被推选为罗马人的国王,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

自1500年起,原属萨克森的领土(不包括威斯特法伦)被纳入神圣罗马帝国下萨克森行政圈汉萨同盟也构成北德城市的共同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9世纪的北德意志邦联领土大致对应今日的北德地区。在德意志邦联(1815-1866年)时期,普鲁士(北德)与奥地利帝国南德)之间的政治势力边界被称为“美因线”(Mainlinie,以美因河命名),联邦议会设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不过所谓的“美因线”并非沿美因河上游,而是大致对应巴伐利亚王国的北部边界。

自近代早期起,北德地区便存在东西文化或政治上的划分,例如:

在20世纪后半的冷战时期,由于1949-1990年整个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北德地区的东西文化分界更加明显。基于铁幕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彼此偏见,至今仍影响某些人的身份认同。

1683至1709年间,部分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路德宗家庭定居于北德,导致今日许多德国西北部的居民拥有英格兰或苏格兰血统。[1]

方言和文化

[编辑]
位于韦斯特兰(Westerland)的双语地名牌(标准德语-北弗里西语)

历史上与传统上,在本拉特线于尔丁根线以北的北德地区讲的是低地德语,这一语言至今在农村地区仍然广泛使用。根据自我报告,约有 15% 的北德居民能以母语水准掌握该语言。然而在20岁以下年龄段中,仅有 0.8% 表示能以此水准讲低地德语。[2] 在部分地区,当地设有双语地名牌,以保留低地德语的使用。低地德语也受到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的保护与扶持。

早在中世纪,北方的书写知识分子就逐渐向南方语言形式靠拢。约在1500年左右,许多人因路德圣经而采用了后来发展为德语标准语的语言形式。这最初主要体现在书面语方面,后来城市中的上层阶层也开始使用标准德语口语。

大多数平民直到19世纪的普鲁士学校政策推行后,才学会书写标准德语。至1900年前后,工业化带来的人口迁徙,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难民与流离失所者的迁入,进一步促成语言转变。广播与电视也加速了北德方言的式微。

如今北德地区的人们大多使用标准德语或其地方变体。低地德语的使用者多为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年长者,即使如此,这些方言也已深受标准德语影响。

在今日德国境内的石勒苏益格公国地区,除了德语外,也使用丹麦语,而在石勒苏益格的北弗里西亚地区则仍可见北弗里西语。这些地区同样常见双语地名牌。语言上、历史上与文化上,北德与荷兰丹麦,以及其他多为新教背景的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英国、其余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与波罗的海国家,皆有密切联系。在德语语境中(例如北德意志广播公司),北德有时被视为北欧的一部分,而德国其他地区则较无争议地归入中欧[3][4]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Zickermann, Kathrin. English and Scottish Exiles in Northwest Germany c. 1683–1709. Études Écossaises. 2010, (13): 41–58. doi:10.4000/etudesecossaises.217. 
  2. ^ 引自 Astrid Adler 等人:Template:Webarchiv, 页15, 见:德语研究院(Institut für Deutsche Sprache), 2016年,取自2020年5月9日。
  3. ^ NDR文章中将居斯特罗称为“北欧的一部分”, www.ndr.de
  4. ^ NDR文章中将德默茨堡称为“北欧的要塞”, www.nd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