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笠号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笠
みかさ
回航日本后的战列舰三笠
概况
舰种战列舰
舰级敷岛级(4号舰)
建造者英国维克斯父子-马克沁公司英语Vickers#Vickers,_Sons_&_Maxim
(Vickers, Sons & Maxim)
动工日期1899年1月24日
下水日期1900年11月8日
入役日期1902年3月1日
除籍日期1923年9月20日
结局作为纪念舰保存
技术数据
排水量标准:15,140吨
长度131.7米
级宽23.2米
吃水8.3米
功率15,000匹
最高速度18节
续航力7,000浬(10节)
乘员860人
武器装备2座双联装30.5厘米主炮
14门15.2厘米单装副炮
20门7.6厘米单装炮
16门47毫米单装炮
4座45厘米鱼雷发射管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三笠
假名みかさ
平文式罗马字Mikasa
1905年的三笠
东乡平八郎在日军旗舰三笠号舰桥上指挥战斗的油画
1906年版珍氏战船年鉴要目
三笠公园保存的战列舰三笠
三笠的菊花纹章
2005年的三笠
2005年三笠的舰桥与主炮

三笠号战列舰みかさ)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战列舰,为敷岛级战列舰四号舰,以奈良县三笠山命名。同级舰有敷岛号初瀬号朝日号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战争中,担任联合舰队旗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座舰。现在于横须贺市三笠公园以纪念舰形式保存。

背景

[编辑]

1894年至1895年期间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在俄罗斯帝国的压力下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遭受此等屈辱后,为对抗俄罗斯帝国,海军开始进行一系列加强军事力量的计划。敷岛级战列舰在其中的‘六六舰队计划’(配备战列舰6艘、装甲巡洋舰6艘的计划)中开始兴建。

1899年1月24日,三笠号在英国维克斯父子-马克沁公司英语Vickers#Vickers,_Sons_&_Maxim巴罗因弗内斯造船厂动工,1900年11月8日完工下水,耗时三年、耗资八百八十日元

六・六舰队”计划因为需要庞大金额,日本海军的债务虽然在甲午战争以前就已着手重组、改善,但该计划所需的金额仍就超出海军预算,要完成计划就只有非法挪用预算这个违反宪法的方法。在“六・六舰队”计划的提议人山本权兵卫跟协助者西乡从道的商量时,西郷说:“山本先生,无论如何一定要买(军舰)。要挪用预算,那当然是违反宪法的。如果议会追究违宪责任,就在二重桥切腹吧。如果死两个人就能买到军舰,也算死得其所了。”于是三笠号在非法挪用预算下完成。

影响

[编辑]

日本舰队的表现被西方大国观察和分析,成为对下一代战列舰(无畏号战列舰等)的定义的重要角色,从冲突中证实了重型火炮更高的效率和远程火力的重要性。

俄国舰队的失败和朴次茅斯和约的签属(9月5日),使俄国社会内部的不安持续增强。1905年,海军以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海参崴(Vladivostok)和喀琅施塔得(Kronstadt)反叛,叛乱在6月锐化,叛军还曾登上波坦金号战列舰(Potemkin)。1917年,迟暮的俄国终于爆发革命,在10月达到了高潮,当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放弃他专制主义的独裁力量,并且签署十月宣言后,俄罗斯侵略东亚的进程大幅度倒退。

终于,日本的胜利使日本正式成为亚洲的强权,与亚洲人种可以立足国际场面的证明。保存至今的三笠号是前无畏式战列舰时代留存的最后战列舰。

特点

[编辑]

三笠号交舰之时,是当时科技最先进的战列舰,火力防护力史无前例地组合,改良了英国皇家海军最新的可畏号战列舰设计,增加了吨位(由14,900吨增至15,140吨),改善速度(由17改善至18节),轻微地加强军备(增加两门十五厘米),和更强的装甲:保留了同样的装甲厚度但使用了高性能克虏伯钢(Krupp armour)装甲,防御力大约较可畏级所采用的哈威钢(Harvey armour)加强50%。

三笠号的主炮被编组在中央的舰桥装甲,使得全舰能均匀地受重克虏伯防护钢板保护。由于这设计,三笠能承受大量直接命中的炮弹:在1904年8月10日的黄海海战被击中20发炮弹、对马海峡海战被击中30发炮弹,但只受到有限的损伤。高度训练的日本炮兵充分地利用了三笠的高火力和高射程主炮。

历史

[编辑]

交接

[编辑]

三笠号是六・六舰队的最后一只舰,1899年1月24日在维克斯父子-马克沁公司英语Vickers#Vickers,_Sons_&_Maxim巴罗因弗内斯造船厂动工。1900年11月8日下水。1902年1月15日至20日公开测试,3月1日在修咸顿举行交接仪式交付日本海军。舰身费用为88万英磅,武器费32英磅。3月13日在英国普利茅斯启航,经苏伊士运河在5月18日到达横须贺。初代舰长是早崎源吾大佐。在横须贺整备后6月23日出航,7月17日到达母港舞鹤

联合舰队旗舰

[编辑]

1903年12月28日,三笠号成为联合舰队旗舰。1904年2月6日参加日俄战争。8月10日加入黄海海战。12月28日驶入吴港修理。1905年2月14日、驶出吴港,经江田岛佐世保,21日进驻朝鲜半岛镇海湾。之后以该地为据点,在对马海峡进行训练。5月27日、28日在对马海峡海战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交战。

三笠号在对马海峡海战带领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一场历史上决定性的海战,俄国舰队几乎全灭:俄国丧失38艘船,21艘沉没,7艘遭日本海军掳获,6艘解除武装,对马海峡海战中共有4,545名俄国军人死亡,6,106人遭俘。

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只损失了116名士兵与3艘鱼雷艇。日本海军组建时是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高度专业标准所组织训练;反观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不仅组织力较低且经过万里跋涉,到达东北亚时已师老兵疲。

事故沉没

[编辑]

日俄战争终结之后紧接的1905年9月11日,三笠号在佐世保港内因为后部弹药库的爆炸事故而沉没了,这个事故中死者共339名。

当时在水兵间流行在弹药库前玩“点燃信号用酒精并吹熄后,就着臭味饮用”[1]恶作剧,在恶作剧的进行中,有一说是有水兵不留神翻倒了有火的洗脸盆,另一说是下濑火药的变质。这个爆炸沉没事故被认为是秋山真之少佐埋头于宗教研究的原因之一。10月23日,海军凯旋式敷岛号战列舰替换三笠号成为旗舰。

事故当时,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在岸上因此平安无事。同时,刚到任舰队附属军乐队瀬户口藤吉海军军乐长在事故当时也不在船上,因此逃过一劫。不过,很多军乐兵由于该事故殉职。

三笠号成为预备舰,1906年8月8日打捞起到佐世保工厂修理,1908年4月24日,回到第1舰队再次担任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伯利亚出兵

[编辑]

1914年8月23日,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三笠号在日本海等从事警备活动。

此后从1918年开始至1921年之间,为从东面牵制大战中诞生的社会主义苏联,日本出兵支援西伯利亚(参加前实施防寒工事,飞机实行临时搭载)。

1921年9月1日三笠号成为一等海防舰,不过,9月16日在海参崴港(Vladivostok)外海峡中航行时在浓雾中触礁。离礁后在海参崴港(Владивосток)入船坞修理,11月3日归投舞鹤

纪念舰

[编辑]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使三笠号决定废舰。1923年9月1日因为关东大地震使三笠号撞到码头、浸水,9月20日于帝国海军除籍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废舰后,由于日本国民对三笠号的保存运动非常勃兴,日本将解体的地方作为三笠公园。1925年1月内阁会议决定把不能复归现役状态做为条件的特别认可去保存三笠号,作为纪念舰横须贺保存,同年6月18日开始保存的工程,把船头固定转向皇宫。11月10日工程完成,11月12日进行保存式。

复原

[编辑]

三笠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遭到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轰炸,太平洋战争战败后,同盟国军占领日本期间,苏联要求将三笠号进行拆毁,但在思想较亲日的尼米兹上将和陆军威洛比少将的奔走下而幸免于难。舰上为美军在军官室设置了“东条夜总会”等娱乐设施,上部兵装和上层结构全被撤除,能拆下的金属类(黄铜等)被拿走,大部分煤气切断,柚木甲板也因需要柴火建材而被拆除,三笠号就此荒废。

英国人约翰·S·鲁宾(John S. Rubin)见三笠号如此惨状,气愤地向《日本时报》(Japan Times)投稿,引起极大回响。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因忧虑三笠号的状况著书出版,且为了保存三笠号而推动捐款运动等,开始显示大众对复原三笠号的重视。由于美国通过预算的支持和尼米兹的直接介入,复原工作于1958年开始进行,1961年5月27日完成,共花10亿8000万日元。大量的遗失零配件由智利政府以当时在日本解体的智利战列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Almirante Latorre)作为赠礼提供。[2]三笠号与位在英国朴次茅夫的胜利号与在美国波士顿宪法号,被选定为世界三艘伟大历史军舰之一[来源请求]。三笠号现在是防卫省名下的国有财产。

略年表

[编辑]
  • 1925年(大正14年)- 通过会议决定以纪念舰形式由横须贺保存。财团法人三笠保存会成立。
  • 1926年(大正15年)11月12日-三笠保存纪念式举行。其后改称“纪念舰三笠”。
  • 1945年(昭和20年)- 被联合国军接收。三笠保存会解散。其荒废。
  • 1958年(昭和33年)- 三笠保存会再次成立,开始筹集复原资金。
  • 1959年(昭和34年)-1961年(昭和36年)- 进行复原整备工程。
  • 1961年(昭和36年)5月27日-“纪念舰三笠”复原纪念式举行。

装备资料

[编辑]
战列舰三笠的主炮
  • 速力:18节(时速33公里)
  • 动力
  • 装备
  • 主炮:305mmxL40倍径炮4门,双联装两座。
  • 副炮:152mmxL40倍径炮14门,单装14座。
  • 补助炮:76.2mmxL40倍径速射炮20门
  • 鱼雷发射管:单装450mm鱼雷发射管4门(装备于水线下)
  • 冲角
  • 防御力
拥有压倒性火力的同时,三笠亦使用了当时世界防御力最高的克虏伯钢装甲板。
  • 通信能力
当时装备有最新锐的无线电机(三六式无线机),其通信能力在对马海峡海战充分发挥。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日语中的恶作剧:「信号用アルコールに火をつけた後、吹き消して臭いを飛ばして飲む」
  2. ^ 中山定义‘一海军士官の回想’(毎日新闻社、1981)p.98 该舰现有的桅杆,烟囱炮塔是复制品,而舰体内受华盛顿条约限制而将房间用水泥填满。目前只开放甲板以上的舱室供民众参观。

关连项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