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从心理学、动漫媒体及日式空间看阳具少女的诞生与御宅族心理
书籍封面
原名 戦闘美少女の精神分析
作者斋藤环
类型书面作品[*]作品版本或翻译
语言日语
主题战斗美少女日语戦闘美少女御宅族
出版信息
出版机构太田出版(原版)
心灵工坊(中译本)
出版日期2000年4月
规范控制
ISBNISBN 4-87233-513-9(原版)
ISBN 978-986-357-278-7(中译本)
OCLC681034095
中文译本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从心理学、动漫媒体及日式空间看阳具少女的诞生与御宅族心理》(日语:戦闘美少女の精神分析),简称《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是精神科医师斋藤环撰写的文化研究书籍,于2000年4月经太田出版发行[1]。中译本在2023年2月经心灵工坊出版,由林咏纯翻译[2]

背景

[编辑]

1989年,日本发生宫崎勤事件,当时的媒体从犯人的收藏中找到一些动漫作品后,报导他为“御宅族杀人犯”。自此当地公众对御宅族的印象极为欠佳,并开始关注此一族群与性的关系。作者兼精神科医师斋藤环认为从那时开始学术界对御宅族欠研究,因此想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研究他们。到了《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出版时(2000年),上述印象已大幅消退,但御宅族仍以其他负面印象定型,不过仍有一些正面话语出现,例如认为他们“打破了西方文化霸权”[3][4]

作者虽然是特摄片粉丝[3],但对二次元美少女角色不感兴趣。因为对动漫作品的角色无法产生性欲,因此对能够产生有关欲望的御宅族感兴趣,进而为此作研究[5]。而他在观赏亨利·达尔格的作品时,受它们启发,认为该些作品跟日本动漫的战斗美少女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然后构想出有关后者的理论,以此为基础撰写《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6]

内容

[编辑]

斋藤环在著作中套用拉冈精神分析理论,以此为基础分析御宅族和战斗美少女日语戦闘美少女。他先介绍自己对御宅族的定义,认为这一群体仅存于日本[7];而他们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对现实和虚构同样地重视,并能对完全虚构的人物产生性欲[8]。他认为他们并非如既有印象中“幼稚”[6],还说御宅族的性具高度表演性[4],能从消费有关作品上感受到了战斗美少女的“真实”[6]。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知道现实和虚构的区别[9]。斋藤认为他们的精神不属于病态[7],并说他们从作品当中感受到的虚构真实跟现实没有关系[6]。之后总结日本海外的“御宅族”的来信,信件内容很多都跟他们对性的态度有关,并加入自己的分析,认为对虚构的性欲望可以跟“健康的性生活”共存[9],即与其消费的“变态”作品相比,其本人的现实性生活相当“正常”[4]

接下来他则探讨“战斗美少女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存在与否”的问题。他在综合日本海外的动漫迷的说法的同时,又分析西方的潜在“战斗美少女”例子。结论认为战斗美少女只存在于日本媒体[7][9]。途中又引用多名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指消费动画跟现实中的性越轨没有关系[9]。除此之外,他还分析了亨利·达尔格的生平及其作品,他认为该人的作品跟日本的战斗美少女有一些共通点——达尔格的一部作品刻画了长有阳具的少女跟成人战斗的故事。根据斋藤的分析,达尔格在作品中除表露出对儿童施虐的性偏好外,还有“对去势的抗拒”[9];他还认为达尔格本人的性格跟家里蹲有一些共同点[6]

接下来则回到战斗美少女上,总结该类型的角色在日本动画当中的历史,范围涵盖1960年代至1990年代[7],并写道战斗美少女在1990年代之前的西方并不存在[9]。最后则表示动漫是日本独有的文化,因为它所描画的漫符是当地才有的。根据他本人的观察,该些作品具有三大特点——“时间流动较慢”、“创作者透过不同角色表露出自己的多重人格”、“能够在改编到其他媒体的同时保留原本的符号”[6]。并写道与西方不同的是,日本作品需要以性支撑现实[7]。人们被战斗美少女吸引的原因则在于她们处于幻想世界,并在战斗中表露出自己脆弱纯洁的一面,但同时能战胜强敌[6]。以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来看,她们是因为战斗能力而受欢迎的“阳具少女”,但其阳具没有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即使如此,她还是透过战斗成为“真正的阳具”[7]。而正因为她是空洞的,所以才能吸收人们的欲望,让之被视为“真实”[9]

评价

[编辑]

本作的英译本翻译者J. 基思-文森特(J. Keith Vincent)批评作者写得很差,当中论据不充分[7]。同样,瑞秋·杜马斯(Raechel Dumas)在《日语语言文学英语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上批评著作论点“自相矛盾和脆弱”,观点具“选择性”[9]。保罗·比蒂(Paul T. Beattie)在《奇幻艺术研究》(Journal of the Fantastic in the Arts)上评论道《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虽“具开创性,但视野太浅”,并说读者对这本书的观点取决于他们对拉冈的看法[7]。凯西·布里恩扎(Casey Brienza)在《图像小说及漫画研究期刊》(Journal of Graphic Novels and Comics)上反称赞该本书“发人深省又有趣”,但同时表示内容质量不一[8]

比蒂和杜马斯皆批评著作所使用的精神分析理论。前者指责它过时[7]。后者则指其过于父权[9]。杜马斯还批评著作以异性恋为中心,把同性恋形容为“变态”[9]。福雷斯特·格林伍德(Forrest Greenwood)在《Mechademia》上亦对作者把精神分析学理论套用在御宅族上表示差评。他除指责作者自行定义用语外,还认为其在著作中混淆了精神分析学中的阳具与现实中的阳具[5]。杜马斯跟《ImageTexT》的评论者凯瑟琳·海曼(Kathryn Hemmann)分别批评著作欠缺女性视角[9][6]。不过海曼还批评著作整体结构不佳,但其本人还是推荐它给“研究性别表现、文化政治、日本文化”的人阅读[6];迈克尔·穆恩(Michael Moon)同样认为从事媒体研究和性研究的学生会对它感兴趣[4]

评论者亦认为著作中“战斗美少女为日本独有”的说法不符现实,指斋藤没有充分研究西方的反例[7][8][9]。杜马斯认为作者虽有上述宣称,但还是举出了源于其他国家的“战斗美少女”,因此两者存在矛盾[9]。比蒂表示西方的贝蒂娃娃可以作为上述宣称的反例[7]。杜马斯和布里恩扎皆批评《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来信分析有欠漏[9][8]。前者批评作者忽略了来信内容跟自己观点的矛盾[9],后者则表示作者没有调查来信当中有没有逻辑不一的地方[8]。比蒂和海曼皆评论道著作中对达尔格的分析与整体主题的关系不明显[7][6]。穆恩则反批评上述探讨欠深入[4]

不过,他们普遍赞扬《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在梳理战斗美少女题材的历史时的写法,认为它相当详尽或著作中“最有价值”[7][8][9]。即使如此,布里恩扎还是指其欠提供每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8]。比蒂则在称赞的同时批评该一历史刻画具“沙文主义色彩”[7]。布里恩扎认为作者经常把“著作中的时间流逝很慢”等特点只归因于作者及其身处的文化,而忽略了出版社等对作品的影响[8]。不过格林伍德赞扬作者举出的三大特质[5]4Gamer.net的编辑Guevarista则认为作者在精神分析上的写法可以改善[10]。同样,海曼认为作者虽给出“阳具少女”等用语,但没有解释当中有什么意义[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戦闘美少女の精神分析. 国立国会図书馆. [2024-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9). 
  2. ^ 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從心理學、動漫媒體及日式空間看陽具少女的誕生與御宅族心理. 博客来. [2024-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9). 
  3. ^ 3.0 3.1 著者インタビュー 「戦闘美少女の精神分析」斎藤環. 文学界. Vol. 54 no. 7. 2000-07: 224–226. 
  4. ^ 4.0 4.1 4.2 4.3 4.4 Moon, Michael. Review: Otaku for Queer Theory and Media Theory. Criticism. 2013, 55 (1): 147-154. JSTOR 10.13110/criticism.55.1.0147. 
  5. ^ 5.0 5.1 5.2 Greenwood, Forrest. Book Review – Beautiful Fighting Girl. Mechademia. 2011-07-01 [202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Hemmann, Kathryn. Review of Beautiful Fighting Girl. ImageTexT. [202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Beattie, Paul T. Saito, Tamaki. Beautiful Fighting Girl. Trans. J. Keith Vincent and Dawn Larso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Press, 2011. 248 pp. Softcover.ISBN 978-0-8166-5451-2. $19.95. Journal of the Fantastic in the Arts. 2012, 23 (3): 488-490. JSTOR 24353089.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Brienza, Casey. Beautiful fighting girl, by Saitō Tamaki, translated by J. Keith Vincent and Dawn Laws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1, 248 pp., £45.00 (hardback), ISBN 978-0-8166-5450-5, £13.50 (paperback), ISBN 978-0-8166-5451-2. Journal of Graphic Novels and Comics. 2013, 4 (1): 185–186. S2CID 160230715. doi:10.1080/21504857.2011.629667.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Dumas, Raechel. Beautiful Fighting Girl By Saito Tamak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11. viii, 248 pp. $19.95..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3, 47 (1): 135-141. JSTOR 24394363. 
  10. ^ Guevarista. 連載「ゲーマーのための読書案内」第30回:『戦闘美少女の精神分析』. 4Gamer.net. 2008-01-30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