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大起义
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种族冲突的一部分

装甲车上的英国士兵,两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质被当作人盾
日期1936年4月-1939年8月
地点
结果 起义被镇压
参战方

英国 英国
英国军队
巴勒斯坦警察部队
犹太定居地警察
犹太编外警察
夜间特种部队


犹太民族委员会 依舒夫


  • 国防党 (自1937年起)
    • 阿拉伯 "和平队"

阿拉伯高级委员会(1936-1937年10月)

  • 地方叛乱( fasa'il
  • 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志愿军

巴勒斯坦民族圣战中央委员会 (1937年10月-1939年)

  • 巴勒斯坦阿拉伯起义局(1938年底-1939年)

捍卫巴勒斯坦协会


资金援助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起义,又称为大起义(al-Thawra al-Kubra),[1] 巴勒斯坦大起义(Thawrat Filastin al-Kubra)[2],是1936年到1939年期间因巴勒斯坦托管地阿拉伯人为了反对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统治而爆发的起义。起义目的要求阿拉伯独立,减少犹太人移民与土地购买政策。[3] 起义爆发时,正值犹太人移民涌入巴勒斯坦的高峰期,这一年约有6万犹太移民在英国的支持下移民巴勒斯坦,而当地的犹太人口也从原先的57,000人增长到1935年的320,000人。[4] 而且因为农村之中的陷入困境的法拉欣被迫搬到城市以期望摆脱赤贫时却发现自己被社会边缘化,而他们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5]

自1920年以来,巴勒斯坦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冲突不断,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便是卡萨姆组织杀害了两名犹太人,以及犹太枪手作为报复杀害了两名阿拉伯劳工,这些冲突事件令巴勒斯坦陷入暴力冲突之中。[6] 骚乱爆发一个月后,1936年5月16日,阿明·侯赛尼宣布当天为“巴勒斯坦日”,并呼吁在此日举行大罢工。

依舒夫的许多人将这次巴勒斯坦起义称为“不道德的、恐怖的”,并经常将此与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相提并论。[7]戴维·本-古里安将此次阿拉伯人起义的原因归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巴勒斯坦日益增长的犹太经济力量的恐惧、和反对大量犹太移民巴勒斯坦,以及对英国同情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惧。

参考资料

[编辑]
  1. ^ Hughes 2019,第1页.
  2. ^ Kabahā 2014,第9页.
  3. ^ Kelly 2017,第2页.
  4. ^ Sanagan 2013,第333页.
  5. ^ Yazbak 2000,第93–113页.
  6. ^ Hughes 2019,第1–3页.
  7. ^ Morris 1999,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