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如 | |
---|---|
རུ | |
机构概要 | |
前身机构 |
|
类型 | 一级行政区 |
首长 |
|
上级机构 | 吐蕃议事会[b] |
下设机构 | |
地图 | |
![]() 吐蕃五如及象雄的地图,不包括南如 |
如(藏语:རུ,威利转写:ru),又译茹,是吐蕃的一种一级行政区[5],字面意思为“部”或“翼”,由大论噶尔·东赞域松于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设立[6]。吐蕃时期总共设有六个如。[7]
沿革
[编辑]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在王朝初期,松赞干布通过会盟与分封的方式,设立了十八个采邑(དབང་རིས་)。随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噶尔·东赞整合各个采邑,建立了伍如、叶如、如拉三如[1][6]。
囊日论赞时期,吐蕃征服藏(རྩང,今日喀则市拉孜镇、卡孜乡、桑珠孜区一带)小邦,后来成为大藏(རྩང་ཆེན)小邦。684年,吐蕃将大藏的四个岸(མངན,一种行政区)合并为两个。687年,吐蕃在大藏确定田赋数额,并镇压了当地的叛乱。731年,大论没卢·炯桑沃尔芒(འབྲོ་ཅུང་བཟང་འོར་མང)召开议事会(འདུན་མ),办理大藏的权力移交手续,建立叶如,叶如成为吐蕃的第四个[7]如。[3]
南如是吐蕃的第五个[7]如,其前身为新唐书所载多弥、难磨等国[8]。范围包括今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9]
692年,吐蕃征服孙波,擒获其王曷苏(ཤོག་ཚིགས)。702年,趋·莽布支拉松(ཁུ་མང་པོ་རྗེ་ལྟ་ཟུང)和芒赞董洗(མང་རྩན་ལྡོང་ཞི)于南如之董卓木(མང་རྩན་ལྡོང་ཞི)召开多麦之议事会(འདུན་མ),建立孙波如,孙波如成为吐蕃的第六个[7]如。[3]
结构
[编辑]如一般分为上下两部,每部的长官为如本(རུ་དཔོན)或玛本(དམག་དཔོན)[a],副长官为达瓦拉(དཔའ་ཟླ)。[1]
如下属两种类型的二级行政单位,分别是倾向军政的东岱和倾向民政的域岱[4]。在吐蕃扩张期间,大量东岱被外派执行军事任务[10]。
每个如下属有“七官(དཔོན་བདུན)”,分别是:东本(སྟོང་དཔོན,东岱长官)、域本(ཡུལ་དཔོན,域岱长官)、玛本(དམག་དཔོན,军事长官)、戚本(ཆིབས་དཔོན,司马官)、安本(རྔན་དཔོན,财政官)、楚本(ཕྲུ་དཔོན,牧官)、昌本(དྲང་དཔོན,法官)。[1]
列表
[编辑]- 伍如(དབུ་རུ),字面意思是“中翼之如”,治所在逻些小昭寺,辖区包括今天拉萨市的大部和山南市、那曲市的小部[1],总人口74万[11]。
- 约如(གཡོ་རུ),字面意思是“左翼之如”,治所在雅隆昌珠,辖区包括今天山南市、林芝市的大部和拉萨市的小部[1],总人口70万[11]。
- 如拉(རུ་ལག),又名藏如拉(གཙང་རུ་ལག),治所在柴之杜巴那(བྲད་ཀྱི་དུར་པ་སྣ,今萨迦县拉洛乡[12]),辖区包括今日喀则市南部和尼泊尔北部[1],总人口72万[11]。
- 叶如(གྱས་རུ),字面意思是“右翼之如”,治所在香之雄巴园(ཤངས་ཀྱི་གྲོངས་པ་ཚལ,今南木林县雄雄寺[9]),辖区包括今天日喀则市的大部和拉萨市、那曲市的小部[1],总人口70万[11]。
- 南如(གནམ་རུ)[7]
- 孙波如(སུམ་རུ),或称附属苏毗如(ཡན་ལག་གསུམ་རུ),治所在仓甲雪达巴园(ཚངས་རྒྱ་ཤོད་སྟག་བཚལ,今边坝县加纳乡丹达村[13]),辖区包括今天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和昌都市大部、拉萨市小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南部。[1]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巴卧·祖拉陈瓦. 贤者喜宴.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0: 32–34. ISBN 978-7-8110-8785-7.
- ^ 张慧霞. 略论吐蕃时期的议事制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 (08): 51-54+155. CNKI XZMZ201905011
.
- ^ 3.0 3.1 3.2 黄布凡,马德. 敦煌藏文吐蕃史译注.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 43–45+49–52. ISBN 7-5423-0969-2.
- ^ 4.0 4.1 曾柏亮. 论吐蕃四茹的“域岱”.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4 (05): 46-52+155. CNKI XZMZ202305009
.
- ^ 端智嘉、佐戈·卡尔. 吐蕃时期的行政区划与官僚制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23–29. doi:10.3969/j.issn.1001-5140.2005.06.005.
- ^ 6.0 6.1 张云,林冠群.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 30. ISBN 978-7-80253-823-8.
- ^ 7.0 7.1 7.2 7.3 7.4 阿贵. 吐蕃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名研究. 拉萨: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24: 228–229. ISBN 978-7-5700-0898-8.
- ^ 周伟州. 多弥史钩沉. 民族研究. 2002, (05): 62-68+108. CNKI MZYJ200205016
.
- ^ 9.0 9.1 叶拉太. 吐蕃地名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20–122+127–131. ISBN 978-7-01-011498-9.
- ^ F.W.托马斯; 刘忠.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3: 389–402. ISBN 7-105-05429-8.
- ^ 11.0 11.1 11.2 11.3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 《贤者喜宴■》摘译(二).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1, (01): 1-29. CNKI XZMZ198101000
.
- ^ Doston, Brandon. The Old Tibetan Annals. Wien: Verlag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 2009: 199. ISBN 978-3-7001-6102-8 (英语).
- ^ 王建林; 陈崇凯. 西藏农牧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9–31. ISBN 978-7-5097-5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