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
外观
王昭君墓 | |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坐标 | 40°42′30″N 111°40′36″E / 40.70833°N 111.67667°E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汉 |
编号 | 6-237 |
认定时间 | 2006年 |
![]() |

昭君墓,又称青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郊大黑河南岸,是王昭君的墓葬。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1];相传秋季附近草木皆枯黄,唯昭君墓草色青翠,故又称“青冢”[2][3]。
除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外,根据地方文献及民间传说,在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另有十余处昭君墓。呼和浩特的昭君墓真伪虽无定论,但因其记载最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之作,故最具影响力。[4]
记载及历史沿革
[编辑]提及昭君墓方位最早的文献为唐代杜佑《通典》,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进一步说明了“青冢”的得名原因,此后关于昭君墓的记载多见于历史地理著作、地方志及文人游记等。[4][5]
昭君墓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多次修缮,并建立了昭君博物院[6]。昭君墓于1964年公布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7],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形制
[编辑]昭君墓坐北向南,墓前为神道,神道南端是昭君博物院主体建筑。神道长约400米、宽6米,两侧有6对石像生。神道外侧建有4座建筑,东侧为数字5D影院、昭君故里纪念馆,西侧为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单于大帐。[9]
昭君墓现存墓体为人工夯筑的覆斗形土丘,高33米,底面积约1.3万平方米[10]。墓前设有石砌台阶,至墓体三分之二处为一平台,设两座六角攒尖凉亭,凉亭两侧各有小路直达墓顶,墓顶建一座琉璃瓦攒尖顶凉亭。[6][9]墓体正面东西两侧立有清末、民国的8通石碑,墓体外围防护墙上则镶嵌37块现代诗文碑刻[9]。
历代诗作中的昭君墓
[编辑]- 唐代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清代耆英:“忆昔出宫闱,志在不负主。挥手去遐荒,非死无以处。曲弹马上调,肚肠向谁吐!声泪动天地,名独垂千古。边草伴芳魂,红颜与朽骨。何使若有神,一杯万世睹。王嫱有青冢,炎刘无寸土!要知作诗人,还应处其苦。”
- 民国李廷玉:“奇策安边付女流,琵琶一曲自千秋。寒凝青冢烟犹惨,声咽长河水带愁。忍辱岂为胡地妾,论功羞死汉关侯。炎刘一尽单于没,剩有昭君土一抔!”
- 现代董必武提昭君墓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参考文献
[编辑]- ^ 昭君博物院. 玉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5-04-15 [2025-05-14].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2019-12-13 [202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 ^ 林儒耕. 昭君墓.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王绍东; 汤国娜.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昭君墓及相关问题.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3 (5): 85–93. ISSN 1002-3194. doi: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20.05.010. CNKI YTXS202005010.
- ^ 王前程. 青冢源流及其符号象征意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2, 44 (6): 1–6. ISSN 1672-6219. 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2.06.001. CNKI HBSB202206001.
- ^ 6.0 6.1 宋蓉. 王昭君墓.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文(中国大陆)).
-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专栏丨深入推进“两个打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昭君墓】. 微信公众平台. 2022-07-13 [2025-05-14].
-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0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 ^ 9.0 9.1 9.2 北疆行丨昭君博物院:播撒民族团结的金色种子. 新华网. 2025-05-07 [2025-05-14].
- ^ 刘向东.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拜谒昭君墓. 清徐报导. 2014-07-20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