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禹 | |||||
---|---|---|---|---|---|
![]() | |||||
统治 | 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061年 | ||||
出生 | 石泉 | ||||
逝世 | 阳城(具体所在有多种说法) | ||||
安葬 | |||||
子嗣 | 子: 启 | ||||
| |||||
政权 | 夏朝 | ||||
父亲 | 鲧 | ||||
母亲 | 女志 |
生平
[编辑]早期生活
[编辑]以黄帝轩辕氏到禹,共八世:禹的父亲鲧,鲧的五世祖叫颛顼[2],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是嫘祖为黄帝所生的次子。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3],母亲是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4]。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但九年后还未能平息水灾,根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帝舜继任后发现鲧治水不力,便把他流放到羽山至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职。[5]
处理洪水
[编辑]
禹与伯益和后稷合作,征召百姓整治水患,他检讨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改革以疏导方式,顺应水流,开通河道,将积水引进大海。
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禹成功消除了洪水,由于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夏禹登位,立国号为夏,夏朝正式建立。
即位与政绩
[编辑]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6]。诸侯的拥戴下,五十三岁的禹王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 正月 )。
禹即位后,推行一系列制度以巩固统治。经济方面,后立“贡法”以定赋税,一夫授田五十亩,其中五亩 ( 十分之一 ) 入贡[7][8]。社会方面,定车制以别尊卑,任用发明马车的奚仲为车正,在马车上加挂旌旗来识别尊卑身份[9]。
为了防止酒后乱性丧志导致国家衰败覆亡,禹提出绝旨酒,禁止王公大臣饮酒作乐,成为最早推行禁酒令的帝王。[10][11]。
在治国上,禹设立“五音听治”制度──悬挂钟、鼓、磐、铎、鼗五种乐器,广纳四方才士:讲经说道者击鼓,告诫谕义者击钟,讨论政事者敲铎,陈述民间疾苦者击磐,申诉诉讼者摇鼗[12][13]。又收天下铜铸九鼎,象征天下共主之权威。《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14]
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讨伐三苗
[编辑]三苗是五帝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族群,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联盟长期抗衡,在尧、舜时期双方不断爆发冲突,禹在位期间对三苗发动战争,并将三苗部落击溃。
尧舜禹非禅让说
[编辑]《竹书纪年》等书记载:舜囚禁了尧并夺取帝位,禹又逼迫舜让位。尧、舜、禹之间都是武力胁迫,并不是和平禅让[15]。
后世亦有人怀疑尧、舜、禹所谓的禅让,曹丕篡夺汉献帝之后,感叹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李白的《远别离》说:“尧幽囚,舜野死。”
继承与逝世
[编辑]禹曾推举皋陶为其继承人,但皋陶比禹早死,之后推举益为继承人。在位第十年,禹于向东巡狩至会稽时驾崩,三年后,益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王。[16]
禹死后葬于会稽山,其子启王为禹建立《大禹陵》(在今日浙江绍兴东南郊的会稽山,并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 [17]。
在绍兴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18],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仓修良认为这种说法绝不可信[19][20]。
影响
[编辑]![]() |
夏禹王是为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华夏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
考古证据
[编辑]
- 与禹王同时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关于禹王的记载。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约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21],此外还有齐侯钟、秦公簋。
- 顾颉刚经过考证,认为“禹”这个字的字源与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关于大禹的崇拜可能最早来自对更早的动物纹饰的误读,并和关于龙王的传说有关,至周代初年原先的“禹”传说已化为“最早的人”,而后世传说中比禹更早的传说人物(如尧、舜等)则为周人所创造。然而这种观点被别人夸张成“禹是一条龙”,再被夸张成为“禹是一条虫”。这种观点在当时受到史学家柳翼谋等人的反对,但由于没有同时代甚至离开禹王时代一千年以内的文物或文字记载可以佐证,因此无法确凿的辨别禹传说最早的形态。
- 2016年7月《科学》期刊刊登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和普度大学教授葛兰杰联合研究,表明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区有过大地震引发的山崩,之后堰塞湖阻断黄河,几个月后积水满溢时溃堤,导致大洪水,为祸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现代河水位达38米。所以大禹年代大洪水是可能存在的,只是经过推算并非是一般认知的五六千年前,而是四千年前左右的大禹时代,那时若有一人带领众人疏导河水求取生路,最后取得政治领导权是有可能的[22]。
- 2020年,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城址考古项目确认史籍记载的涂山氏为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至4100年,整体城址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此处城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23]
大禹祭祀
[编辑]国祭
[编辑]夏桀被流放后,商汤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朝武王克殷后,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大禹王祭祀原为国家祭祀。目前,公祭禹王陵典礼已经恢复为国祭[24][25]。2021年4月20日,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绍兴大禹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副省长刘小涛,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徐洪,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志桂,市政协主席魏伟,市委副书记陈澄等出席[26]。
道教与民间信仰
[编辑]道教中,禹被尊为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诞日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另有人尊其为水仙大王。常见奉祀禹的寺庙名称包含禹帝宫、禹王宫等。
纪念
[编辑]影视作品
[编辑]- 1988年电影《神州精魂》由杜振清饰演。
- 1995年新加坡电视剧《阎罗传奇》由严华饰演。
- 1996年戏曲电影《大禹治水》由周剑英饰演。
- 2015年电视剧《大舜》由杨铮饰演。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中文维基文库 - 《尚书·大禹谟》
- ^ 《尚书·虞书·大禹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 ^ 皇甫谧和《世本》都认为鲧是颛顼之子,但《汉书·律历志》记““颛顼五代而生鲧”,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汉书的说法较为可信。《史记索隐》“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 ^ 《蜀王本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钮”;《水经·沫水注》称:“广柔(今北川)县,有石钮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管之”。
- ^ 《吴越春秋》记:“母吞珠孕禹,剖胁而产,家在西羌,地曰石钮,在蜀西川也”。
- ^ 《史记 夏本纪》: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 ^ 《史记 夏本纪》: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 ^ 《尚书 ‧ 禹贡》:“禹制九州贡法。”
- ^ 南宋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其实皆什一者,贡法固以十分之一为常数。”
- ^ 《纲鉴易知录》:“初,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加马,禹命奚仲为车正,建旌旗、斿旐 ( 析羽为旌,熊虎为旗。斿,旌旗之末垂者。龟蛇为旐 ),以别尊卑等级。”
- ^ 《战国策·魏策二》:“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 ^ 《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 ^ 《淮南子‧氾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锺,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
- ^ 《太平御览·夏帝禹》:“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鼓钟铎磬,而置鼗音祧于簨虡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鼓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此之谓五声。是以禹尝据馈而七起,日中不暇食。于是四海之士皆至。”
- ^ 刘向《说苑·反质》
- ^ Xie, X.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a Palace Coup To Establish Government. Lulu.com. : 29 [2021-08-29]. ISBN 978-1-387-2939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 ^ 大禹陵
- ^ 姒姓人为大禹守了144代陵.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7).
- ^ 仓修良《关于谱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历史研究 1997年 第5期
- ^ 仓修良《史家·史籍·史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ISBN 7-5328-2942-1 989页
- ^ 遂公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0).
- ^ 中時-大禹治水可能性大增. [2016-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 ^ 这些考古项目,带来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人民网. 2020-11-25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中文).
- ^ 公祭大禹升格“国祭”背后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 ^ 浙江绍兴:公祭大禹陵升级为“国祭”的背后-大禹陵-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zjnews.zjol.com.cn.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 ^ 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隆重举行. zj.people.com.cn.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外部链接
[编辑]- 李学勤:〈遂公盨与大禹治水传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3)
前任: 帝舜 |
中国夏朝国君 第1代 |
继任: 子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