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城
外观
(重定向自邓国故址)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2月13日) |
邓国故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 ||||
坐标 | 32°5′19.860″N 112°5′49.056″E / 32.08885000°N 112.09696000°E | ||||
分类 | 古遗址 | ||||
时代 | 周 |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
| |||||
![]() |
邓城,中国古地名,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西北团山铺一带,为著名的关羽水淹曹操七军之战场。
沿革
[编辑]始建于殷商时期,为邓国之首都。秦朝时设邓城县,唐朝时改邓城县为安养县。古城遗址至今保存完善,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留古迹丰富,出土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又以上府簠、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
规划
[编辑]为保留此地重要之文化资产,这里规划建设邓城文物公园、关羽水淹七军古战场博物馆,以重现当年之雄风。其中,当年关羽水淹曹操七军的“五堰二池”(黄龙堰、白龙堰、黑龙堰、青龙堰、普陀堰、金牛池和莲花池)水源建筑工程至今被完善的保留下来。
文物保护情况
[编辑]1981年12月30日,以“邓城”的名义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2006年5月25日,以“邓国故址”的名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其作为文物的保护范围为:邓国故址及周围一定范围。四至:以护城河外边缘为基线,向外延伸50米[3]。
其作为文物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向外延伸,东至卧龙大道,西至廖家庄路,南至追日路,北至邓城大道[3]。
参考来源
[编辑]- ^ 湖北省人民政府, 批转省文化局关于公布《湖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请示报告的通知(鄂政发〔1981〕175号), 1981年12月30日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 维基文库. 2006年5月25日.
- ^ 3.0 3.1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29号). 维基文库. 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