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召陵之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背景

[编辑]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坐船游玩,期间蔡姬不理桓公阻止,故意令船摇晃,激怒桓公。事后桓公把蔡姬送回蔡国,蔡国的国君随后把蔡姬嫁给别人,齐桓公得知此事后大怒,发兵攻打蔡国[1]

经过

[编辑]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联同及八国发兵攻打蔡国[2],击败蔡国后,再进军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前往交涉,问齐国楚国两地相距遥远,风马牛不相及,不知为何齐国入侵。管仲代表桓公回答,指控楚国未按时进贡祭祀用的苞茅,影响周天子祭祀,又追究楚国关于周昭王南巡不归之谜。联军继续进军,在驻扎。直到夏天,楚成王屈完交涉,联军后退至召陵。齐桓公屈完议和,并订立了盟约,史称召陵之盟。[3]

成语典故

[编辑]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出自于以上事件,比喻事物之间彼此毫不相干。

参见

[编辑]
  1. ^ 《史记 齐太公世家》: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2. ^ 《左传 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3. ^ 《左传 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