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吕夷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吕夷简(979年—1044年),字坦夫北宋大臣。北宋寿州(宋时辖区在今安徽省境)人,进士出身。吕龟祥吕蒙正父吕龟图之弟)之孙。曾任宰相枢密使事。子吕公著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

生平简介

[编辑]

咸平三年(1000年)中进士。曾继晏殊出任西溪(今江苏东台)盐官。在西溪时,是爱民的好地方官,当时西溪人家都种植牡丹花,夷简也好此道,远近传为美谈。

宋真宗驾崩后,宰相丁谓与宦官雷允恭互相勾结,企图利用刘太后当政的时机专制朝廷,吕夷简与鲁宗道被刘太后任命调查雷允恭擅自迁移真宗山陵位置一事,调查属实后,刘太后诛杀雷允恭,吕夷简为刘太后与丁谓雷允恭的权力斗争立下功劳,出任给事中参知政事。

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夷简拜,主持中书省达二十年,是宋朝开国以来最长久的宰辅,史传对其评价不错:“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史称“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低,帝眷倚不衰”。王夫之评说,“大臣进位宰执,而条列时政以陈言,自吕夷简始”[1]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病逝,刘太后本想以宫人礼将之下葬,甚至凿宫城垣出丧而非从宫门出丧,吕夷简进宫力争要给应有的礼仪给与李妃,刘太后因而不悦,在送仁宗回内殿后独自出来,问吕夷简“卿家为什么要离间我们母子二人呢?”吕夷简回答道:“太后他日难道不想保全刘氏一族吗?”甚至警告内侍“宸妃诞下了圣上,但她的丧葬却没有完备的礼仪,将来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皇上降罪,到时就不要说吕夷简今天没有事先说过了。”成功争取刘太后让步,以一品礼仪给李妃在皇仪殿治丧,使人给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吕夷简又建议用水银封存棺柩,并且通过皇宫的西华门出丧,才避免在宋仁宗知道真相后对刘家报复。[2]

夷简政治上偏于保守,因附和仁宗罢黜皇后郭清悟,遭到攻讦,所谓“夷简之罪,莫大于赞成废后[1]。对西夏用兵,增加岁币,支出大增[3]。当时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要求改革之声浪不绝于耳,吕夷简指责宋祁范仲淹这些不满统治现状的人是“朋党”,对他们加以打击排斥[4]欧阳修批评吕夷简 “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中风,宋仁宗授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固辞,三年(1043年),授司徒、监修国史,与议军国大事,九月,以太尉致仕,翌年病逝,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宋仁宗决意改革,庆历三年八月任命范仲淹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吕夷简罢官之日,国子监直讲石介“大喜”,有诗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

家族

[编辑]
  • 祖父:吕龟祥(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祁国公)
  • 祖母:李□(追封越国太夫人)
  • 父亲:吕蒙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
  • 母亲:王□(追封荣国太夫人)
  • 妻子:马□(秦国夫人,追封齐国太夫人,太子少保马亮之女)
  • 长子:吕公绰,儿媳:□氏
  • 次子:吕公弼,儿媳:□氏
  • 三子:吕公著,儿媳:鲁□(鲁宗道之女)
  • 四子:吕公孺,儿媳:□氏
  • 五子:吕公𫗧,儿媳:□氏
  • 长女:吕□,女婿:王雍王旦之子)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11》,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宋论》卷4
  2. ^ 宋史纪事本末·明肃庄懿之事》。
  3. ^ 李焘《续通鉴长编》称:“时契丹实惜盟好,特为虚声以动中国,吕夷简等乃许与过厚,遂为无穷之害。”
  4. ^ 梁启超《王安石传》:“宋朋党之祸,虽极于元佑、绍圣以后,而实滥觞于仁、英二朝。其开之者,则仁宗时范、吕之争”

来源

[编辑]
  • 宋史‧列传第七十》

参见

[编辑]
前任:
王曾
张士逊
宋朝中书省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天圣七年 - 庆历三年)
1029年-1043年
继任: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