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沪造克式山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在使用沪造克式山炮训练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炮兵
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正在使用沪造克式山炮作战的陆军炮兵
正在使用沪造克式山炮训练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东北边防军炮兵
正在运输沪造克式山炮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东北边防军炮兵
沪造克式山炮原型GebirgsKanone 06山炮,可发现两款山炮的差异不大。

沪造克式山炮中国近代第一门后膛装填后座式火炮,该炮是江南制造局光绪31年(1905年)引入德国克鲁伯厂于1900年发展的75mm 14倍径山炮而成。该炮虽有现代火炮设计理念,如后膛装填,制退复进机制,但至一次大战时已经落伍。在中国则使用至1930年代,少数在抗战时期继续服役使用。克鲁伯亦出售给瑞士称为7,5-cm-Gebirgskanone Ord 1906德语7,5-cm-Gebirgskanone Ord 1906

基本资料

[编辑]
  • 口径:75毫米
  • 炮管长:1.050米
  • 倍径:14倍
  • 炮闩型式:横楔式
  • 炮架样式:双木轮单脚
  • 制退复进形式:液体弹簧式
  • 行列全长:4600毫米,放列全长3230毫米
  • 行列全重:405公斤,放列全重386公斤
  • 方向射界:左右各4度
  • 高低射界:-8度至+15度(另垫钢块可到+23度)
  • 榴弹重:5.3公斤
  • 炮弹初速:280米/秒(榴弹)
  • 最大射程:4.3公里(+23度)(1912年,德国葛尔兹光学机械厂制成巴诺拉马瞄准镜,使得间瞄射击更加精确,最大射程便成为理论上的有效射程。)
  • 有效射程:4000米
  • 运输方式:可以一马挽曳或大部分解为四部件由4马驮负。

参考书目

[编辑]
  • 抗战时期陆军武器装备-野战炮兵篇(26~28页),滕昕云,老战友工作室出版,ISBN957-304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