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柯尼斯堡战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哥尼斯堡战役
东线战场东普鲁士攻势的一部分

1945年4月6日至9日的苏军攻势
日期周边:1945年1月至4月6日
总攻:1945年4月6日至9日
地点
结果 苏联胜利
领土变更 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并入苏联
参战方
 德意志国  苏联 [note]
空中支持
法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奥托·拉施(被俘)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伊万·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兵力
60,000人[1]–130,000人、4,000门火炮及榴弹炮、108辆坦克及突击炮、170架飞机[2] 137,000人 (24,500人参与主要攻势,其余作为辅攻)、5,200门火炮及榴弹炮、528辆坦克及自行火炮、2174架飞机[2]
伤亡与损失
50,000人伤亡
80,000人被俘
According to Soviet information, the Germans lost 42,000 soldiers killed and wounded and 92,000 people were captured,[3] about 25–30,000 of those captured were civilians.[2]
总数未知,俄方数据显示至少3,700人在最终攻势中丧生[2]
临走时,希特勒对我说:“东线要靠您自己了,东线的兵力已经足够了。”这话很不受听。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返回措森的大本营。其实,希特勒和约德尔也都十分清楚,如果俄军真的发动进攻,仅靠东线的这点兵力是守不住的。他们也知道,即便能够立刻向东线派遣预备队,但由于敌人掌握着空中优势,预备队也肯定无法及时到达,最终远水还是救不了近火。他们之所以缺乏理解,没有我们这样的急迫感,多少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家乡都不在偏远的东普鲁士。在最后一次汇报时,我终于发觉原因就在于此。而我们是普鲁士人,我们关心我们自己的家乡,她是我们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数百年来西方基督文化的结晶,散布着我们深爱的先辈们的陵墓。我们知道,敌人在东线的进攻一旦成功,我们的家乡势必沦陷,这里的居民必遭蹂躏。
海因茨·古德里安闪击英雄》第11章第4节

柯尼斯堡战役(德语:Schlacht um Königsberg),又称柯尼斯堡攻势,是二战期间东普鲁士攻势的最后一次行动。在四天的城市战中,苏军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攻占了柯尼斯堡市,即现在的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围攻始于1945年1月下旬,当时苏军最初包围了这座城市。为了控制柯尼斯堡与皮劳港之间的陆路连接,在此期间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到1945年3月,柯尼斯堡已在东线主线后方数百公里处。4月9日,德国驻军因为为期三天的进攻使无法抵抗,于是后向苏军投降,战斗随之结束。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