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情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情对,为对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以毫不相干事物但工整来表现幽默

说明

[编辑]

无情对也称“谐对”[1]。无情联被认为起源于唐宋之间,《全唐诗话》载温庭筠以白头翁和苍耳子为对,或认为是最早的无情对,到清末时兴盛[2]。 注意,无情对创作上采用借义相对的手法,以“字对工,意离远”,以字面上对得愈工整,两联意思相离愈远,愈显妙趣[2]

无情对不是什么

[编辑]
  • 无情对不是错对,对仗、词性有误,但内容相关,则属于错误。内容不相关,则不属于对联。
  • 无情对不是口号,例如:“春风那个吹,一班输过谁?”这个本身不属于对联。但是,若口号上下联可以起到对仗,则属于无情对,且为妙对。
  • 无情对不是拼凑句,例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识弯弓射大雕。”属于拼凑句,不属于对联。但是,若拼凑句上下联可以起到对仗,则属于无情对,且为妙对。
  • 无情对不是无含义或常用称呼对联,例如:
    “123,456。”、“ABC,XYZ”(都是无意义字符)
    氯化铁硫酸铜。”(X化X、X酸X太常见)
    氯化钠山打根。”(前者可变项太多)
  • 无情对不是故意成对来骂人或捧人的话,另一联必须有实际含义。例如:“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此类讽刺,属于妙对。如若:“东方神起,西边鬼落。”出自2008年,百度贴吧骂战中,东方神起反对方之口。虽然逐字逐句相对,但因为后者仅为骂战生造词汇,故不能成为对联。

无情对常见模式

[编辑]

著名例子

[编辑]

范例:

此两句载于徐珂的《清稗类钞.诙谐类》,为张之洞在陶然亭宴客会友,他对回“果然一点不相干”。然后张之洞改以“陶然亭”为出句,李侍郎道:“若要无情,非阁下之姓名莫属矣”,回以“张之洞”。[2]

陶然亭为北京一风景名胜,而张之洞则为清朝名臣,二者无关联,因为其属于妙对,所以在很多小说、影视作品中,常用于给故事人物起名。

范例

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受到时人谴责。苏昆名丑杨鸣玉在“水漫金山”戏剧故意对穿黄色外褂上台的鳖精作讽刺,却杨鸣玉因此事被害死。因此有人为杨鸣玉作此副挽联。[2]

范例

相传曾国藩常为爱妾洗脚,且曾国藩昔年殿试只考取“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遭到功名较高的幕僚讥讽。或传是左宗棠与曾国藩互相调侃的故事,虽无法考究,但成为经典。

范例

作家木心在纽约讲述世界文学时,提及其少时所做对联。

范例

末文人何淡如(1820-1913)所作[1],上述三对均为传世经典。

范例

冯梦龙《古今谭概.谈资部》第二十九之“随口对”,载为明成祖与解缙所对。[2]

范例

1932年,陈寅恪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国文试卷中出此“孙行者”作无情对,若对“猪八戒”非正确。陈寅恪以对“胡适之”为答案,有学生对以“祖冲之”而令陈寅恪赞赏。[5]

范例

现役圣安东尼奥马刺法国籍球员,出生于2004年的维克托·文班亚马,因其身高修长,三分球投射精准,被球迷誉为“法国高炮”。恰巧,“”、“”都是融汇古今的学科,“”、“”都是人类生态系统,“亚”、“高”在无机化学均为表示价态的高低的用语,“马”、“炮”均为中国象棋的棋子。这句话在赞扬了维克托·文班亚马的同时,也鬼使神差地形成了一副对联。

范例

出自电视剧《家有儿女》,不是单纯人名对人名,是“”、“”谐音“下”、“上”。在第一部第10集《角马的故事》剧情中,夏东海提及到自己朋友尚西山。

范例

“快取”、“缓存”分别为“Cache”的台湾翻译和中国大陆翻译。巧合的是,虽然一个是音译、一个是意译,但“缓”、“快”;“存”、“取”正好各自对应,并为反义词。

其他例子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早年的一家酒厂,非韩国三星集团
  2. ^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 ^ 此指人名,非朝代
  4. ^ 泛指低调推广
  5. ^ 女同性恋社交软件
  6. ^ 通常指特别吝啬的人
  7. ^ 汉朝历史的学派之一。
  8. ^ 中国英雄联盟职业选手,ID:369
  9. ^ 厦门思明区地名
  10. ^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1. ^ 定安县地名
  12. ^ 周杰伦《12新作》歌曲
  13. ^ 泛指适用绿波速度的城市主干道
  14. ^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火车站
  15. ^ 几何学名词,指和两个圆都相切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两条线长度相等并相互交叉

错例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李怡. 李怡專文:孤家盡毀千年史,最可憐一片江山. 新新闻. 2022-07-30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天成. 道是無情還有情——對聯之「無情聯」. 大纪元时报. 2017-06-11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台湾)). 
  3. ^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4.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 ^ 徐铁猊. 道是無情還有情——對聯之「無情聯」. 北京晚报. 2020-01-21 [2024-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中文(中国大陆)).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