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乐安排海水化淡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乐安排海水化淡厂
Lok On Pai Desalting Plant
乐安排海水化淡厂旧址,摄于2022年
概要
类型海水化淡厂
地点 香港屯门区小榄乐安排
坐标22°21′47″N 114°00′03″E / 22.36315°N 114.00077°E / 22.36315; 114.00077
开放1975年
关闭1982年
设计与建造
主承包商金门建筑(建筑物)
株式会社笹仓机械制作所(机器)
地图
地图

乐安排海水化淡厂(英语:Lok On Pai Desalting Plant),又称小榄海水化淡厂,位于香港屯门区乐安排,是香港昔日的一座海水化淡厂,亦曾经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水化淡厂。

简介

[编辑]

乐安排海水化淡厂建于青山公路小榄段的旁边,占地达15英亩,临海而建。选址乐安排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乐安排一带较接近珠江口,海水份较低,易于进行蒸馏过程。此外,乐安排邻近大榄涌水塘,化淡后的食水可直接输往水塘储存。加上乐安排远离市区,并不会影响民居。

整个海水化淡厂计划耗资4.6亿港元兴建。厂房共有6部蒸汽锅炉机组,使用燃烧石油作为海水加热蒸馏技术,每日最多可生产6千万加仑淡水,即2亿2700万升。而两支高达123米的巨型烟囱,是当时香港最高的烟囱,亦成为了象征该厂的标记。

历史

[编辑]

1963年,香港发生严重旱灾,港英政府在6月需要实施每4天只供水4小时的措施,居民生活大受影响。为避免再发生严重缺水,港英政府进行多项水利工程,包括继续兴建船湾淡水湖下城门水塘,普及海水冲厕,又曾经计划于当时兴建中的荔枝角焚化炉附设全港首座海水化淡厂进行试验[1]。1964年香港政府与广东省政府达成采购淡水的协议,从1965年起经深圳水库从东江购入每日6200万加仑的淡水。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1967年受到中国政府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支持的左派暴徒在香港发起六七暴动,声援香港左派动乱的中国北京红卫兵焚毁英国驻华代办处,两国关系急剧恶化,香港在1967年1月至7月又因降雨不足发生旱情,但在文革风潮下广东省政府拒绝港府购买东江水应付旱灾[2],港九市区一度需要实施隔日限时供水,旱情至同年8月因先后有两个台风吹袭香港并带来大量降雨得以结束[3],在1967年7月演变为连串炸弹恐怖袭击的六七暴动[4],也在香港政府及市民合力下于同年12月被平息,但港府在1967年向中方购买淡水被拒的经验充分显示香港不能过于依赖向中国购买淡水,为提高香港供水的保障[5],香港政府除了修筑万宜水库,也落实建造海水化淡厂。香港政府于1972年7月31日宣布在小榄乐安排兴建海水化淡厂的计划,并成立了一个中央招标委员会负责招标承建。同时,政府亦征用厂址所在的小榄村用地,所有村民获安置于邻近另一幅用地,并重建为“小榄新村”[6]

香港政府启动海水化淡厂建造计划后进行招标,分别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的5个国家,合共7个财团参与投标,港府在同年8月宣布由一间来自日本大阪株式会社笹仓机械制作所日语ササクラ以3.37亿港元投得合约,原因是其入标价最低。因为香港政府在1970年代大兴土木,包括万宜水库香港地铁屯门公路等大型基建,又进行十年建屋计划及发展香港新市镇,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兴建海水化淡厂,港府于是向亚洲发展银行借贷1.2亿港元,还款期15年。兴建工程由宾尼(香港)公司(Binnie & Partners)出任顾问,金门建筑承建。海水化淡设备由日本的笹仓机械提供[7]

海水化淡厂于1975年10月15日落成,由时任港督麦理浩揭幕,厂内的机组亦开始投产。1977年,香港因降雨量不足实行二级制水,为增加食水供应量,厂内四组锅炉同时投入运作。1977年9月全部六组锅炉投产,每日生产18万立方米淡水,聘用200名人员。水塘存水量回升后,厂房一度停产。

1981年因降雨及东江水供应不足,香港需要实施一级制水,其后升为二级制水,期间该厂一度重启,协助缓解旱情。因为厂内的锅炉依靠燃烧石油蒸发海水,可是在1973年及1979年发生石油危机原油价格由每桶2美元升至10多美元,海水化淡成本飙升多倍,又因需要日本工程师来港负责营运及维修设备,操作成本难以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结束后进行改革开放,香港政府与中国政府关系改善,可以大幅增加购买广东省的淡水,港府决定在1982年关闭海水化淡厂。

厂房的土地于1991年以3000万港元批出租用合约,厂房的两支烟囱于1992年以爆破拆卸。至于厂房的主体,现时仍未被拆卸,部分位置曾用作跳蚤市场及电影片场[8],但前者已于2021年8月于火灾中焚毁[9] ,随后被政府收回,后者亦早已停用;而用作接收及储存燃油的设施,则由一所塑胶厂租用,以接收及暂存苯乙烯等原材料[10]

未来发展

[编辑]

新海水化淡厂

[编辑]

2004年起,水务署再开始了海水化淡的研究,于屯门小西湾试验逆渗透滤膜技术过滤海水成为淡水的可行性。位于屯门海水抽水站的海水化淡试验厂日产水量为240立方米。

《2011-12年施政报告》提到当局已在将军澳预留约10公顷用地兴建一所中型海水化淡厂。有政客对此表示保留,认为海水化淡成本很高,不可轻言启动海水化淡工程[11],亦有学者表示海水化淡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反而东江水源始终有限,香港需要及早为极端天气筹谋[12]。2013年2月27日,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2013-14年预算案》中,提及由于中国淡水资源有限,广东省同时有多个城市需要东江提供淡水,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不能保证东江可持续为广东省的城市提供足够淡水,因此政府准备在将军澳兴建海水化淡厂,希望透过海水化淡获得另一淡水来源,减低香港对东江水源的依赖[13]

政府于2019年批准兴建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第一期工程于2023年12月22日竣工,日均食水产量达13.5万立方米,占香港食水用量约5%。

乐安排原址用地

[编辑]

原址土地于1994年获改划为“综合发展区”,长远将用作发展私人住宅。其后,政府曾拟于2011/12财政年度推出厂址用地[14],但至今仍未成事,且厂房大多数位置仍然空置[15]

2023年1月尾,政府建议于化淡厂周边用地兴建名为“简约公屋”之临时房屋区,以安置㓥房住户[16]

图片集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醉酒灣傾垃圾處將予封閉 港府採焚化法消滅垃圾 已向英訂購兩座焚化爐 將分設於西環尾荔枝角. 大公报. 1963-10-19 [2022-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4). 
  2. ^ 東江水供港60年 飲水思源還是被佔便宜?. 中央广播电台. 202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9). 
  3. ^ 為全港食水前途計 記取制水教訓 仍宜節省用水 白鐵店停造水桶祗售存貨 新供水辦法本週將有公佈. 华侨日报 (第9页). 1967-08-24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4. ^ 左派亂炸平民 1967炸彈浪潮.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7). 
  5. ^ 為何香港依賴東江水?. [202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4). 
  6. ^ 小欖新村綠化帶改劃住宅用地 村民不滿未獲諮詢 拒一搬再搬. 香港01. 2020-05-06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7. ^ 坐言集之水務工程 (PDF). [2014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年8月26日). 
  8. ^ 【蘋話當年】1975年海水化淡廠啟用.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9. ^ 屯門小欖跳蚤市場成廢墟 古董檔主料損失逾20萬元. 香港01. 2021-08-23 [2022-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7). 
  10. ^ 公司簡介. 香港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2003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11. ^ 東江水可加價 水費不應加. 《文汇报》. 2011 [201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中文(繁体)). 
  12. ^ 通識導賞:將軍澳廠投產 再拓新水源 窺探海水化淡點運作 原文網址:https://ol.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40121/1705771869827. [2025-04-17].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13. ^ 減依賴東江水 有利與粵議價 建海水化淡廠 增加籌碼. 苹果日报(香港). 2013年2月28日 [2013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1日). 
  14. ^ 港府谷供應 擬每月主動賣地 屯門海水化淡廠研納勾地 可建百萬呎. 香港经济日报. 2011-02-18 [2022-08-19]. 
  15. ^ 本港多幅CDA土地未發展 屯門臨海官地閒置26年 規劃署將檢討原文網址: 本港多幅CDA土地未發展 屯門臨海官地閒置26年 規劃署將檢討. 香港01. 2021-06-14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16. ^ 簡約屋268億成本縮9億 議員收貨 改分兩次申款擬下月上立會 啟德建萬伙. 明报. 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