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19世纪引入中国哲学学术研究以来,关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是否能够被视为哲学家的争论一直存在。[1] 胡适冯友兰等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起了对中国哲学的日益关注,同时激发了这一领域的创立,直到那时尚未被明确定义或详细讨论。[2]

冯友兰曾对“中国的哲学”和“中国土地上的本土哲学”进行区分。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争论主要涉及中国的本土哲学。[3] 这些争论的核心焦点包括:传统中国思想中是否存在“哲学”这一学科;该学科所涉及的主题和问题是否存在于中国思想中;以及现在已确立的中国哲学学科是否真正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这些争论引发了关于哲学及其学科性质的更广泛讨论。[4][5]

儒家正统

[编辑]

儒家正统是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历史观念。这一概念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因为西方哲学强调了教义的连续传承。[6]

中国哲学学科

[编辑]

反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论点

[编辑]

黑格尔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7]

费德西认为,“哲学”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其核心是科学和理性;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中国哲学;交代一切阐释中国哲学的努力,都表现为一种悖谬;一方面这种解释无一例外地都以西方哲学为尺度,因此所建立的中国哲学就不是纯粹中国的,另一方面所有这征解释却都宣称一种独立于西方传统的中国哲学。[8]

支持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论点

[编辑]

中国哲学合法性被质疑后,促进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当代新儒家

[编辑]

李明辉认为,他在大学里讲授“哲学概论”时,最头痛问题是“哲学”的定义问题,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本身对哲学定义问题争论不休。然而,他认为无论就内容、范围、还是问题意识而言,“哲学”在西方都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概念。而且,尽管“哲学”一词非中国固有的名词,而是由西方借用到中国的,亦不能证明中国人过去不会作哲学思考。[9]

当代新道家

[编辑]

陈鼓应认为,黑格尔所质疑的只是孔子。而按照韦伯所定义:“哲学是对自然界的全部的研究,是期望对事物作一个普遍性的解释。​”陈鼓应提出了道家主干说,认为中国哲学应以老子为先,孔子为后。且老子说了普遍的东西,符合韦伯的定义。[10]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危机

[编辑]

最终分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 3, Defoort, Carine, and Ge Zhaoguang. "Editors'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37.1 (2005). Print.
  2. ^ p. 4, Defoort, Carine, and Ge Zhaoguang. "Editors'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37.1 (2005). Print.
  3. ^ p. 4, Defoort, Carine, and Ge Zhaoguang. "Editors'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37.1 (2005). Print.
  4.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翻译:赵复三), https://www.99csw.com/book/1180/index.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Wong, David, "Comparative Philosophy: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2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20/entries/comparphil-chiwes/>
  6. ^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6) (美国英语). 
  7. ^ 黑格尔. 東方哲學. 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 中国大陆: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79327 (简体中文). 
  8. ^ 梁奋程. 有「中國哲學」嗎?. 哲学新媒体. 中国台湾 (繁体中文). 
  9. ^ 李明辉. 中國沒有哲學嗎?——與費德西先生論「中國哲學」. 郭齐勇、高柏园 (编). 李明輝新儒學論文精選集. 中国台湾: 台湾学生书局. 2020-05. ISBN 9789571518282 (繁体中文). 
  10. ^ 陈鼓应. 導論. 道家哲學主幹說--陳鼓應著作集. 中国大陆: 中华书局. 2023-05-01. ISBN 9787101161816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