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加坡陆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加坡陸軍
新加坡陆军
Tentera Singapura
Singapore Army
சிங்கப்பூர் தரைப்படை
存在时期1957年3月12日-至今
国家或地区 新加坡
部门陆军
规模71,600(现役,包括39,800义务役)[来源请求]
500,000+ (后备军)[来源请求]
直属新加坡武装部队
格言Yang Pertama Dan Utama
('First and Foremost')
参与战役印-马武装冲突,[1][2][3]
伊拉克战争
持久自由行动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部分)
指挥官
陆军总长梁振伟少将

新加坡陆军马来语Tentera Singapura;英语:Singapore Army),是新加坡共和国陆军,也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一部分。

历史

[编辑]

新加坡武装部队中最早建立起来的单位就是陆军的第一步兵营,成立于1957年;而第二步兵营随后在1963年建立。1965年,新加坡自从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之后,于同年12月通过了《新加坡陆军法案》,正式组建了军队。

1972年,新加坡国会进一步通过并立法《新加坡武装部队法》,以重组和巩固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指挥及其他行政职能。

新加坡陆军于2017年庆祝成立60周年。

指挥序列

[编辑]

陆军最高指挥官为陆军总长[4],由陆军参谋长及训导司令协助。

陆军总长列表[5]
在任年份 陆军总长 兵种
1990–1990 梅德侠 [来源请求]
1990–1992 黄维彬 炮兵
1992–1995 林梁长 战斗工程师
1995–1998 韩瑛元 装甲兵
1998–2000 林泉宝 步兵
2000–2003 伍逸松 炮兵
2003–2007 郭木财 装甲兵
2007–2010 梁建鸿 精卫兵
2010–2011 陈振声 步兵
2011–2014 拉文德·星 信号兵
2014–2015 林清耀 精卫兵
2015–2018 王赐吉 精卫兵
2018–2022 吴仕豪 炮兵
2022–2025 梁振伟 突击队
2025–至今 蔡德贤 装甲兵

陆军司令部

[编辑]

陆军司令部下分“人力”、“情报”、“作战”、“后勤”、“策划”,以及“训练”六部,各由一个上校衔助理参谋长管辖。

兵种司令部

[编辑]

各兵种(突击队、精卫队、坦克部队、炮兵部队、步兵、工兵、讯号兵、支援与运输部队、维修与工程部队)设司令部,由兵种长负责支援陆军司令。

作战部队

[编辑]

新加坡陆军以“”为最大编制,共5个师及一个人民卫国军。师级单位下设若干。陆军中还设有若干独立旅、营级单位。

一排四班,一连四排,一营四连,一旅三营,一师4旅以上的编制,因此新加坡部队的师普遍为加强师。

编制

[编辑]

第三师

[编辑]

第三师司令部设于裕廊

  • 第3步兵旅
  • 第5步兵旅
  • 第24步兵旅
  • 第30步兵旅
  • 第8装甲旅
  • 第三炮兵营
  • 第三师支援指挥部


第六师/侦察与突击总部

[编辑]

第六师司令部设于万礼

  • 第2步兵旅
  • 第9步兵旅
  • 第76步兵旅
  • 第54装甲旅
  • 第六炮兵营
  • 第六师支援指挥部
  • 第六工兵营
  • 第六防空炮兵营
  • 第六通信营

第九师

[编辑]

第九师司令部设于樟宜

  • 第10步兵旅
  • 第12步兵旅
  • 第56装甲旅
  • 第九炮兵营
  • 第九师支援指挥部
  • 第九通信营


德光岛上设有训练新兵的基本军事训练中心(Basic Military Training Center)。

第二十一后备师

[编辑]
  • 第7后备步兵旅
  • 第13后备步兵旅
  • 第15后备步兵旅
  • 分区炮兵营
  • 第21通信营
  • 第21支援指挥部
  • 第18防空炮兵营
  • 分区战斗工兵营

第二十五后备师

[编辑]
  • 第11后备步兵旅
  • 第14后备步兵旅
  • 第63后备步兵旅
  • 第65后备步兵旅

人民卫国军第二卫国师

[编辑]

人民卫国军负责新加坡国土安全,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民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另外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向民间提供资源及人道援助


  • 第21步兵旅
  • 第22步兵旅
  • 第26步兵旅
  • 第27步兵旅
  • 第29步兵旅
  • 第32步兵旅
  • 第8步兵营
  • 第9步兵营

独立单位

[编辑]
  • 第5装甲旅
  • 警卫营
  • 摩步营
  • 突击兵营[6]
  • 情报营
  • 桥梁营
  • 工兵营
  • 运输营

武器装备

[编辑]

主战坦克

[编辑]

步兵坦克

[编辑]
  • 200辆 Bionix II (30毫米链式机关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少数升级自Bionix I)
  • 300辆 Bionix I (M242“大毒蛇”25毫米链式机关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300辆 Bionix 40/50 (CIS 40毫米 自动榴弹发射器 + CIS 50MG)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120辆 AV-81 Terrex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至少一个营的猎人装甲战斗车(用替代老旧的M113系列)

装甲运兵车

[编辑]

多管火箭发射器

[编辑]

重型火炮

[编辑]
  • 54辆 SSPH-1 Primus 155毫米 自走榴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54门 SLWH Pegasus 155毫米 牵引榴弹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50门 FH-88 155毫米 野战榴弹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50门 FH-2000 155毫米 野战榴弹炮 (由新加坡自行生产)
  • 35门 M71 155毫米 牵引榴弹炮

工程运输载具

[编辑]
  • 36辆 FV180 Tractor
  • 12辆 M-60AVLB,
  • 8辆 M728 Combat Engineer Vehicle

实用与支持车辆

[编辑]

反坦克导弹

[编辑]

守护卫兵

[编辑]
  • 200个 Spider LSV 备反坦克导弹
  • 200个 Spider LSV

轻兵器

[编辑]
  • 德国 HK MP5N(仅装备特种部队)
  • 德国 HK MP7A1(仅装备特种部队)
  • 比利时 FN P90(仅装备特种部队)

其他

[编辑]

海外训练基地

[编辑]

由于新加坡土地短缺并缺乏战略纵深,新加坡陆军在海外开辟了数个训练基地,所处地点包括:中华民国台湾[8][9]文莱马来西亚[10]日本大韩民国韩国)、澳大利亚

另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957 - Our First Battalion. MINDEF. [2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2. ^ 1963 - Konfrontasi. MINDEF. [2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3. ^ 1963 - Pioneering Spirit of 2 SIR. MINDEF. [2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4. ^ (简体中文)“新加坡陆军部队总长:军队人员减少 人们要求军人做更多”. 新传媒8频道新闻. 2016-07-01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新加坡陆军部队总长王赐吉中将表示:“一般国民服役人员都会接受城市作战培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加入军民关系技巧。” 
  5. ^ Past Leadership. mindef.gov.sg. Ministry of Defence. [23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rch 2019). 
  6. ^ (简体中文)“新加坡武装部队最佳单位奖名单出炉”. 2016-06-29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陆军第一突击营再次拿下“最佳作战单位奖”。这是第一突击营连续第13年获得这份殊荣,也是自奖项设立以来,第30次获奖。 
  7. ^ (简体中文)“新加坡武装部队将装备新一代装甲战车”. 2017-03-22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新一代战车将取代自1970年代初期就开始服役的Ultra M113型装甲战车,同时将同武装部队的Bionix型步兵装甲战车并肩执行任务。 
  8. ^ (简体中文)戴庆成. “运载新加坡装甲车未申报 APL案在港开庭”. 联合早报. 2017-04-24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1). 香港海关当时在葵涌货柜码头例行巡查期间,在一艘从台湾来港的货船上,发现有九辆新加坡陆军装甲车在未申报的情况下抵港,因此扣查该批装甲车和军备长达两个月,并在今年1月向新加坡政府归还装甲车。 
  9. ^ 有传闻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经提议让新加坡星光部队中华民国政府所安排的训练地点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大岛屿海南岛上,但此消息并未得到任何证实。
  10. ^ (简体中文)“我国同马国常年陆军联合演习成功举行”. 2016-11-14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陈国明准将在演习的闭幕仪式上指出,随着新马两国军事关系的增进,两军的合作也进一步扩大,同时为双方长远的凝聚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