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建和平救国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建和平救国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福建省扶植的一支伪军

历史

[编辑]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厦门后,设于厦门的日本决策机构兴亚院加紧网罗福建海匪,以组建伪军“福建和平救国军”。海匪余宏清最先被任命为福建和平救国军总司令,后由王训明接任,总部设于马祖岛。盘踞于南日竿塘一带的匪首林义和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盘踞于福清江阴小麦屿的翁尚功,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抗战前夕,土匪张雄南因畏罪潜匿香港,其部队被国民党当局改编为省保安十一团。抗战爆发后,张雄南请求撤销通缉,获准,遂回闽召集旧部,收编为5个大队,编入省保安第五、八两团,升任省保安四旅旅长。张雄南部驻军德化永春半年,乡民被劫数百家,勒索数十万金,并暗通日本特务,受命为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雄南派遣部属谢文新、张逸舟、黄玉树、张良诚赴厦门、湄洲岛等地,向日军求援。1939年8月,张雄南与国民党当局决裂,并派张逸舟、黄玉树到沿海地区扩大势力。9月,国民党当局成立闽中剿匪指挥部,围剿张雄南部。年底,张雄南、张克武被击毙,匪部被收编,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之职由张逸舟接任。

1940年10月,经张逸舟奔波,兴亚院决定将第三集团军并入第二集团军。此后,张逸舟与第一集团军林义和各自占领海域,矛盾加深。1941年4月21日,福州首次被日军占领,张逸舟迅速配合日军攻打平潭县。5月1日,平潭县沦陷,成立伪政权,林沧圃任县长。1942年3月,日本军舰抵达南竿塘,要求林义和配合进攻琅岐岛,林义和因兵力不足不敢执行,军统闽北站借机挑拨,指控林义和与国民党暗通,并准备反叛。日军司令原田暴怒,扣押林义和,由张逸舟砍头抛尸海中,其部队全部转归张逸舟。从此,福建和平救国军基本统一于张逸舟麾下。张逸舟吞并各股伪军后,将福建和平救国军扩展到5000多人,设总司令部于南竿塘,张逸舟任总司令,黄玉树、郑德民为副总司令,翁尚功参谋长(后为林沧圃),下辖3个路军。

1942年5月,在军统方面的安排下,张逸舟与军统头目戴笠等人建立秘密联络关系,同意为国民党方面搜集情报。

1945年春,军统奉蒋介石之命,指令军运直属组通知福建和平救国军总司令张逸舟筹备“易帜反正”,并改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福建先遣军”,由张逸舟任先遣军司令。张逸舟、黄玉树依军统密令,将南竿塘的财政税务等机构迁往福州,并集中伪军于泥洲湾一带,伺机接受国民党方面改编。4月下旬,中共中央华中局获悉情报,指示福建省委紧急通知“闽中海上游击队”撤离,避免受害。5月21日,福建省委在长乐南阳村召开会议,部署游击队安全撤退,并派人催促,但未能在伪军“易帜”前完成。6月初,伪军副司令黄玉树控制游击队第二中队,省保安一团出动一营包围第二中队的驻地东吴村。6月7日,黄玉树以开会为名,绑架中队长康国强,随后伪军与省保安团联合围攻东吴村,消灭游击队大部,部分幸存游击队员经地下党组织化装逃脱。“易帜”后,伪军由第三战区点编,集驻霞浦,改编为独立团。不久,独立团被调往浙江衢州整训,福清、长乐、莆仙籍士兵大多因不愿前往而逃离,队伍抵达衢州后就被缴械,部分编入他部,老弱和官佐全部遣散。残部翁尚功部被编入省特务第二大队[1][2]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