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屋剧场
圆屋剧场 | |
---|---|
![]() 圆屋剧场 | |
![]() | |
位置 | ![]() |
坐标 | 51°32′36″N 0°09′07″W / 51.5432°N 0.1519°W |
公共交通 | ![]() |
座位数 | 1800个站立席;1500个座位[1] |
建造 | |
完工 | 1846–1847年 |
翻修 | 2004–2005年 |
建筑师 | 罗伯特·史蒂芬生、罗伯特·B·道克雷 (原始) 约翰·麦克阿斯兰(John McAslan & Partners)(翻修) |
网站 | |
roundhouse.org.uk |
圆屋剧场(英语:The Roundhouse)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查尔克农场的表演艺术场馆,建筑本身为二级登录建筑,前身是扇形车库。该建筑于1846至1847年间由伦敦和西北铁路建造,原本是一座圆形建筑,内部设有铁路转车盘。然而,作为车库的用途仅维持了约十年。随后被改作仓库使用,并在二战前夕逐渐被废弃。[2][3]
1954年,圆屋剧场首次被列为登录建筑。并自1964年由剧作家阿诺德·威斯克创立的“42中心剧团”转型为表演艺术场馆重新开放。这座大型圆形建筑曾举办过各种知名活动。[4]
沿革
[编辑]设立
[编辑]
圆屋剧场最初是为伦敦与伯明翰铁路公司建造的转车盘机车车库(或称圆形车库)。该建筑也被称为“大圆形机车库”(Great Circular Engine House)或“行李机车库”(Luggage Engine House),由 Branson & Gwyther 负责建造,建筑设计则出自建筑师罗伯特·B·多克雷(Robert B. Dockray)和罗伯特·史蒂芬生之手。工程于1846年动工,并于1847年正式启用。
然而不到十年,随着机车技术的升级,圆屋剧场已无法容纳新型机车,因而被改作其他用途。其中最长的一段使用时期从1871年开始,作为琴酒酿酒商W&A吉尔贝(W & A Gilbey Ltd.)的保税仓库长达50年。
剧场时期
[编辑]
圆屋剧场于1964年被转交给“42中心”(Centre 42),并计划改建为一座永久性的文化中心,内设剧场、电影院、画廊、工作坊,并提供会议室、图书馆、青少年俱乐部以及餐厅舞厅等空间供地方组织使用。此项改建预计耗资30万至60万英镑(以2023年的价值换算约为686万至1,370万英镑),并获得多位知名演员、剧作家、作家与音乐家的支持。[6]1966年,大伦敦委员会取得圆屋剧场的永久产权,并将其转型为艺术场馆。同年10月15日,剧场举行开幕演出“通宵狂欢派对”(All Night Rave),成为英国地下报《国际时代》的创刊活动现场,并邀请摇滚乐团软机器乐队与平克·弗洛伊德参与演出。[7]1966年跨年夜,剧场举办了首场大型音乐会“Psychadelicamania”,由谁人乐队领衔演出。
在随后的十年间,圆屋剧场成为英国地下音乐活动的重要场地,主办过如“Middle Earth”与“Implosion”等知名活动,许多活动由杰夫·德克斯特策划与推广。这段期间,众多著名乐团与音乐人曾在此演出,包括The_Gass、滚石乐团、杰夫·贝克、雏鸟乐队、肖特·莫尼的Dantalian's Chariot、大卫·鲍伊、吉米·亨德里克斯、齐柏林飞船、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佛利伍麦克、Third World War、门户合唱团、杰佛森飞船、雷蒙斯、冲击合唱团、The Jam、艾维斯·卡斯提洛、艾尔基·布鲁克斯、奥蒂斯·雷丁,以及重金属乐团摩托头。[8]
圆屋剧场也曾是戏剧演出的重要场地,经历过两个戏剧辉煌时期。1969年,音乐剧《Catch My Soul》在此上演,当时在行政总监乔治·霍斯金斯(George Hoskins)的领导下,剧场成为实验剧场的重镇,曾上演Living Theatre剧团的《1776》以及彼得·布鲁克执导的多部作品。1970年7月,大胆挑战尺度的音乐剧《Oh! Calcutta!》在此首演,并于伦敦持续演出近四千场。此外,1967年,布鲁斯·莱西与The Alberts合作的无政府主义喜剧《Evening of British Rubbish》也曾在此上演。[8]
1983年,大伦敦委员会将圆屋剧场移交给卡姆登区议会,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以黑人艺术为主的文化中心,并规划音乐、戏剧及社区活动。然而,因资金不足,场馆最终被迫关闭。[9]1991年跨年夜,派对组织“Spiral Tribe”在此举办为期一周的派对,期间因发电机故障,现场不得不临时接驳附近英国铁路的电源以维持活动运作。[10]
翻修
[编辑]1996年,圆屋剧场成为英国乐团狂躁街道传教者单曲〈A Design for Life〉宣传影片的拍摄场景,当时场馆尚未进行整修。此后,还有多支音乐录影带在此拍摄,这座建筑在1996年之前大多闲置,直到慈善家托奎尔·诺曼领导的诺曼信托基金(Norman Trust)以600万英镑将其购买。1998年,他成立了圆屋信托基金(Roundhouse Trust),并领导其改建工作,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包括鲍勃·格尔多夫、萨格斯以及电影导演特里·吉列姆。[11][12]
为了提高公众对改建计划的认识并筹集资金,该场地在改建前开放了两年,期间由前巴特西艺术中心主任保罗·布莱克曼担任馆长。当时推出的演出包括皇家国家剧院的《多可爱的战争》、舞蹈家迈克尔·克拉克的复出演出、打击乐团体破铜烂铁乐队的表演、肯·坎贝尔长达24小时的剧作《The Warp》,以及阿根廷剧团De La Guarda的《Villa Villa》。其中,《Villa Villa》连演一年,成为该场地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节目,直到建筑关闭进行改建。[8]
经过建筑事务所约翰·麦克阿斯兰(John McAslan & Partners)与工程公司比罗·哈波尔德的合作设计,翻新的圆屋剧场于2006年6月1日重新开放,并以剧团Fuerza bruta的演出作为揭幕。自1996年以来,整个改建工程耗资达2,700万英镑。[13][14]2006年12月20日,乔治·迈克尔在圆屋剧场为NHS(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系统)的护士举办了一场免费音乐会,以感谢他们曾经照顾他于1997年因癌症去世的母亲莱斯莉。[15]
除了作为艺术场馆外,圆屋剧场亦为注册慈善机构,并透过圆屋信托基金为11至25岁的年轻人提供创意课程。自2006年至2012年间,该信托基金已为超过13,000名11至25岁的年轻人提供现场音乐、马戏、戏剧及新媒体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在圆屋剧场工作室举行,均设于主表演空间的下方。
2015年9月,苹果音乐节期间,苹果公司宣布将为音乐节场地进行环保改造:“对照明、管道和暖通空调系统”进行重大升级。[16]
建筑设计
[编辑]圆屋剧场今被列为英国二级保护建筑,并于2010年被正式宣布为国家遗产,英国运输信托基金(Transport Trust)特别颁发遗产纪念牌,由肯特的迈克尔王子亲自授予。
这座建筑被视为19世纪中期铁路建筑的代表作。原建筑直径达48米(157英尺),以黄色砖墙建成,圆形结构与尖顶屋顶成为其独特标志。圆锥形的石板屋顶中央设有一个如今已装上百叶的排烟口,屋顶则由24根铸铁多立克柱支撑(这些柱子围绕着原先停放蒸汽机车的位置排列),并配有弯曲的肋架结构。内部保留了原有地板、转车台的部分结构,以及早期铁轨的遗迹。[17]
2006年的翻修工程获得了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的保护建议与资金支持,并获得了国家彩票遗产基金和英国艺术委员会的补助。翻修工程在屋顶增设了七层隔音层,修复了玻璃天窗,并新增了一座钢与玻璃结构的新翼,沿着主建筑北侧弧形延展,内部设有售票处、酒吧与咖啡厅、艺术画廊大厅以及办公室等设施。
参考文献
[编辑]来源
[编辑]- ^ The Roundhouse – The Space. The Roundhouse. [5 Novem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 ^ Revealing the Roundhouse. www.architecture.com.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2).
- ^ The Roundhouse – A short history – CASP. www.camdencasp.org.uk.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国英语).
- ^ IT Archive Part 1. www.international-times.org.uk. [2025-02-03].
- ^ 乔治·萨缪尔·米森, The official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North-western railway, Publ. 1859 W.H. Smith, page 20
- ^ Cooke, B. W. C., ed. Notes and News: Camden's round-house". The Railway Magazine. Vol. 110 , no. 762. Westminster: Tothill Press. 1964-10: 800–801.
- ^ BBC Arts - BBC Arts - The Roundhouse at 50: From gin joint to cultural tonic. BBC.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4) (英国英语).
- ^ 8.0 8.1 8.2 James, Anthony. A House of fun London's Roundhouse reopened and reborn (PDF). theatreprojects.com: 45. 1 May 2007 [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9).
- ^ 1980s - 2000: Dereliction. Roundhouse.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英语).
- ^ freepartypeople. 31st December 1991-2nd January 1992 New Year’s Eve: Spiral Tribe and Circus Normal at The Roundhouse, Camden, London. UK Free Parties and Free Festivals 1988-1994. 2022-04-21 [2025-02-03] (英语).
- ^ Rose, Steve. What goes around .... The Guardian. 2006-05-29 [2025-02-03].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 ^ Pigott, Nick, ed. "Headline News: Camden roundhouse becomes heritage site". The Railway Magazine. Vol. 156, no. 1312.. London. 2010-08: 6. ISSN 0033-8923.
- ^ The Roundhouse - LondonDance. web.archive.org. 2013-06-08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8.
- ^ Pigott, Nick, ed. The Railway Magazine. Vol. 156 "Headline News: Camden roundhouse becomes heritage site". London. 2010-04: 6. ISSN 0033-8923.
- ^ I was there: George Michael Concert for Nurses. Roundhouse - Celebrating 50 Years.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03) (英语).
- ^ England, Lucy. Apple is giving a big makeover to the Roundhouse, the legendary London venue of the Apple Music Festival. Business Insider.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05) (美国英语).
- ^ THE ROUNDHOUSE, Non Civil Parish - 1258103 | Historic England. historicengland.org.uk. [202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5) (英语).
书籍
[编辑]- Bane, M., White Boy Singin' the Blues, London: Penguin, 1982, ISBN 0-14-006045-6
- 鲍伯·布鲁宁, Blues: The British Connection, London: Helter Skelter Publishing, 2002, ISBN 1-900924-41-2 – First edition 1986; Second edition 1995, Blues in Britain
- 鲍伯·布鲁宁, The Fleetwood Mac Story: Rumours and Lies, London: Omnibus Press, 1990 and 1998, ISBN 0-7119-6907-8
- Martin Celmins, 彼得·格林 – Founder of Fleetwood Mac, London: Sanctuary, 1995, foreword by B. B. King, ISBN 1-86074-233-5
- Fancourt, L., British Blues on Record (1957–1970), Retrack Books, 1989
- 迪克·赫克斯托尔·史密斯, The Safest Place in the World: A personal history of British Rhythm and blues, Quartet Books Limited, 1989, ISBN 0-7043-2696-5 – Second Edition: Blowing The Blues – Fifty Years Playing The British Blues, Clear Books, 2004, ISBN 1-904555-04-7
- Christopher Hjort, Strange Brew: 埃里克·克莱普顿 and the British blues boom, 1965–1970, foreword by 约翰·梅尔, Jawbone, 2007, ISBN 1-906002-00-2
- Paul Myers, 约翰·鲍德里 and the Birth of the British Blues, Vancouver GreyStone Books, 2007, ISBN 1-55365-200-2
- Harry Shapiro 亚历克西斯·科纳: The Biography,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1997, Discography by Mark Troster, ISBN 0-7475-3163-3
- Schwartz, R. F., How Britain got the Blue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merican blues sty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Ashgate, 2007, ISBN 0-7546-5580-6
- 麦克·佛农, The Blue Horizon Story 1965–1970 vol. 1, notes of the booklet of the box set (60 pages)
外部链接
[编辑]
- The Roundhouse official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50 years of the Roundhouse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ade in Camden's web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Round House and Open Space theatre companies reco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e held by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