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众愚政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暴民政治

众愚政治(英语:ochlocracymobocracy古希腊语ὀχλοκρατία拉丁语ochlocratia),又译暴民政治,是由一般群众,形成不公正的多数主义(Majoritarianism),利用政府权威来进行恐吓,以统治国家。用这种方式形成的政府形式,是一种失败的民主政治,因为缺少公民讨论的程序,或仅只有不完善的过程,因此无法反映出整个政体(polity)的意见。

此词具贬义,用以来批评“多数主义”(Majoritarianism),词义类近拉丁语“mobile vulgus”(意为“善变的人群”);而光荣革命时期出现的“暴民”(英语:mob)一词,亦语源于该拉丁语词汇。众愚政治在意义和用法上与现代的非正式术语“动员统治”同义,后者在18世纪作为口语新词出现。需要留意的是“众愚政治”与批评传统民主的“多数人暴政”类似但并不相同,前者中的群众并不一定要是“多数人”。

词源学

[编辑]

这个词最早被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在其著作《历史》中使用,用来描述一种“病态”的大众统治,与常态的正常运作的民主政体(democracy)相对应。[1] 犹太教经典文献《塔木德》中曾多次使用“ochlos”这个词(此处“ochlos”泛指从“暴徒”,“民众”到“武装警卫”的一切东西)。《塔木德》的评注书《Rashi》中也有类似用法。 1584年,这个词从法语的“ochlocratie”被转写成英语。而这个法语词汇则源自古希腊语的“okhlokratia”,由 okhlos(意为“暴徒”)和 kratos(意为“规则,权力,力量”)构成。

术语意涵

[编辑]

古希腊政治哲学家认为,政治体制有三种“坏”形式:暴君制/僭主制、寡头制、暴民制/平民制,分别对应三种“好”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共和制。(注:汉语对六种政体名称的翻译较为混乱,可能会产生误解。)他们区分“好”、“坏”的方式,则根据政府形式,“好”是为整个社会的利益,“坏”是为一个团体或个人的私人利益而牺牲正义。 “ochlocrat”可以指支持或(盲目)拥护众愚政治的人。可作形容词,等于 ochlocratic 或 ochlocratical 。

“暴民统治”的威胁来自于以下观点:民主政治应当立法保障少数群体或个人的利益,而暴民统治中,它们被短期煽动和道德恐慌所取代。[来源请求]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Polybius, Histories, book 6, The Rotation of Polities. www.perseus.tufts.edu.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