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弦乐四重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弦乐四重奏
小提琴近照。一个弦乐四重奏团通常有两把小提琴。

弦乐四重奏既是一种音乐演奏形式(由四把弦乐器负责,通常是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注 1],也指一种曲类。除了标准编制之外,弦乐四重奏团体有很多种可能的形式变化,如三把小提琴和一低音提琴,或是小提琴,中提琴,一大提琴和一把吉他,抑或是加入其他乐器,如钢琴五重奏,即弦乐四重奏加一钢琴[注 2],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一中提琴,大提琴或是低音提琴。弦乐三重奏,由一把小提琴,一中提琴和一大提琴担任。还有钢琴四重奏,用钢琴代替弦乐四重奏中的一把小提琴。

18世纪以后,大多数的作曲家都写有弦乐四重奏,常见的形式是四乐章作品[注 3],和交响曲一样有着复杂的结构。首尾两乐章通常是快板,中间的乐章,在古典四重奏中是慢板和舞曲[注 4]

历史

[编辑]

承前,弦乐四重奏这种音乐形式在18世纪以后蔚为兴盛。海顿的第一首弦乐四重奏有五个乐章,与嬉游曲或是小夜曲相似,但是1769至70年间创作的第9号,则是以日后成为标准的形式出现的:四乐章,一个快板,一个慢板,一个小步舞曲和三重奏,还有一个快的终曲。海顿将源于巴洛克时期的组曲形式化为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被后世尊为“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也在社交场合和临时组成的弦乐四重奏团演出他自己的作品,就连莫扎特也当过他的搭档。

早在海顿的时代,弦乐四重奏就被视为对一个作曲家功力的考验。这是由于弦乐四重奏不如管弦乐那样有这么多乐器可供表现之用,音乐只能以自身,而非音色去取悦听众,可说是十九世纪“绝对音乐”的代表性曲式。

弦乐四重奏在古典主义时期开花,莫扎特贝多芬都沿着海顿的作品写下了多部有名的弦乐四重奏作品。19世纪弦乐四重奏陷入低潮,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作曲家只写下一首弦乐四重奏,可能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驾驭了这种曲式,无可突破之处。当现代音乐来临之际,弦乐四重奏又得以重生。

著名作品

[编辑]

下面是一些18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弦乐四重奏名曲:

团体

[编辑]

为了演出,一班的弦乐乐师会组成弦乐四重奏团。有时他们会一起合奏多年,或者会更换成员但保留名称(名称以外文为主):

以作曲家为名的四重奏团
其他团体

参考资料

[编辑]
注脚
  1. ^ 第一小提琴通常演奏高位旋律,第二小提琴则相应的演奏低位旋律。
  2. ^ 也有例外,如舒伯特的"鳟鱼",把一般钢琴五重奏的一把小提琴改成了低音提琴。
  3. ^ 小部分的弦乐四重奏为三乐章的,代表有莫扎特早期的弦乐四重奏。
  4. ^ 小步舞曲谐谑曲
  5. ^ 目录第387,421,428,458,464,465等号,被并列为第10号出版作品。
文献
  • Baldassarre, Antonio : "String Quartet: §4",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 Beaumont, Antony. 2001. "Zemlinsky [Zemlinszky], Alexander (vo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Eisen, Cliff: "String Quartet: §§1–3",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 Finscher, Ludwig: Joseph Haydn und seine Zeit (Laaber, Germany: Laaber, 2000).
  • Griesinger, Georg August: Biographical Notes Concerning Joseph Haydn (Leipzig: Breitkopf & Härtel, 1810/1963). English translation by Vernon Gotwals, in Haydn: Two Contemporary Portraits (Milwauke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查证请求]
  • Griffiths, Paul: The String Quartet: A History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1983); ISBN 0-500-01311-X.
  • Griffiths, Paul. The String Quartet: A History ?second. Thames and Hudson. 1985. ISBN 0-500-27383-9. 
  • Griffiths, Paul: "String Quartet: §§5–9",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 Rosen, Charles: 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 (London: Faber & Faber, 1971); ISBN 0-571-10234-4 (soft covers), ISBN 0-571-09118-0 (hardback).
  • Steinhardt, Arnold: Indivisible by Four (Farrar, Straus Giroux, 1998); ISBN 0-374-52700-8.
  • Tovey, Donald: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需要完整来源].
  • Webster, James & Feder, Georg: "Joseph Haydn", article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Published separately as a book: The New Grove Haydn (New York: Macmillan 2002, ISBN 0-19-516904-2).
  • Wyn Jones, David: "The Origins of the Quartet", in Robin Stowell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String Quart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521-00042-4.
  •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Percy A. Schol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