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马勒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2月8日) |
![]() | 此条目可参照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1月1日) |
路易·马勒 Louis Malle | |||||||||||||||||||
---|---|---|---|---|---|---|---|---|---|---|---|---|---|---|---|---|---|---|---|
![]() 《拉孔布·吕西安》上映时的路易·马勒 | |||||||||||||||||||
导演 | |||||||||||||||||||
出生 | |||||||||||||||||||
逝世 | 1995年11月23日 | (63岁)||||||||||||||||||
配偶 | Anne-Marie Deschodt(1965-1967) 坎迪斯·伯根(1980-1995) | ||||||||||||||||||
儿女 | 曼努埃尔·马勒(1971-) 克洛伊·马勒(1985-) 贾斯汀·马勒 | ||||||||||||||||||
|
路易·马勒(法语:Louis Malle,1932年10月30日—1995年11月23日)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路易·马勒被描述为“不拘一格”和“难以捉摸的电影制作人”,制作过纪录片、爱情片、时代剧和惊悚片。路易·马勒经常描绘挑衅性或争议性的主题[1]。
路易·马勒是两次获得金狮奖的四位导演之一。他获得的其他荣誉包括三项凯撒奖、两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和三项奥斯卡奖提名。1991年,他被授予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院士。
生平
[编辑]1932年,路易·马勒于法国诺尔省蒂姆里的一个富裕的工业家家庭出生,父亲是Françoise Malle,母亲是Pierre Mall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路易·马勒就读于枫丹白露附近的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11岁时,他目睹了盖世太保突袭学校,包括他的密友在内的三名犹太人学生和一名犹太老师被围捕并驱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该校校长雅克神父因窝藏他们而被捕,并被送往毛特豪森集中营。路易·马勒在自传电影《童年再见》(Au revoir les enfants,1987年)中描述了这些事件。
1995年11月23日,路易·马勒在加州贝弗利山庄的家中因淋巴瘤去世[2]。
导演生涯
[编辑]路易·马勒与雅克-伊夫·库斯托共同担任1956年纪录片《七海猎奇》(The Silent World)的导演和摄影师,该片获得1956年奥斯卡金像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他协助罗贝尔·布列松拍摄了《逃亡者》(Un condamné à mort s'est échappé ou Le vent souffle où il veut,1956 年),之后于1957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往绞刑台的电梯》(在英国上映时名为《Lift to the Scaffold》,在美国上映时最初名为《Frantic》,后来又称为《Elevator to the Gallows》)。这是一部紧张的惊悚片,由迈尔斯戴维斯 (Miles Davis) 原创配乐,《往绞刑台的电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 使当时法兰西喜剧院舞台女演员让娜·莫罗成为国际电影明星。
路易·马勒的《孽恋》(Les Amants,1958 年),也是让娜·莫罗主演,因性爱内容而引起巨大争议,并导致美国最高法院就淫秽的法律定义展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在雅各贝利斯诉俄亥俄州案中,一家剧院老板因淫秽内容被罚款2,500美元。最高法院推翻了该判决,认为该电影并不淫秽,因此受到宪法保护。但法庭未能就“淫秽”的定义达成一致,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有句名言:“我一看到就知道是淫秽的”。
路易·马勒有时与法国新浪潮有关,但他的作品并不直接符合或对应于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尔、埃里克·侯麦等人作品的作者论理论,而且他与《电影手册》没有任何关系。但路易·马勒的作品确实体现了该运动的一些特点,例如使用自然光和实地拍摄,他的电影《地铁里的莎姬》(Zazie dans le Métro,1960 年,改编自雷蒙·格诺的小说)启发特吕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路易·马勒。
路易·马勒后来移居美国并继续执导电影。后期他拍摄的电影包括英语版的《漂亮宝贝》(1978 年)、《大西洋城》(1980 年)、《与安德烈的晚餐》(1981 年)、《饼干》(1984 年)、《阿拉莫湾》(1985年)、《伤害》(1992年)和《凡尼亚四十二街》(改编自安东·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还有法文版的《再见了,孩子们》(1987年)和《五月米卢》(Milou en mai)。正如他的早期电影《孽恋》让法国电影在美国流行一样,《与安德烈的晚餐》也处于198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崛起的前沿。
在路易·马勒生命的尽头,文化记者梅琳达·坎伯·波特(Melinda Camber Porter)为《泰晤士报》对他进行了广泛的采访。1993年,这些访谈被收录在她的书《透过巴黎人的眼睛:对当代法国艺术和文化的思考》中。
私生活
[编辑]1965年至1967年,路易·马勒与女演员安妮-玛丽·德肖特 (Anne-Marie Deschodt) 结婚。后来,他与德国女演员吉拉·冯·魏特豪森 (Gila von Weitershausen) 生下儿子曼努埃尔·库特莫克·马勒 (Manuel Cuotemoc Malle,生于1971年)。
路易·马勒与加拿大女演员亚历山德拉·斯图尔特 (Alexandra Stewart) 生下女儿洁丝汀·马勒 (Justine Malle)[3]。从1977年中期到1980年初,他与女演员苏珊·莎兰登交往[4]。
1980年,路易·马勒与女演员坎迪斯·伯根结婚。1985年11月8日,他们生下了一个孩子,克洛伊·弗朗索瓦丝·马勒[5]。
影片年表
[编辑]法国第一阶段
[编辑]剧情长片
[编辑]- 1957年 : 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往绞刑台的电梯》
- 1958年 : Les Amants《孽恋》
- 1960年 : Zazie dans le métro《地铁里的莎姬》
- 1961年 : Vie privée《野猫痴情》
- 1963年 : Le Feu follet《野火》
- 1965年 : Viva Maria《玛丽亚万岁》
- 1966年 : Le Voleur《小偷》
- 1968年 : 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奇幻故事》片段
- 1971年 : Le Souffle au cœur 《好奇心》
- 1974年 : Lacombe Lucien《吕西安·拉孔伯》
纪录片
[编辑]- 1955年 : Le Monde du silence《七海猎奇》与贾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联合执导的纪录片,1955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 1969年 : Calcutta, l'Inde fantôme《加尔各答,印度幽灵》
- 1973年 : Humain trop humain《人性,太人性》
- 1973年 : Place de la République《共和广场》
美国阶段
[编辑]剧情长片
[编辑]- 1976年 : Black Moon《黑月》
- 1978年 : La Petite《艳娃传》
- 1980年 : Atlantic City《大西洋城》
- 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1981年 : My Dinner with André《与安德黑的晚餐》
- 1983年 : Crackers
- 1985年 : Alamo Bay
纪录片
[编辑]法国第二阶段
[编辑]- 1987年 : Au revoir les enfants《再见了,孩子们》
- 1989年 : Milou en mai《五月米卢》
- 1992年 : Damage《烈火情人》
- 1994年 : Vanya, 42e rue《凡尼亚四十二街》
参考资料
[编辑]- ^ Where to begin with Louis Malle. BFI. 29 March 2021 [2021-11-04] (英语).
- ^ Severo, Richard. Louis Malle, Film Director Equally at Home in France and America, Is Dead at 63. The New York Times. 25 November 1995 [19 July 2015].
- ^ Louis Malle – Films & Bio. newwavefilm.com. [22 July 2015].
- ^ Smith, Liz (April 3, 1980). "Love's Magic Spell". The Baltimore Sun. p. 25.
- ^ Bergen, Candice. A Fine Romanc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7 April 2015: 5. ISBN 978-0-684-80827-7.
外部链接
[编辑]- 路易·马勒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
- 路易·马勒在豆瓣上的资料(简体中文)
- 路易·马勒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在 INA 关于路易·马勒的影像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路易·马勒传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路易·马勒传记及其母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