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
外观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会试。此次考试特别之处在于北方考生全数落榜,引发一时轰动。
事由
[编辑]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福建闽县人陈䢿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无一人出自北方,北平地区仅有一人[1]。诸多考生认为刘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后张信说刘三吾判卷无错属实。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知道后更怒,指大部分官员是胡党或蓝党,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2]。
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3]。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4][5]。
结果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皇明大政纪》卷四,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命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安府纪善、白信稻主考礼闱,撤棘,取宋琮等三十八人,山东、山西、陕西无一人,北平止一人。”
- ^ 《明朝小史》第二卷:“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试官刘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及入对,以福建陈䢿为状元,应天尹昌隆为榜眼,浙江刘仕谔为探花。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长者第之。于是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长史王章、纪善周衡、萧楫及䢿、昌隆、仕谔各阅十卷,或言刘、白嘱信等以陋卷进呈。上阅卷益怒,亲试策问,又取山东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山西焦胜为探花,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杀之,䢿等亦伏法削籍。故世称春夏榜,又谓之南北榜。”
- ^ 《皇明大政纪》卷四,明万历三十年刻本:“月辛巳朔,上御奉天殿,复策试下第举人,赐韩克忠、王恕、焦胜进士及第,蔡彧等二十九名进士出身,苏文等二十九名同进士出身。先是,礼部会试中式者少,而北方被黜落者咸言不公。上阅所取多南士,亦疑之。乃诏考官刘三吾及陈䢿等三人皆下狱,命翰林儒臣重阅落卷,得文理优长者六十一人,皆山东、山西、北平、河南、陕西、四川之士。至是,复廷试之。”
- ^ 《皇明通纪集要》卷十,明崇祯刻本:“二月,会试天下贡士,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泰和宋瑛等五十二人,中原西北士子无预者。三月,殿试,赐进士以闽县陈安为第一,被黜落者咸以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者,复其科第。于是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司宪司直张谦、较书严叔载、正字董贯、二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王楫等受命阅卷。或传三吾与信蹈至其所,嘱以卷之最陋者进呈。上阅卷验之,果以不堪文字奏进。益怒,谓其胡监。余党命刑部拷讯,惟三吾信蹈及司宪为蓝党,余皆胡党。戴彝不与焉。谳宥,三吾谪戍边,余皆凌迟于市。于是覆阅,取六十一人,皆北人也。”
- ^ 《双槐岁钞》卷二,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洪武丁丑会试,考试官学士刘三吾、安府纪善宝坻白信蹈,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入对大廷,赐进士及第,闽县陈䢿为首,吉安尹昌隆次之,会稽刘谔又次之。被黜落者咸以为言,上大怒,下诏命儒臣再考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者复其科第。于是侍读定海张信、侍讲奉化戴彝、春坊右赞善宁海王俊华、平度司宪、右司直郎永嘉张谦、司经局校书瑞安严叔载、正字乐安董贯、二府长史惠安黄章、韩府纪善无锡周衡、靖江府纪善吉水萧楫及陈䢿等首甲三人,受命人各阅十卷。或闻三吾与信蹈至其所,嘱以卷之最陋者进呈,上益怒。章进一卷答君臣同游策,有曰“贵而在上者君也,贱而在下者臣也,贵以临贱,贱以承贵。”叔载进易义,有曰:“一气交而岁功成。”上曰:“君臣同游,本为君明臣良,以成千载一时之盛,今言贵贱,正讥如今臣下犯罪不复宽容矣。阴阳必二气乃交感,今曰一气交,则独阳不生,孤阴不成,诚为悖理。”于是取六十一人殿试,再赐策问,以山东韩克忠为首。六月辛巳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