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 (平遥)
![]() | 本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文件使用方针#使用守则,请协助改善。 |
37°10′15″N 112°07′30″E / 37.17083°N 112.12500°E
双林寺 | |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山西省平遥县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明 |
编号 | 120 |
认定时间 | 1988年1月13日 |
双林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初名“中都寺”,是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佛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两代重修。双林寺内保存有大量彩塑作品,共有10座大殿、约2052尊彩塑像,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多种题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方彩塑艺术长廊”。双林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宗教、雕塑和建筑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2]
历史
[编辑]双林寺初名中都寺,建寺年代没有确切记载。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记记载:“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宋代取佛经“双林入灭”之说,更名双林寺。辽时又称清水院。寺后经过金,元,明,清重修,目前大部分建筑和塑像为明代或清代。
双林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禅院在东,寺院居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堡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娘娘殿,两侧有地藏殿和土地殿、罗汉殿和迦蓝殿、钟楼、鼓楼、千佛殿、菩萨殿、贞义祠。寺内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塑像1566尊),大小各异,艺术价值极高,是元明彩塑的精华。[3]
建筑和塑像
[编辑]双林寺坐北朝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其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寺外围围夯土墙(明代所建)。夯土墙上置箭垛。
殿内的彩塑泥土都是使用当地一种粘性很强的红胶泥土,干后能坚硬如石,经久不裂。泥塑干透后,先用胶矾水刷,干后用鸡蛋青加胶水配制大白粉涂刷,用棉花或白布反复擦抹,直至擦出光泽,最后可进行石色彩画,所以彩塑身上的衣、裙均色彩艳丽。殿内的塑像无论大小,眼珠都用琉璃烧制,不论你走在哪个方位,他都在看着你;黑暗中好似两颗眸子真在闪动,令游客万般惊讶。正对山门的天王殿檐廊下塑四大金刚,每尊高约三米,成一字排开,这些护法力士的形象雄伟逼真,威武有力。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座四大天王,此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很写实,造像沿用较早期形象,给人以古朴的感觉。[2]
穿过天王殿,北面为释迦殿,是主殿之一,殿内释迦牟尼端坐正中,文殊、普贤二菩萨胁侍左右。殿堂后壁的渡海观音雕像精妙绝伦,这尊观音在16罗汉护持下普渡苦海。她安详地端坐于莲瓣之上,漂浮于大海波涛之中,飘带飞舞,身后十六罗汉护驾,各登鱼鳖龙鳌,产生以动寓静、乘浪而行的动感效果。[2]
天王殿
[编辑]穿过堡门便是双林寺的第一进院。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廊檐下泥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3米。
-
天王殿
-
殿最左侧金刚
-
殿当心间左侧金刚
-
殿当心间右侧金刚
-
殿最右侧金刚
天王殿内塑像
[编辑]
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居中,高2.2米。弥勒左右帝释天和大梵天作为胁侍,高约1.75米。南墙塑有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
-
殿左侧天王
-
弥勒左侧帝释天
-
弥勒右侧大梵天
-
殿右侧天王
-
殿背面观音塑像

释迦殿
[编辑]释迦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释迦殿内中心塑释迦佛,左右胁侍文殊和普贤菩萨。释迦佛高约5米,文殊和普贤各高2.05米。殿内壁塑“佛本行故事”,内容为佛传上所选作的48铺。48铺分布于殿内东,北,西三壁。48铺由东至西,分四层,一至三层,每层高0.93米。48铺其中塑造人物多达二百多尊,人物高约0.2至0.4米。释迦殿主尊背壁后为一叶观音,高3.4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众生而自在示现三十三种妙相,第十三种形象即为一叶观音。观音四周塑罗汉,护持菩萨,韦驮,骑兽六臂明王五尊。[4][3]
-
释迦殿
-
殿北壁左侧塑像
-
左文殊菩萨
-
右普贤菩萨
-
殿北壁右侧塑像
-
殿背面观音塑像

千佛殿
[编辑]千佛殿面阔七间。干佛殿内四周为壁塑五百菩萨,高0.69—0.82米。壁塑分为五至六层,菩萨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造型写实逼真。殿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4]
-
千佛殿
-
殿东壁左侧塑像
-
自在观音左侧韦陀
-
殿东壁右侧塑像

菩萨殿
[编辑]菩萨殿与千佛殿相对,面阔七间25.28米,进深四椽10.01米。殿内主像为二十六臂观世音,高3.45米。观音二侧有帝释和梵天二塑像,高1.78米。殿内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或骑异兽,或踏祥云。菩萨形象优美,色彩绚丽,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菩萨殿堂。千佛和菩萨二殿外檐回廊保存了少量明代壁画,为明天顺五年(1461年)的作品。壁画题材为为善财童子五十参图(《华严经·人法界品》中说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谒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曾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4]
-
菩萨殿
-
殿北壁左侧塑像
-
二十六臂观音左侧帝释天
-
二十六臂观音
-
二十六臂观音右侧大梵天
-
殿北壁右侧塑像
大雄宝殿
[编辑]大雄宝殿是双林寺中最大的建筑,为明初重建。殿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大殿中心塑三身佛:中心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东侧(左侧)为报身佛“卢舍那佛”,西侧(右侧)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二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三身佛坛前方左右两侧各塑一尊菩萨,左为普贤菩萨,右为文殊菩萨。大雄宝殿塑像风格为金代或明代,清代或民国曾对塑像背光进行了修改,一并重妆了塑像。
-
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