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死亡诗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基本资料
导演彼得·威尔
监制保罗·乔恩格·威特
托尼·托马斯
编剧汤姆·舒尔曼[*]
剧本汤姆·舒尔曼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
罗伯·萧恩·莱纳德
伊桑·霍克
乔西·查尔斯
配乐莫里斯·雅尔
摄影John Seale
剪辑威廉·M·安德森
制片商Touchstone Pictures
片长128 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美国 1989年6月2日 (限映)
加拿大 1989年6月2日 (多伦多)
美国 1989年6月9日 (公映)
澳大利亚 1989年7月20日
英国 1989年11月22日
台湾地区 1990年3月8日
发行商试金石影片
预算1640万美元
票房2.358亿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死亡诗社
香港暴雨骄阳
台湾春风化雨
新加坡学院奇人(公映)
暴雨骄阳(后世)

死亡诗社》(英语:Dead Poets Society)是1989年彼得·威尔导演的电影。本片讲述一间传统学校的老师用反传统的方法来教学生们诗歌文学生活的故事。电影不仅是主演罗宾·威廉姆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部讲述师生关系的优秀电影。

2022年8月,《IndieWire》列出40部最佳悲伤电影名册里,本片榜上有名[1]

剧情

[编辑]

故事发生在1959年,托德·安德森进入威尔顿学院就读高二,这是一所位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传统男子寄宿学校,以严格的纪律和保守的教育风格闻名。托德内向害羞,压力极大,他的室友是尼尔·派瑞,一位聪明但受父亲控制的学生。透过尼尔,托德结识了一群好友,包括诺克斯·欧佛斯特、理察·卡麦隆、史蒂文·麦克斯、杰拉德·匹兹和查理·道尔顿。

新学年开始,英文老师约翰·基廷来到学校授课,他毕业于威尔顿学院,曾在剑桥大学修读英语文学。基廷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方式教导学生,他鼓励学生“采撷今日”,要活出精彩人生。他让学生站上讲桌,象征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并要求他们撕掉课本中用数学公式分析诗歌的部分,让他们用感受来理解诗词。此外,他还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自由行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风格,而非盲目顺从社会规范。他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学校严格的校长盖尔·诺兰的注意。

当学生们发现基廷年轻时曾是“死亡诗社”的成员后,尼尔决定重新成立这个秘密诗社,并与好友们偷偷溜出校园,在洞穴内朗诵诗歌。他们受到基廷的影响,开始探索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梦想。例如,诺克斯爱上了啦啦队长克丽丝·诺尔,即使她已经有男友,他仍勇敢追求她;而尼尔则发现自己对戏剧表演充满热情,并瞒着父亲参加了当地剧团的《仲夏夜之梦》,饰演帕克。与此同时,基廷也帮助托德克服自卑,在课堂上引导他突破内心障碍,勇敢表达自己。

然而,学生们的行为逐渐引起学校的警觉。查理在校刊上匿名发表文章,呼吁学校应该接受女生入学,结果遭到诺兰校长的体罚,并被要求交出诗社成员名单,但他拒绝妥协。基廷得知后提醒学生们,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做决定时要考虑后果。

尼尔的父亲发现他参与戏剧后,强迫他退出,并命令他日后放弃演戏,专心准备考上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尼尔向基廷求助,基廷鼓励他尝试与父亲沟通,勇敢为自己的梦想发声。然而,尼尔还是决定隐瞒父亲,偷偷完成了演出。当尼尔的父亲看到儿子的表演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欣赏或认可,反而在演出结束后,当场带走尼尔,并告知他将立刻转学到军校。当晚,尼尔因绝望与无助,在家中举枪自尽。

尼尔的死震惊了全校,校方开始调查原因。理察·卡麦隆为了保护自己,将责任全部推给基廷,声称是他鼓励学生反抗权威,间接导致尼尔的死亡。为了避免惩处,卡麦隆还出卖了其他诗社成员。查理无法接受,愤怒地殴打了卡麦隆,结果被校方开除。其余学生则在家长与校方的压力下,被迫签署证词,指控基廷。最终,基廷因此遭到解雇。

在基廷离开学校的那一天,诺兰校长暂代他的课程,并试图重新建立学校的纪律。然而,当基廷来教室收拾个人物品时,托德终于鼓起勇气,大声向基廷表达对他的敬意。尽管校长威胁他,但托德仍然站上课桌,向基廷致敬,并高喊:“哦,船长,我的船长!”接着,其他诗社成员一个接一个站上课桌,用这句话表达对基廷的支持与感谢。基廷看到这一幕,眼含泪光,欣慰地离开了教室。

演员

[编辑]

制作

[编辑]
  • 电影最初的导演定为杰夫·卡尼,但是当罗宾·威廉姆斯出演此前后,就让彼得·威尔成为该片的导演。
  • 电影中基廷老师扮演者曾有另外两位人选,为达斯汀·霍夫曼比尔·莫瑞。达斯汀·霍夫曼称赞罗宾·威廉姆斯在试演中表现地非常出色,并声称会比他自己要出演的好。
  • 电影中的学校是美国特拉华州的一所名为圣安德鲁斯学院的寄宿学校。学校的场景都是在那里拍摄完成的。
  • 导演彼得·威尔拍摄电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拍摄完成,之所以这样做,是能够在拍摄的过程中,逐步增加师生的感情,并加强学生对老师崇敬之情。

荣誉

[编辑]
颁奖典礼 奖项 结果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获奖
最佳电影 提名
最佳导演 提名
最佳男主角 提名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最佳影片 获奖
最佳配乐奖 获奖
凯撒电影奖 最佳外语片 获奖
金球奖 最佳剧情片 提名
最佳导演 提名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 提名
最佳剧本 提名
美国导演工会奖 最佳影片导演 提名
美国编剧工会奖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lison Foreman and Kate Erbland. The 40 Saddest Movies, from ‘Million Dollar Baby’ to ‘Moonlight’ to ‘Bambi’. IndieWire.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
  • Munaretto, Stefan. Erläuterungen zu Nancy H. Kleinbaum/Peter Weir, 'Der Club der toten Dichter'. Hollfeld: Bange. 2005. ISBN 3-8044-1817-1 (德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