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书琴
外观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4年11月14日) |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11月14日) |

崔书琴(1906年—1957年),河北故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1906年,生于天津。1921年,自天津市立小学毕业。1926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旋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政治学,在学期间与邓嗣禹熟识。1934年,以“广州与莫斯科协约对于孙中山先生政治哲学及革命策略之影响”为论文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
先于中央政治学校任教,后回到母校南开大学政治学系任教授。1937年4月,受陶希圣之邀到国立北京大学教书。七七事变之后,随北大南迁,继续在西南联大教书。
抗战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在北京复校,继续留校任教,同时与张佛泉创办独立时论社。1948年1月,国民政府行宪后当选第1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
1949年,崔书琴等人创办亚洲文商专科夜校。
大陆变色,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台后,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1950年,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兼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设计推行国民党改造运动。1952年出任中央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赴美参加美国国际法学会五十周年年会,并赴欧洲各国考察。
著有《国际法》、《条约论》、《三民主义新论》、《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斗争的分际》,《孙中山与共产主义》,译有《叛国的种子》等。
1957年,染患急性肾脏炎,后转为脑炎症,病逝台大医院。
参考资料
[编辑]1. 《 河北历代人物大辞典》 2. 《 河北平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