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战争之人 (游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战争之人
  • Men of War
官方译名
  • 台湾:战士们
常用译名
  • 中国大陆:战争之人
类型即时战略即时战术
平台Microsoft Windows,DirectX 9.0c兼容声卡,7.5GB硬盘空间,DVD光驱
开发商Best WayDigitalmindsoft
发行商1C Company505 GamesAspyr Media
引擎GEM 2 Engine
模式单人、多人
发行日
  • 欧洲:2009年2月27日
  • 澳洲:2009年3月23日
  • 北美:2009年3月10日
  • 台湾:2009年6月22日

战争之人》(英语:Men of War,俄语:В тылу врага 2: Лис пустыни,意为《深入敌营2:沙漠之狐》)是一款2009年发行的即时战术游戏,是2006年的《战争之貌》的续篇。该游戏由Digitalmindsoft与Best Way合作开发,1C Company505 GamesAspyr Media发行。它融合了《盟军敢死队》和《突袭》系列的长处,受到了玩家的好评。

单人游戏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场景设定在苏联希腊北非。在多人游戏中,可使用新的派系日本。 该作先后推出《突击小队》、《赤潮》、《战争之人:越南》、《负罪英雄》等多部独立资料片。

单人剧情

[编辑]

苏联

[编辑]

主角是两位苏联军校生阿列克谢和维克托。他们在一次德军的袭击中相识,很快成为了好兄弟。之后在顿河罗斯托夫掩护工厂撤离时阿列克谢受伤被俘,在游击队进攻时逃脱并参与他们的进攻。在这次行动中他得知德军已在苏军内部安插了一个情报网。故事转到维克托,此时他正参与莫斯科保卫战,而阿列克谢作为逃脱的被俘兵,在参与了另一次作战后才重获信任,被选入特种兵大队。阿列克谢和维克托在施劳弗相遇,前者成为了特种兵分队队长,而后者则是指挥战斗的少校。阿列克谢又接到获取敌军间谍名单的任务,待到审讯负责军官时才发现文件已转移,他又带着分队赶到新地点从U艇上拿回了文件,帮助苏联捣毁了德军情报网,而维克多带领着部队攻克了柏林。

德军

[编辑]

德军战役从克里特岛开始,后面均为北非战场,从托布鲁克到突尼斯撤退。游戏中讲述了一位虚构的德国伞兵指挥官博克,博克是一位不抛弃任何战友,并且十分在意荣耀的德国传统普鲁士军官。在1941年的水星行动(克里特岛战役)中,博克指挥精锐的德国伞兵解救了被俘的战友,并且占领了英国的机场,取得了完胜。随后,博克率领大军跟随隆美尔抵达非洲,他参与了十字军行动的防御战、第二次托布鲁克战役和阿拉曼战役,最终在突尼斯战役,博克在意大利驱逐舰支持下,带领战友浴血奋战,通过偷袭渗透和正面作战巷战,抵抗强大的盟军,最终为友军撤离非洲争取了时间。

盟军

[编辑]

专栏作家特里.帕默加入在北非战场的美军,在参加夺取军火库的战斗后,他与鲁宾逊下士等人成功迫使维希法国达尔朗上将签订停战协定。之后因突尼斯战役初期盟军出师不利,帕默等人突出重围,拼死回到一个位于凯塞林要道的基地,并报告了德军正朝此开来的消息,在率领该基地的士兵抵御住德军的攻击后,盟军在凯塞林反败为胜,击败了非洲军团

游戏系列

[编辑]
战争之人系列游戏
二战英雄 《二战英雄》是战争之人系列的开山鼻祖作品,包括盟军、苏军和德军三大阵营。游戏包含多人联机模式和战役模式,此外游戏还有一些额外的奖励战役。在本作中,游戏的AI较为强大,并且首次引用了可以直接控制单位和载具的“直接操纵模式”和物品栏机制[1]
战争之貌 《战争之貌》是战争之人系列的标杆作品,其再次引入了英美联军、苏军和德军,并且增强了游戏视野系统、画面和音乐,并且还首次在游戏中引入了完善的渗透作战机制和类似于盟军敢死队的小队作战机制。[2]
战争之人 《战争之人》系列引入了新的战役,并且首次加入了日本和英国作为联机阵营,游戏在音效、音乐和画面方面和战争之貌变化不大。游戏同时引入了机制完全不同的联机模式,其中包括了不同的甲弹对抗机制。此外,游戏中首次加入了北非这一新的作战区域。[3]
战争之人:赤潮 《赤潮》是《战争之人》的独立DLC,游戏中仅有苏联战役,讲述了苏联黑海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故事。游戏首次加入了罗马尼亚、匈牙利这两个轴心国的仆从国,并在游戏的早期战役,例如敖德萨战役中登场。此外,游戏还加入了更多德国缴获自法国的载具和黑海舰队的战舰。[4]
战争之人:负罪英雄 《负罪之人》是《战争之人》的独立DLC,游戏中仅有苏联战役,讲述了苏联惩戒营在二战中的作战故事。游戏具有联机模式,只有苏联和德国两个阵营和少数几张地图。[5]
战争之人:越南 《越南》是《战争之人》的独立DLC,游戏中有美国(南越)和苏联(北越)战役,游戏升级了丛林效果增加了越南战争期间的载具、直升机和步兵装备,此外游戏具有联机模式和一些地图。游戏机制有所改变,玩家步兵可以更容易的藏在丛林中进行渗透作战,但是游戏的单人战役难度相对较高。[6]
战争之人:突击小队 作为衍生作品,《突击小队》资料片的单人战役包括英国、美国、德国、苏联、日本,其中每个国家的各个战役关卡,玩家不在是控制其它资料片里的给定的部队,而能够“创造”部队,玩家通过占领战略点获得战争科技,解锁更高的支持选项,获得战略点,使用战略点来召唤援军,这些援军包括基本的步兵、步兵重火力、轻中坦克还包括的独特兵种:英国的盟军敢死队,美国的101空降师P-51野马战斗机,德国的虎式王牌重型坦克,俄国的B-4型203毫米榴弹炮和“为了祖国”冲锋,日本的四年式火箭弹和轻型部队“万岁冲锋”等。每张战役地图的战略目标都是占领所有战略点,而敌人的增援是不断的而且随玩家夺得更多战略点而变强大。

《突击小队》另一个比较瞩目的特色是其优秀的联机模式,其联机模式玩家可以召唤步兵、坦克、装甲车、独特兵种,在几十张地图上进行高达8v8的联机战斗,此外游戏还可以使用德国、日本、英国、苏联和美国五大参战国。这也是《战争之人》系列首次以多人联机模式作为核心的作品。但是其装甲作战机制改为了RNG机制,因此随机性非常强,而且每次击穿都可以造成无法预测的结果。[7]

战争之人:突击小队2 《突击小队2》是《突击小队》的复刻版,游戏单人战役增加了几个新任务,包括DLC可供购买的渗透任务、空降任务和原版自带的各国新教学任务,此外游戏的画面得到升级,游戏使用了DX11引擎,增加了法线贴图,同时游戏的内存上限提高到了4GB,增强了对Mod和创意工坊的支持,拥有更强大的社群模组。此外游戏增加了一个新的DLC阵营,“德国东线老兵”。同时游戏的联机模式节奏变得更快,游戏增加了新的“神射手”、“精锐反坦克步兵”、“精锐机枪手”兵种,增强了步兵战斗力,同时步兵和坦克现在可以升级,获得老练度和更强的战斗能力。然而,游戏存在一些无法被解决的BUG,例如超射程射击,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游戏平衡性。此外,游戏的“东线老兵”阵营拥有威力过于强大的单位,导致了玩家质疑其变为了”Pay to Win“[8]
战争之人:突击小队2:冷战 《突击小队2》的衍生作品,由于游戏素质极差,并且引入了“Hit Points”机制,游戏特色全部丢失,并且内容敷衍,bug极多,因此恶评如潮。是《战争之人》系列中最劣质的作品。[9]
战争之人2 《战争之人2》是Best Way公司的正统续作,其游戏机制相比前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戏加入了载具的耐久度(Hit Points)设定,并且极大的降低了游戏的拟真性,使游戏变得更加街机化,游戏节奏非常快,而且火炮和坦克没有了射程限制,此外坦克被击中击穿后也没有了被震晕的机制,而是会继续前进并第一时间回击。游戏加入了完整的防空战和空军。此外游戏借鉴了《坦克世界》的坦克战设计,和《钢铁之师2》的组卡机制。整体上由于丢失了系列几乎所有的特色,《战争之人2》褒贬不一。[10]
战争号令 《战争号令》是《突击小队2》的精神续作,这款游戏首次引入了现代战争和第一人称射击模式,并且增加了恐怖分子、俄罗斯联邦军、德意志联邦国防军等新阵营。但是游戏的难度过大,并且通过不断的更新游戏的AI严重降低,并且还引入了“Hit Points”机制,导致游戏缺乏玩家,并且评价一般。[11]
战争号令:地狱之门东线 《地狱之门:东线》是《突击小队2》的二战精神续作,由注重模拟现实的铁丝网工作室研发,游戏描绘了东线战场、冬季战争和西线战场。游戏具有系列中最真实的甲弹对抗机制、步兵伤害模式、编制和历史真实性。但是游戏的寻路系统、AI、代码和单人战役模式相比前作严重退步。整体上评价较好。[12]

游戏评价

[编辑]

《战争之人》游戏原版获得了媒体的普遍好评,媒体赞扬本游戏优秀的剧情模式,和直接操作模式的爽快感,但是对游戏的微操作和过高的上手难度,和缺乏教程模式进行了批评。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team 上的 Soldiers: Heroes of World War II.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2. ^ Steam 上的 Faces of War.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3.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4.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Red Tide.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5.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Condemned Heroes.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6.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Vietnam.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7.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Assault Squad.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8.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Assault Squad 2.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9.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Assault Squad 2 - Cold War.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10. ^ Steam 上的 Men of War II.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11. ^ Steam 上的 Call to Arms.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12. ^ Steam 上的 Call to Arms - Gates of Hell: Ostfront. store.steampowered.com. [2025-02-08] (中文(中国大陆)). 
  13. ^ Men of War Reviews. Metacritic. [26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lare09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Butts, Steve. Men of War Review. IGN. [26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9). 
  16. ^ Shannon, Daniel. Men of War Review. GameSpot. 27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