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10月8日) |


转世、转生或投胎(英语:Reincarnation),是一种哲学或宗教概念,即生命存有的非物质本质在生物性死亡后,以不同的物理形式或身体开始新的生命[1][2] 。复活是一些宗教假设的类似过程,其中灵魂在同一个身体中复活。在大多数涉及轮回的信仰中,灵魂被视为不朽的,唯一容易消亡的就是身体;人死后,灵魂会转入新生的婴儿(或动物)以再度开始生命。
转世(梵语:पुनर्जन्मन्,罗马化:Punarjanman)是许多印度宗教的中心信条,如佛教(参见佛教轮回)、大多数印度教流派、耆那教、锡克教等(参见业),尽管有许多宗教流派不相信轮回,而是相信来世[2][3][4][5]。他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许多不同方面的犹太教流派、美洲原住民的一些信仰[6],还有一些澳洲原住民的信仰中(尽管许多人相信来世或灵界)。
信仰的起源
[编辑]这种信仰早于原始文化中出现。一些无神论的学者认为,这种信仰源于四个普遍的信念:
- 人类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呼吸之间有一种不明确的关系,可与肉体分离。在睡眠时,分离是短暂的;在死亡后,灵魂则与肉体永远分开。
- 一切动植物皆有灵魂,而且强大地影响人类的力量与情绪(即泛灵论)。
- 灵魂可从一个有机体转移到另一个有机体上。
- 只要死亡即可重生
在很多印度教(尚存的最古老宗教)学派中,仍有人拥护这个信念。
东方宗教与传统
[编辑]佛教
[编辑]佛教认为,转世根本原因是因为求生欲,这种求生欲在佛教教内也被称为“求身欲”,亦即人们的天性是想要保护好现有的这个身体,这就是让人们流转的动力,在死亡的当下,肉体会感受到强烈的剥离之苦,触发这先天性的“本能”想要保护好这个身体,这样的求生欲会让人们在生命终结后,因这股“欲”或被称为“爱”的这股力量而流转[7]。
佛教认为,“爱”促成了转世,而爱背后的力量虽被认为是本能,但佛教有更深入的观点,其认为这种“本能”是建立在一种习惯、一种氛围,就是认为有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完整的“我”要被保护,而这样的习惯及认知,被称为“无明”,因此,虽然直接使人们转世的是“爱”,但其根本的源头则是无明,表面上,无明看似无形、无力,但它正是贪爱的根本诱因,就像虽然在耳边嗡嗡嗡一直烦的是蚊子,但是蚊子的根源是死水之类能够养活蚊子的环境一样[7]。
佛教认为,在除了无明、爱之外,还有业力: 只要人们有本能的求生欲、有“爱”,就必然会转生,而转生之后会过得如何就是“业力”所产生的作用的所在: 每个人所带有的业力不同,以及在转世当下所调动的业力上的差异,会决定人们转生后的生命形态将是怎样的[7]。
印度教
[编辑]耆那教
[编辑]道教
[编辑]古中国深信人可以透过修炼而长寿,如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甚至长生不死,如道教就有所谓的炼丹,从古代帝王陵墓到民间厚葬的“死后享乐”可以看得出来,转世概念不是传统道教的一部分,但受佛教影响,现在几乎所有道教宗派如全真派或正一派等,都认同轮回转世,并有判断亡人落于哪一轮回道的亡人落道之术。
以下为老子转世的假设:
- 东汉末年的《老子变化经》、边韶《老子铭》、三国时吴葛玄所著《老子道德经序诀》、六朝时期的《老子变化无极经》等,均讲述老子化身历代降生的神话,即常说的“老子八十一化”,每一世皆有名号。唐代的《紫微大帝说玄武本传》又增加了一世,说老子82化为玄武神。
民间信仰
[编辑]西方宗教与传统
[编辑]西方宗教与传统中的转世概念在古希腊就有轮回(Metempsychosis,古希腊语:μετεμψύχωσις)的宗教观,于英文之文献里Metempsychosis是源自希腊语中论及的灵魂转生的俄耳甫斯教、毕达哥拉斯主义与古希腊哲学之词汇,尤其是在表达有关人死后的轮回转世。
俄耳甫斯教
[编辑]
俄耳甫斯教,古希腊宗教中拥有轮回转世观的法脉,首次出现在当时古希腊人认为的色雷斯(Thrace)之东北边境上。俄耳甫斯,乃为古希腊传说中轮回观的创教祖师,据说传授灵魂与身体两者之间是通过一个紧密且不对等的连结禁锢著;灵魂是神圣的,也是不朽的以及冀盼著自由,然而身体却限制着祂被羁绊、束缚而成为了一个囚徒。
俄耳甫斯教的主要基本教义有别于由公众信奉的古希腊宗教。俄耳甫斯教的宗教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
- 虽然透过赋予人类灵魂做为神圣和不朽的特性,但是经由轮回转世(metempsychosis)或是灵魂投生(transmigration of souls),依然注定要经历(一段时期)着肉体寿命结束的连续“痛苦循环”。
- 透过生活上苦行或禁欲主义(ascetic)方式的规定,再配合秘密入会仪式,将会保证不仅最终能够由“痛苦循环”中获得释放,而且可以与神(众神)同在。
- 宗教观是透过创立的圣典对关于众神与人类的起源做出阐述。
经典希腊哲学
[编辑]德鲁兹教相信轮回说和创世论,德鲁兹派的基本信仰包括认主独一、五大宇宙原则和灵魂转世三大内容[8]。
一神教
[编辑]犹太教
[编辑]部分犹太教派持有转生观念。
伊斯兰教
[编辑]基督教
[编辑]以布莱恩·魏斯(Brian L. Weiss M.D.)为代表的神秘论者认为早期基督教持有转世观念。魏斯考证,在原始《新约》中存在转世的文字记载;但公元四世纪被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因担忧转世观念危害帝国统治而下令删掉,且信仰者会遭到打压。十二世纪时,部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基督徒就因相信转世说而受到残酷处置。
现代基督教主流只承认“末日审判说”,反对轮回转世观念。
现代有关转世的研究
[编辑]- 弗吉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家伊恩·斯蒂文森花了40年时间,对声称记得前世的年轻儿童的案例进行研究。他出版了12本书,包括《二十个暗示转世的案例》《转世与生物学:对先天性胎记和先天缺陷病因学的贡献》(一部两卷本专著)《欧洲转世类型的案例》和《转世与生物学的交汇处》。在他研究的案例中,他报告了孩子的陈述和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的证词,通常还会提供一些他认为与已故者某些方面相符的关联。斯蒂文森还调查了他认为胎记和出生缺陷似乎与已故者的伤口和疤痕相匹配的案例。他的文档中有时还包括医疗记录,如尸检照片[10]。由于任何前世记忆的主张都容易受到虚假记忆和这些主张易于被作假的指控,史蒂文森预期到了随之而来的争议和怀疑。他表示,他会寻找反驳证据和报告的替代解释,但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报道,他得出的结论无法用常理来解释[11]。
参考资料
[编辑]- ^ McClelland 2010,第24–29, 171页.
- ^ 2.0 2.1 Mark Juergensmeyer & Wade Clark Roof 2011,第271–272页.
- ^ Stephen J. Laumakis 2008,第90–99页.
- ^ Rita M. Gross.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148. ISBN 978-1-4384-0513-1.
- ^ Flood, Gavin D.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Hindu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Gananath Obeyesekere, Imagining Karma: Ethical Transformation in Amerindian, Buddhist, and Greek Rebir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p. 15.
- ^ 7.0 7.1 7.2 熊仁谦. 往生論之一:好好的轉世. 罗卓仁谦. 2019-06-09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中文(台湾)).
- ^ 宗教传统与历史情境中的德鲁兹派认同建构 (PDF).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2020-06-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7).
- ^ 英国广播公司BBC英语版纪录片《往世》: Previous Lives.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 ^ Cadoret, Remi J. 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pril 2005, 162 (4): 823–824. doi:10.1176/appi.ajp.162.4.823.
- ^ Shroder, Tom. Ian Stevenson; Sought To Document Memories Of Past Lives in Children. The Washington Post. 11 February 2007 [2024-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参阅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