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何培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培夫(1954年3月19日[1]:413—2022年10月27日),台湾历史学者,前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何培夫的研究领域为台湾史,尤其是台湾地区碑碣史料的采拓与研究[3]。代表著作为套书《台湾地区现存碑碣图志》16册、《金门‧马祖地区现存碑碣图志》1册[2][4]

生平

[编辑]

何培夫就读成大历史系期间,得到教授李冕世的指导,启蒙史学和拓碑技能[4]。另外在学者黄典权的指导下,曾负责成大历史系史迹勘考的活动及刊物出版[注 1][2]。由于长期参与该项活动,使何培夫有能力在日后承接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现为国立台湾图书馆)委托,在民国89年到98年(1990年到1999年)期间进行全台湾碑碣采集、拓碑出版的计划[2][4]。在这期间因计划经费不足,何培夫遂自愿减少主持人费用来补足[4]。而原本这项委托的采集范围只要求台湾本岛,但何培夫认为范围应该拓展到离岛,于是将主持人费用移作继续前往金门马祖等地采集与拓碑的经费[2][4]

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何培夫于母校成大历史系任教[4]。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1月,出任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民国八十年(1991年)8月,出任台南市文庙管理委员会委员。[1]:413

民国九十年(2002年)6月,何培夫出任台南市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嘉义县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并出任台南县文献委员会委员。[1]:413

由于主持过碑碣采拓整理计划,他于民国88年(1999年)获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第一届“杰出台湾文献奖──杰出文献工作奖”[5]

民国111年(2022年)10月27日,因肝癌病逝[2][4]

注释

[编辑]
  1. ^ 《史迹勘考》创刊于1973年,后于1986年因经费问题停刊[2]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陈奋雄主编. 《臺南市文獻半世紀》. 台南: 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2003年2月20日出版. ISBN 957-01-2542-X.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陈文松. 〈追思何培夫老師與史蹟勘考〉. 《台南文献》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2-12, 第22辑: 207-209. ISSN 2227-8168. 
  3. ^ 何培夫老師仙逝.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郑道聪. 〈常行於所當行〉. 《台南文献》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2-12, 第22辑: 211-213. ISSN 2227-8168. 
  5. ^ 曾国栋. 〈碑與拓的故事──懷念恩師何培夫教授〉. 《台南文献》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2-12, 第22辑: 214-215. ISSN 2227-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