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英语: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ISA)是由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所提出的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指的是将意识形态自然化的行动者,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类似于双面镜一样,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反射的结构体,只要透过每一位行动者,就能够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产生相互照映作用。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他参考安东尼奥·葛兰西市民社会中的概念而来。

在此阿尔都塞认为“个人的信念与意识,都是经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制度仪式、个体行为、自觉(被操控)这四个项目相互牵连、相互链接,所形成的,而这四个项目就构成了意识形态召唤主体的机制。”。国家机器基本上位于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然而意识型态国家机器却是在私人领域(private domain),因此意识型态国家机器紧紧捉住了个体的意识和行动。[1]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含了教育、宗教、家庭、法律、政治、工(公)会、文化、媒体等八种,它们扮演着替国家政权向人民进行文攻,亦或称之为洗脑的角色,而至于军人与警察则是属于“暴力国家机器”(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es,RSA),是具有向人民胁迫、威胁、武力的作用[2]。暴力国家机器为意识型态国家机器的运作及生产关系的再生铺平了道路,透过武力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提供政治条件(political condition),以确保剥削关系能够延续。[3]

双层功能

[编辑]

主要是先由意识形态召唤了主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教育、宗教、媒体等))之后,主体再透过镜像反照的效果认可了生产关系。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國家機器. [2025-03-17]. 其次是国家机器基本上位处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意识型态国家机器则在私人领域(private domain)──更确切来说是它紧紧捉紧了个体的意识和行动。 
  2. ^ Key Concept. www.ln.edu.hk.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3. ^ 國家機器. [2025-03-17]. 压制性国家机器以力量/武力(force)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提供政治条件(political condition),以确保剥削关系得以延续。国家机器不单止再生产自己,还要以压制手段为意识型态国家机器的运作提供条件。统治意识型态(ruling ideology)在当中承担了一个角色:让压制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型态国家机器,以及复数的意识型态国家机器之间维持和谐关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