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生活津贴
长者生活津贴(简称长生津)是香港政府向65岁或以上,且有经济需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发放的津贴[1]:215[2]:63-64。此项津贴计划于2013年4月开始发放,津贴金额则追溯至2012年12月。政府预料会有40万长者获得资助,涉及每年额外62亿港元公帑开支。另外,在2020年1月1日起推出广东及福建计划,方便分别长期居住在广东省及福建省的合资格香港长者,亦可受惠于相等于香港的福利。
历史
[编辑]2012年2月,香港行政长官候选人唐英年在候选政纲当中承诺若当选,那么便会推行长者生活津贴,建议向65岁或以上,且资产低于18万港元的长者每月派放3,000元。另一候选人梁振英则在次月于政纲提出特惠高龄津贴计划,建议每月派放2,200元,同样需经入息和资产审查。两者的方案都建议长者生活津贴的领取门槛设定为当时高额高龄津贴的入息和资产限额[2]:55、303。梁振英在成为行政长官后,于7月16日的立法会答问大会上提出以长者生活津贴的名义设立他在政纲提出的特惠高龄津贴计划[3][2]:303。
2012年10月,再度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该建议。当中表示符合入息及资产限制人士,每月可以获得2,200港元津贴。最快可以于2013年3月发放津贴,预料有40万名长者受惠;计划涉及每年约62亿港元开支,若果不设资产审查,每年开支最高可以达到136亿港元[4]。社会民主连线和人民力量为回应民间对政府不愿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只实行需经资产及收入审查长生津的批评,而在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上拉布,提交了300多项修订[2]:304。“长者生活津贴”热线同时在10月开始运作[5]。
12月7日,政府表示因为计划延期,故向财务委员会提交新的文件,当中内容没有提及为长生津申请拨款,而只提及申请为长者生活津贴增加人手。上述修订令财委会主席宣布社会民主连线和人民力量针对旧文件提出的所有修订作废[2]:304[6]。修改后议案经数名议员发言后便进入表决环节,最终获通过。这一表决变相令长生津获得通过[6]。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黄洪在2015年形容该次拉布为香港“历史上最长”[7]。社会福利署在12月期间为此一修订增雇人手[8][9]。
2013年2月25日,社会福利署率先向29万名正在领取高龄津贴及通过入息资产申报的长者发出自动过户通知书。如果长者仍然合符入息资产限额,则毋须回复及申请,长者可以自动于同年4月5日开始领取长者生活津贴[10][11]。此外,获得社会福利署一次过过户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龄津贴差额,即合共6,640港元[12]。2月27日,香港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表示该一计划需额外83亿元的拨款[13]。2013年4月,香港政府推行长者生活律贴[1]:215。社署在3月25日开始第二阶段申请,向于70岁后领取高龄津贴者、领取普通伤残津贴的65岁以上者、在第一阶段没收信的人士发出“黄色通知书”,通知他们若要领取长生津,则需提交申请书[14]。4月2日开始,社署开展第三阶段申请。符合资格的长者若于12月31日前申请,可领取2012年12月1日起的所有津贴款项[15]。5日,开始向获发自动过户通知书的长者发放津贴[16]。2017年5月,它把长生津的资产上限调高[1]:215。
申请条件
[编辑]长者生活津贴对象为香港65岁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长者,申领人需要简单入息及资产申报,申请资格与当时的65岁至69岁普通高龄津贴相同。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个人/夫妇为单位的入息及资产规定。[17]现时领取高龄津贴(包括广东及福建计划)的70岁或以上长者即使超出长者生活津贴的入息及资产上限,仍然可以继续领取每月HK$1,515的高龄津贴。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领资格,亦可以委托亲友或一些机构(例如长者安居协会),遥距申请长者生活津贴,定期发放至海外港人在当地的银行户口。
入息及资产限额
[编辑]普通长者生活津贴
[编辑](由2022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
单身人士 | 夫妇 | |
---|---|---|
每月总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资产限额 | HK$374,000 | HK$568,000 |
高额长者生活津贴
[编辑](由2021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
单身人士 | 夫妇 | |
---|---|---|
每月总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资产限额 | HK$163,000 | HK$247,000 |
长者生活津贴
[编辑](由2022年9月1日起生效)
单身人士 | 夫妇 | |
---|---|---|
每月总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资产限额 | HK$374,000 | HK$568,000 |
个案复检
[编辑]涉嫌骗取案例
复检机制
从2015年开始,社会福利署定期核实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继续领取津贴的资格。以六年为一个复检周期,所有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受惠人必须在每个复检周期内接受一次“全面复检”及一次“邮递复检”。如受惠人拒绝接受复检,社署便会考虑停止向受惠人发放长者生活津贴。如受惠人的入息及/或资产超过限额,社署会停止向受惠人发放长者生活津贴。惟直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任何受惠人未能通过资产或入息审查被停止发放长者生活津贴,只要不涉及严重隐瞒,香港政府会从宽处理受惠人超过入息或资产限额的申请。[21]
回响
[编辑]2012年10月,政府公布长者生活津贴计划细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指出,长者生活津贴不同于高龄津贴。其设立为加强支援(1)香港65岁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长者的生活开支。[22]香港特区政府强调,长者生活津贴计划目的不为“敬老”,而是“扶贫”[23]。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的叶兆辉在《香港贫穷问题真相》中形容长者生活津贴对扶贫有很大作用,但亦表示香港长远应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1]:215。《大公报》的社论亦认同它“对清贫老人来说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大实惠”[24]。工党张超雄认为最立竿见影的扶贫措施就是让贫穷老人以个人身份申领综援[25]。2017年,欧阳达初和黄和平在《未完成的香港社会保障:批判的导论》一著中指出长者生活津贴只覆盖了长者每月开支的三分之二[2]:306。
社会民主连线成员梁国雄批评长生津只惠及部分长者,并指责议案在通过时立法会秘书处没有把他原初提出的修订交还,令他不能针对新议案提出修订。工党成员张超雄亦批评政府在通过议案上的做法为“开创坏先例”。财务委员会主席张宇人则认为梁国雄的指控“不实”,并表示自己已询问议员还有没有发言及跟从议事程序办事[26]。民主党代主席刘慧卿则表示虽然民主党不支持政府需让70岁以上者也要经审查后才能拿取长生津的方案,但对拉布也持反对态度,故决定跟从议事程序[27]。行政长官梁振英对在立法会上为阻拦长生津通过而拉布的议员持反对态度[28]。立法会内务委员会主席梁君彦认为政府交给该会审议的时间太短,只有两星期的审议时间,而且事前“缺乏咨询”[29]。厂商会立法会议员林大辉认为梁振英政府即使在提出长生津后表示会聆听意见,但事实上已对原初方案有既定立场,没有让步空间[30]。
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及社联业务总监蔡海伟认为长者生活津贴应只具过渡性质,最终应推行全民退休保障[31][32]。民主党南区区议员区诺轩亦批评拥有大量财政储备的政府只愿推行长生津,而非全民退休保障[33]。工联会在议案通过后进一步建议实施70岁或以上的长者免审查,及建立更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34]。争取全民退休保障联席同样认为长者生活津贴所有开支由政府单方承担,随着人口老化加剧,开支会越滚越大,因此并不能代替多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作为解决人口老化问题的方案[35]。同属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的讲座教授周永新在2012年表示该津贴由于给予有需要的长者更多援助,故有设有资产及人息审查的做法“可理解”[31]。叶兆辉认为,要求设立没有资产及收入审查的长生津的建议会令不需要补助的人也收到津贴,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考虑到香港长远纳税人口及老年人口会分别下降和上升,故此把长生津的获取条件设定得宽松会令未来纳税人口的负担加重[1]:182-183。2013年,自由党立法会纺织及制衣界议员锺国斌表示,自由党的立场是把资产审查标准设定为50万元[36]。
欧阳达初和黄和平写道,长生津长远领取人数难以预测,因其取决于长者的资产及收入,故此可能出现开支大增的风险。他们亦批评资产限额与入息限额(225,000元)之间“不成比例”,表示5%年利率的年金计划需约125万元资产才等值于7,580元入息。最后亦写道,此一政策事实上产生让长者决定转移资产到子女身上,以符合领取资格的漏洞。因此,即使政府长远预计长生津的领取人数会随强积金体系发展而下降,但难以估计未来有多少人会利用这一漏洞获益[2]:306。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叶兆辉. 香港貧窮問題真相 第三版. 中华书局. 2022-12-25. ISBN 9789888808816.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欧阳达初; 黄和平. 未完成的香港社會保障:批判的導論. 中华书局. 2017. ISBN 9789888463725.
- ^ 梁振英推近69億元利民措施. 文汇报. 2012-07-16 [2025-04-23].
- ^ 特惠生果金 須資產審查. 香港经济日报. 201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1) –通过Yahoo! 新闻.
- ^ 社署增設至15條長津熱線. 成报. 2013-03-09: A09.
- ^ 6.0 6.1 政府突襲剪布長津意外過關. 信报财经新闻. 2012-12-08: A06.
- ^ 黄洪. 無窮的盼望:香港貧窮問題探析. 中华书局. 2015: 280. ISBN 978-988-8340-05-7.
- ^ 長津全速籌備 合約明日批出. 明报. 2012-12-09: A02.
- ^ 長津通過社署開筍工 聘助理月薪萬四起. 星岛日报. 2012-12-15: A22.
- ^ 首批符合資格長者今起獲發2200元長津. 香港电台. 2013-04-05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通过Yahoo! 新闻.
- ^ 社署發長生津29萬通知. 新报. 2013-02-26: A09.
- ^ 長津申請分三階段進行. 星岛日报. 201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通过Yahoo! 新闻.
- ^ 83億發長津 150億注關愛. 香港商报. 2013-02-28: A05.
- ^ 申領長津 第二階段展開. 东方日报. 2013-03-26: A27.
- ^ 新階段長津 最遲年底前申請. 明报. 2013-04-03: A06.
- ^ 27萬長者首獲新津貼. 新报. 2013-04-06: A08.
- ^ 长者生活津贴设简化申请安排(附短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2012年10月9日
- ^ 長者生活津貼. 香港社会福利署网页.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 ^ 社工謝世傑涉詐騙被捕 消息指虛報收入申公屋、長生津 - 集誌社. thecollectivehk.com. 2025-01-03 [2025-01-06] (美国英语).
- ^ 長洲覆核王郭卓堅涉嫌騙取公屋綜援法援被捕. Yahoo News. 2024-06-06 [2025-01-04] (中文(香港)).
- ^ 長者生活津貼. 香港社会福利署网页.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张建宗,长者生活津贴旨在扶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网,2012年10月08日
- ^ 长者生活津贴扶贫非敬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宽频电视
- ^ 「長津」終落實施政得民心. 大公报. 2013-02-01: A02.
- ^ 张超雄:特惠生果金能否解决养老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12年10月25日
- ^ 長毛轉口風:未定《預算案》拉布否. 星岛日报. 2012-12-09: A06.
- ^ 長毛認不熟程序張宇人否認夾計 泛民沒阻突襲否認助剪布. 明报. 2012-12-09: A02.
- ^ 梁:勿讓廉署成政治打擊工具. 信报财经新闻. 2013-08-12: A11.
- ^ 責政府提議案倉卒 內會:缺諮詢難認同. 星岛日报. 2013-07-13: A12.
- ^ 【專訪】林大輝:官員如球員 實力要平均. 香港经济日报. 2013-08-08: A18.
- ^ 31.0 31.1 新長者津貼2200元須審查. 明报. 2012-07-17.
- ^ 文森. 社聯倡補貼在職貧窮家庭. 文汇报. 2013-08-25: A05.
- ^ 批太重獅子山下精神 區諾軒:推港左走一步. 信报财经新闻. 2013-08-29: A15.
- ^ 護老扶貧施政重中之重 各界促訂貧窮線完善退休保障. 大公报. 2013-01-12: A16.
- ^ 争取全民退休保障联席:单靠审查福利拒行全民退保是错误的方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独立媒体,2017年09月26日
- ^ 鍾國斌:我想多了解民生. 大公报. 2013-09-05: 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