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南道

![]() ![]() | |
---|---|
![]() 塘福一段 | |
原名 | 大屿山公路 |
道路长度 | 14.5千米(9.0英里) |
车速限制 | 30-50公里每小时 |
车道数 | 2(双线双程不分隔) |
地点 | 香港离岛区大屿山 |
起点 | 梅窝(银矿湾) |
终点 | 石壁水塘路、羌山道交界 |
建造 | |
动工 | 1950年代 |
通车 | 1957年-1963年分阶段 |
屿南道[1](英语:South Lantau Road)位于香港大屿山南部,是大屿山第一条主要道路,旧称“大屿山公路”。
当年修建此路的原因,主要是兴建石壁水塘,方便从陆路运送建筑工人和物料。屿南道由梅窝(银矿湾)开始,经过贝澳、长沙、塘福、水口,到石壁水塘大坝的东端为止。平均车速限制每小时50公里,但在某些路段车速限制只有每小时30公里(如贝澳及塘福村内一小段)。全路段不设交通灯号管制。
屿南道于长沙䃟石湾与贯通大屿山南北的东涌道交汇,于石壁水塘大坝连接石壁水塘路及羌山道,形成大屿山南部主要来往东西两边的道路。
简介
[编辑]屿南道是在1950年代兴建石壁水塘时所修建,是一条来往东涌、大澳和梅窝的主要道路。1954年9月,香港总督委任新界农村发展委员会拟研究开僻一条大屿山公路,耗资70万港元[2]。大屿山公路首段由梅窝至长沙段于1957年8月3日通车,并由工务司英格理主持开幕仪式[3][4][5]。其后各路段不断延长[6]。1960年4月22日,九巴亦在屿南道开办巴士路线,来往梅窝至长沙[7],至1963年竣工。
由于是1960年代设计,起初所有路段皆是单线双程行车。1976年5月,港府计划斥资3500万港元扩建屿南道至双线双程不分隔车路[8],工程分多期陆续建成[9]。部分弯角及村落路段亦已进行改善路面工程,路面安全系数已得以提升。
屿南道部分路段受地势所限,斜度仍达1:8(梅窝码头至圆桌村)至1:10(南山至贝澳、贝澳至䃟石湾)不等。
由于大屿山南部路面状况不适宜容纳太多车辆,以及平衡大屿山生态环境,因此屿南道全段属封闭道路。与东涌道及其他屿南道路一样,没有许可证的外来车辆一律禁止驶入并可被检控,一般市民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即新大屿山巴士或大屿山的士)前往该区。
屿南道原本与东涌道在长沙聚落以西近下长沙泳滩交汇,2009年2月6日东涌道改善工程完成后改为在长沙聚落以东䃟石湾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梁绍荣度假村旁交汇。
由于屿南道附近不时有牛只经过,过去也曾发生多次车辆撞到牛只意外[10],因此运输署在沿路设立香港少有的“前面有牛只”交通标志,警告驾驶人士。
2021年6月香港暴雨期间,屿南道近大屿山南分区总部发生山体滑坡,一度全线封闭。[11]
途经地点
[编辑]交汇道路
[编辑](西至东)
图片
[编辑]-
屿南道位于梅窝的东端,亦是凤凰径第一段的起点
参考
[编辑]-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新界區. [201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5).
- ^ 發展新界農村計劃 歡迎各界提供意見 將利用殖民地基金建大嶼山公路 新界農民盼改善農貸. 香港工商日报. 1954-09-05.
- ^ 大嶼山公路昨揭幕通車. 大公报. 1957-08-04.
- ^ 大嶼山公路首段竣工 長沙將成一大泳場 附近居民計劃經營各業迎泳客 路面約一月後舖妥即可通汽車. 大公报. 1957-03-11.
- ^ 大嶼山各方面 開發迅速 島上現在已有碼頭、公路、食水、電力、警署等等發展地方必需設備,梅窩已成為別墅區,全島充滿了發展的朝氣,繁榮是時間問題。. 华侨日报. 1958-10-16.
- ^ 大嶼山環島公路工程 正在大舉施工 經於明年五月完竣 以利興建石壁水塘 梅長一段未行巴士 似與長石一段有關. 华侨日报. 1958-09-28.
- ^ 大嶼山第一條公路 巴士昨正式行走 每日對開廿班票價二毫四毫. 香港工商日报. 1960-04-23.
- ^ 政府將耗資三千五百萬 擴建大嶼山嶼南道 雙綫行車便利旅遊 已招標承建八月動工年內建成. 香港工商日报. 1976-05-31.
- ^ 大嶼山險路改善中 嶼南道四期工程已完成三期 石壁至嶼南道工程亦計劃進行. 大公报. 1979-02-26.
- ^ 每日一片:撞牛黑點再出事 大嶼山的士直路盲撞牛. on.cc东网. [2020-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中文(香港)).
- ^ 黑色暴雨|當局接獲兩宗水浸13宗塌樹報告 摩星嶺道近翠暉臺全線封閉 (10:05) - 20210628 - 港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