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萊茵-西發利亞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联邦州
坐标:51°28′N 7°33′E / 51.47°N 7.55°E / 51.47; 7.55
首府杜塞尔多夫
政府
 • 州长亨德里克·维斯特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 执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 自由民主党
 • 参议院票数6票(共69票)
面积
 • 总计34,110.26 平方公里(13,170.05 平方英里)
人口(2023-12-31)[1]
 • 总计18,190,422人
 • 密度533人/平方公里(1,381人/平方英里)
时区CETUTC+1
 • 夏时制CESTUTC+2
ISO 3166码DE-NW
GDP/名义€5430.3亿(2010年)[2][3]
NUTS区号DEA
网站www.nrw.de
代特莫尔德附近的埃克斯滕岩石(Externsteine)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4][5](德语:Nordrhein-Westfalen发音:[ˌnɔʁtʁaɪn vɛstˈfaːlən] ;简称北威州[6])是德国人口最多、GDP最高的一个联邦州,总面积34,080平方公里,首府位于杜塞尔多夫。该州坐落于德国西部,与比利时荷兰接壤,总人口超过1,800万,为德国人口第一大州。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拥有德国人口超过10万的81个市镇中的30个,包括科隆(超过100万)、州首府杜塞尔多夫(63万)、多特蒙德和埃森(各约59万)以及其他主要位于莱茵-鲁尔大都会区的城市,莱茵-鲁尔大都会区是德国最大的都市区,也是欧洲大陆第四大城市区。莱茵-鲁尔位于欧洲蓝香蕉区的中心,因此与兰斯塔德弗拉芒和法兰克福的莱茵-美因都会区等其他欧洲大都会区有着便利的交通。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1946年二战后由盟军占领德国的英国军事管理机构从普鲁士威斯特法伦省莱茵省北部以及利珀自由州分离出来并组合,并于1949年成为西德的一个州。北威州的波恩在1990年德国统一之前一直是联邦首都,在1999年之前一直是政府所在地。

在文化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不是一个统一的地区;莱茵兰威斯特法伦利珀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传统习俗方面。其经济是德国各州中按GDP最大的,但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历史

[编辑]

莱茵兰

[编辑]

该地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由罗马帝国征服者尤利乌斯·凯撒所写,莱茵河以西的领土被埃布罗内斯人占领,莱茵河以东的领土被乌比人(Ubii,科隆对面)和苏甘布里人占领。乌比人和其他一些日耳曼部落(如库格尔尼人)后来定居在莱茵河西岸的罗马下日耳曼尼亚行省。尤利乌斯·凯撒征服了左岸的部落,奥古斯都则在莱茵河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但罗马人从未在右岸站稳脚跟,苏甘布里人与包括滕克特里人和乌西佩特人在内的其他几个部落相邻。西甘布里人和莱茵河地区以北是布鲁克特里人。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许多部落被统称为利普里安法兰克人,他们沿着莱茵河两岸向前推进,到5世纪末,他们征服了所有以前受罗马影响的土地。到了8世纪,法兰克人的统治在德国西部和高卢北部牢固确立,但与此同时,在北方,威斯特伐利亚被向南推进的萨克森人占领。

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人最终建立了一个帝国,首先控制了他们的利普里安亲属,然后控制了萨克森人。在《凡尔登条约》中,加洛林王朝分裂,河东省的部分落入东法兰克,而河西省则属于洛林王国

奥托一世(973年去世)时代,莱茵河两岸已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莱茵兰领土被分为摩泽尔河畔的上洛林公国默兹河畔的下洛林公国。奥托王朝既有萨克森血统,也有法兰克血统。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中央权力逐渐减弱,莱茵兰分裂成许多小的、独立的、独立的变迁和特殊时期。旧的洛林分治已经过时,尽管这个名字在法国洛林仍然存在,在整个中世纪甚至现代,这些地区的贵族经常试图保留洛林内一位公爵的想法,这是林堡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所宣称的。因此林堡继承战争等斗争继续在现在的莱茵兰-威斯特伐利亚与邻国比利时和荷兰之间爆发。

尽管莱茵兰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并在各个战争时期遭受法国邻国的蹂躏,但它仍然繁荣昌盛,在德国文化和进步中处于领先地位。亚琛德国皇帝的加冕之地,莱茵河的教会公国在德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普鲁士于1609年首次接触莱茵河,占领了克莱沃公国,大约一个世纪后,上盖尔登莫尔斯也成为普鲁士的领土。1795年巴塞尔和约签订,莱茵河左岸全部割让给法国,1806年,莱茵诸侯全部加入莱茵邦联

维也纳会议后,普鲁士获得了整个莱茵兰,其中包括贝格大公国特里尔科隆教会选帝侯国亚琛科隆自由市以及近百个小领主和修道院。普鲁士莱茵省于1822年成立,普鲁士巧妙地让下莱茵地区保持原有的自由主义制度,这些地区在法国共和统治下已经习惯了这种制度。1920年,奥伊本和马尔默迪地区被划归比利时,今属比利时德语区

威斯特伐利亚

[编辑]

公元1年左右,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发生了多次入侵,甚至可能有一些永久性的罗马或罗马化定居点。条顿堡森林之战发生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参加这场战斗的一些日耳曼部落来自威斯特伐利亚地区。查理曼大帝被认为在帕德博恩和附近地区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他的萨克森战争也部分发生在今天被认为是威斯特伐利亚的地方。民间传说将他的对手维杜金德代特莫尔德比勒费尔德莱姆戈奥斯纳布吕克和威斯特伐利亚其他地方附近的地方联系起来。维杜金德被埋葬在恩格尔,这也是一个传说的主题。

威斯特伐利亚(Westfalahi)最初是萨克森公国的一个地区,与安格里亚、东伐利亚和诺尔达尔宾吉亚一起。1180年,威斯特伐利亚被巴巴罗萨皇帝升格为公国。威斯特伐利亚公国仅包括利珀河以南的一小部分地区。

1648年在明斯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和18世纪,威斯特伐利亚的部分地区处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控制之下,但大部分地区仍是分裂的公国和其他封建势力范围。1648年在明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条约产生的民族国家主权概念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主权”。

由于新教改革,威斯特伐利亚没有主流宗教。天主教和路德教相对平等。路德教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势力强大,拥有众多自由教会。明斯特、帕德博恩被认为属于天主教,奥斯纳布吕克几乎被天主教和新教所瓜分。

普鲁士军队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中战败后,1807年的《蒂尔西特条约》将威斯特伐利亚领土从1807年到1813年划归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拿破仑建立,是法国的一个附庸国。这个国家只是与历史上的地区同名;它只包含威斯特伐利亚的一小部分,而主要由黑森和东伐利亚地区组成。

维也纳会议后,普鲁士王国获得了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大片领土,并于1815年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省。前王国最北部的部分,包括奥斯纳布吕克,已成为汉诺威和奥尔登堡州的一部分。

合并后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在1946年于英国军事占领下成立,由二次大战前属于普鲁士威斯特法伦省莱茵省北部组成。1947年,南边的利珀并入,形成了目前的范围及边界。

在2005年5月22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选举上,基民盟获得压倒性胜利,该党的最高候选人尤尔根·鲁特格斯(德语:Jurgen Rüttgers)组建一个由基民盟和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取代由施泰因布吕克(Steinbrück)领导的的前政府。鲁特格斯在2005年6月22日上的联邦州中被推选为新任的州长;而在2010年州大选后,社民党的克拉夫特获胜并接任州长。

年表

[编辑]
  • 1949年5月8日:联邦德国制定《基本法》,北莱茵-威斯特法伦成为德国的一个联邦州
  • 1949年5月10日:德国联邦议会确定波恩为临时德国联邦首都。
  • 1953年3月10日:州法庭确定州的代表色、州旗和州徽。
  • 1953年5月12日:莱茵兰(Rheinland)与威斯特法伦-利珀(Westfalen-Lippe)州区联合体(Landschaftsverband)成立。
  • 1954年5月11日:WDR建成。
  • 1965年7月30日:州政府在波鸿创立鲁尔大学
  • 1968年12月16日:州政府成立多特蒙德大学
  • 1971年8月1日:北威州拥有15所专科高校分布在亚琛、比勒菲尔德、波鸿、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埃森、哈根、科隆、克雷费尔德莱姆戈、明斯特、帕德博恩、锡根伍珀塔尔
  • 1972年5月16日:综合大学在杜伊斯堡、埃森、帕德博恩、锡根和伍珀塔尔建立。
  • 1974年通过基层区划改革法,并于1975年1月1日生效。
  • 1975年德国唯一的远距教学大学哈根函授大学成立。
  • 1994年10月17日:新的县制法和市镇法生效,取消市镇的双重隶属关系;同时州议会、大市长和市长的直选完成。
  • 1999年7月6日:北威州宪法法院解释,5%的限定在地方选举中违宪,该比例在地方选举法中被取消。
  • 2003年1月1日:所有综合大学完成向大学的转变。

地理

[编辑]

区域情况

[编辑]

莱茵-鲁尔都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也是德国最重要的经济区。鲁尔区城市群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主要包括波鸿博特罗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盖尔森基兴哈根哈姆黑尔讷米尔海姆奥伯豪森。此外的大型城市有明斯特比勒费尔德帕德伯恩锡根波恩科隆亚琛门兴格拉德巴赫克雷费尔德,以及坐落于鲁尔区以南的州首府杜塞尔多夫;位于丘陵地区的城市有伍珀塔尔雷姆沙伊德索林根

相邻州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在北边邻接下萨克森州,东边是黑森州,南边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边是比利时,西北边是荷兰

历史区域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设在杜塞尔多夫。

下辖行政区

[编辑]
莱茵兰 威斯特伐利亚-利珀
莱茵兰(绿色)和威斯特伐利亚-利珀(红色)地区当局
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e)
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e)
杜塞尔多夫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 Düsseldorf
RegierungsbezirkDüsseldorf
阿恩斯贝格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 Arnsberg
RegierungsbezirkArnsberg
科隆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 Köln
RegierungsbezirkKöln
代特莫尔德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 Detmold
RegierungsbezirkDetmold
明斯特行政区
Regierungsbezirk Münster
RegierungsbezirkMünster

该地区起初(1816年)曾经有7个行政区。

县和非县辖城市

[编辑]

本州包含31个,即图中黑色数字。


本州有23个非县辖城市,即上图中红色数字。非县辖城市直接为州的下一级,不属于任何管辖。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各县与非县辖城市列表

Kreise
非县辖城市
Kreisfreie Städte
  1. 亚琛县
  2. 博尔肯县
  3. 科斯费尔德县
  4. 迪伦县
  5. 恩内珀-鲁尔县
  6. 莱茵-埃尔夫特县
  7. 奥伊斯基兴县
  8. 居特斯洛县
  9. 海因斯贝格县
  10. 黑尔福德县
  11. 上绍尔兰县
  12. 赫克斯特县
  13. 克莱沃县
  14. 利珀县
  15. 梅基施县
  16. 梅特曼县
  17. 明登-吕贝克县
  18. 诺伊斯莱茵县
  19. 上贝吉施县
  20. 奥尔珀县
  21. 帕德博恩县
  22. 雷克林豪森县
  23. 莱茵-贝吉施县
  24. 莱茵-锡格县
  25. 齐根-维特根施泰因县
  26. 索斯特县
  27. 施泰因富特县
  28. 乌纳县
  29. 菲尔森县
  30. 瓦伦多夫县
  31. 韦塞尔县
  1. 亚琛
  2. 比勒费尔德
  3. 波鸿
  4. 波恩
  5. 博特罗普
  6. 多特蒙德
  7. 杜伊斯堡
  8. 杜塞尔多夫
  9. 埃森
  10. 盖尔森基兴
  11. 哈根
  12. 哈姆
  13. 黑尔讷
  14. 科隆
  15. 克雷费尔德
  16. 勒沃库森
  17. 门兴格拉德巴赫
  18. 米尔海姆
  19. 明斯特
  20. 奥伯豪森
  21. 雷姆沙伊德
  22. 索林根
  23. 伍珀塔尔


城镇和城市

[编辑]

政治

[编辑]
首府杜塞尔多夫议会大楼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政治运作于一个联邦议会制代议民主共和国的框架之内。与联邦层级相同,该州的两大主要政党为中间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和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SPD)。自1966年至2005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一直由社会民主党或由其主导的政府执政。

该州的立法机关为州议会(德语:Landtag)。州议会有权在州级权限范围内立法,例如文化事务、教育制度、内部安全(如警察)、建筑监管、公共卫生监督以及媒体等领域;这些不同于联邦专属的立法事务。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采用与德国联邦层级相同的选举制度:个人化比例代表制。每5年,该州公民会举行一次全州选举,选出至少181名州议会议员。只有获得至少5%选票的政党才能在议会中获得席位。

州议会、议会党团及由至少7名议员组成的议会小组,均有权向州议会提出法律草案供审议。由州议会通过的法律将送交州长(即部长主席)签署,相关部委部长亦须共同签署,并在《法律与政令公报》上正式公布。

州长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列表
序号 姓名 图像 生卒年份 政党隶属 任期开始 任期结束
1 鲁道夫·阿梅伦克森 1888–1969 德国中央党 1946 1947
2 卡尔·阿诺德 1901–1958 CDU 1947 1956
3 弗里茨·施泰因霍夫 1897–1969 SPD 1956 1958
4 弗朗茨·迈尔斯 1908–2002 CDU 1958 1966
5 海因茨·屈恩 1912–1992 SPD 1966 1978
6 约翰内斯·劳 1931–2006 SPD 1978 1998
7 沃尔夫冈·克莱门特 1940–2020 SPD 1998 2002
8 佩尔·施泰因布吕克 *1947 SPD 2002 2005
9 于尔根·吕特格斯 *1951 CDU 2005 2010
10 汉内洛蕾·克拉夫特 *1961 SPD 2010 2017
11 阿敏·拉舍特 *1961 CDU 2017 2021
12 亨德里克·维斯特 *1975 CDU 2021 现任

州徽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州徽反映了州的组成,左边象征着莱茵河代表莱茵兰地区,右边的代表威斯特法伦地区,下面的玫瑰代表利珀兰(Lipperland)地区,背景色同州旗一致。

2012年选举

[编辑]
2012年选举席次

2012年,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的少数政府由于财政预算案被否决解散州议会大选。选举中,社民党的得票比2010年选举时增加了4.6%,达到39.1%,与绿党组成新一届稳定的多数政府。而基民盟得票甚至不如选前民调,只有26.3%遭遇惨败,而新兴的海盗党获得7.8%的得票率,首次进入州议会。州议会席次分布如下:

2017年选举

[编辑]
2017年选举席次

德国总理安格拉·梅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为最大党,得票率为33%。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的得票率则分别降至31.2%和6.4%。自民党获得历史最好成绩,得票率为12.6%。上届表现优异的海盗党仅有1%的得票率而无缘进入州议会。左翼党取得4.9%的选票未能进入议会。2013年成立的政党德国另类选择获得7.4%选票,超过5%的议会门槛,首次进入议会。州议会席次分布如下[7]

文化

[编辑]

建筑与历史建筑

[编辑]
  • 该州以拥有全德国最多的城堡和堡垒而闻名。[8]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拥有高度密集的博物馆、文化中心、音乐厅与剧院。[8]

历史古迹

[编辑]

现代建筑

[编辑]

世界遗产

[编辑]

该州拥有亚琛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埃森佐尔费尔矿业综合遗址布吕尔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以及赫克斯特科尔韦帝国修道院世界遗产

饮食文化

[编辑]
彭珀尼克面包

彭珀尼克面包(Pumpernickel)是德国最知名的黑面包之一,以黑裸麦制成,味道独特,略带甜味。这种面包已有数百年历史,名字起源于战争配给时期,意为“胀气与恶灵”[9][10]

饮品

[编辑]

节庆

[编辑]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在科隆波恩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明斯特奥伯豪森吕嫩举办各类电影节。[8]

其他大型节庆包括科隆嘉年华鲁尔三年展

欧洲最大的电子游戏展览会Gamescom每年也在科隆举办。

音乐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Bevölkerung der Gemeinden Nordrhein-Westfalens am 31. Dezember 2023 – Fortschreibung des Bevölkerungsstandes auf Basis des Zensus vom 9. Mai 2011. Landesbetrieb Information und Technik NRW. [2024-06-20] (德语). 
  2. ^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Statistik-portal.de. [29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3. ^ German-Saudi Arabian Liaison Office for Economic Affairs (GESALO). [1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6日). 
  4. ^ 北萊因威斯特法連邦 Nordrhein-Westfalen, Land. 乐词网.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5. ^ 周定国 (编). Nordrhein-Westfalen, Land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NLC 003756704. 
  6. ^ 吴建藩; 司月芳.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06-21 [202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7) (中文(中国大陆)). 
  7. ^ Landtagswahl 2017 in NRW. www.wahlergebnisse.nrw.de.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8. ^ 8.0 8.1 8.2 Culture. State of North Rhine-Westphalia. [13 April 2011]. 
  9. ^ Weichselbaum, Elizabeth. Synthesis Report No 6: Traditional Foods in Europe (PDF). European Food Information Resource (EuroFI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9). 
  10. ^ The history of Pumpernickel Bread. www.kitchenproject.com. [14 December 2018]. 

来源

[编辑]
  • Hartmann, Jürgen (Hrsg.): Handbuch der deutschen Bundesländer. Bonn 1997
  •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内政部: 选举结果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