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国王
耶路撒冷国王 | |
---|---|
![]() 耶路撒冷十字 (约1280年代) | |
详情 | |
开国君主 | 布永的戈弗雷 |
末代君主 | 耶路撒冷的亨利二世 |
建立 | 1099年 |
终结 | 1291年 |
居所 | 大卫塔 |
产生方式 | 世袭制 选举制 |
觊觎者 | 宣称者 |
耶路撒冷的国王(法语:Rois de Jérusalem;拉丁语:Regum Hierosolymitanorum)是耶路撒冷王国的最高统治者,该王国为十字军国家之一,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由拉丁教会领导者在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后建立。大多数君主为男性,但也有五位女王,她们或“以她自身权利”(suo jure)名义单独执政,或与丈夫共治,而丈夫则“以妻权”(jure uxoris)名义为王。
布永的戈弗雷是耶路撒冷王国的首位统治者,但他拒绝国王头衔,仅以圣墓守护者(Advocatus Sancti Sepulchri)自称。1100年,其继任者耶路撒冷的鲍德温一世成为首位正式加冕为王的统治者。1187年耶路撒冷失陷,但王国尚存,并于1191年迁都阿卡。1229年至1239年,以及1241年至1244年间,第六次十字军一度重新控制耶路撒冷。
随着1291年阿卡陷落,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彻底结束,耶路撒冷王国也随之终结。尽管十字军国家灭亡,“耶路撒冷国王”这一头衔仍被部分欧洲王室继续宣称,尤其是塞浦路斯国王与那不勒斯国王的后裔。直至今日,该头衔仍由西班牙国王名义上继承。
历代统治者
[编辑]布洛涅王朝(1099-1118)
[编辑]布洛涅家族源于法国的布洛涅伯国,其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关键角色。戈弗雷·德·布永在1099年率军攻占耶路撒冷,成为“圣墓守护者”,但拒绝加冕为王;他死后,其弟鲍德温从埃德萨南下,于1100年加冕为首位正式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奠定王国基础。由于其出身法兰西贵族、战功显赫且恰逢权力真空,布洛涅自然获得了耶路撒冷王位的继承权。
君主 | 肖像 | 出生 | 婚姻 | 逝世 |
---|---|---|---|---|
布永的戈弗雷 1099年-1100年 |
![]() |
约1060年 佛兰德伯国 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二世与洛林的伊达之子 |
未婚 | 1100年7月18日 耶路撒冷 享年约40岁 |
鲍德温一世 1100年-1118年 |
![]() |
约1058年 法国洛林公国 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二世与洛林的伊达之子 |
戈德希尔德·德·托尼 无子女 亚美尼亚的阿尔妲 1097年 无子女 阿德莱德·德尔·瓦斯托 1112年 无子女 |
1118年4月2日 埃及阿里什 享年约60岁 |
勒泰勒王朝(1118-1152)
[编辑]勒泰勒家族源于法国东北部的勒泰勒,布洛涅家族绝嗣后,耶路撒冷王位传给了鲍德温二世,他原是勒泰勒伯爵、布洛涅家族的亲族。作为鲍德温一世的堂弟,鲍德温二世于1118年继位,成为耶路撒冷的第四位统治者。他的王位继承不仅具备血缘合法性,也得到贵族支持。由于无子,鲍德温二世安排其长女梅丽桑德与安茹伯爵富尔克联姻,并在他去世后由女儿继位,开启了耶路撒冷王国历史上的与女王共治时代,使勒泰勒家族的统治延续到1152年,稳固了王国的传承体系。
君主 | 肖像 | 出生 | 婚姻 | 逝世 |
---|---|---|---|---|
鲍德温二世 1118年-1131年 |
![]() |
1075年 法国 勒泰勒伯爵于格一世与蒙特雷里的梅利桑德之子 |
梅利泰尼的莫菲亚 1101年 育有四女 |
1131年8月21日 耶路撒冷 |
梅利桑德 1131年-1152年 1131年-1143年与富尔克共治 1143年-1152年与鲍德温三世共治 |
![]() |
1105年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鲍德温二世与梅利泰尼的莫菲亚之女 |
安茹伯爵富尔克五世 1129年6月2日 育有二子 |
1161年9月11日 耶路撒冷 享年56岁 |
安茹王朝(1152-1205)
[编辑]安茹家族起源于法国西部的安茹,最初为法兰西王国的伯爵,后通过联姻与征服扩展势力,成为中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王室之一。该家族的成员建立了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并统治包括英格兰和法国西部等广大领地。
在勒泰勒家族的鲍德温二世无子时,为确保王国继承,他将长女梅丽桑德许配给法国安茹的富尔克五世。富尔克凭借其十字军声望与财富,于1129年成为耶路撒冷国王,并与梅丽桑德共治。然而他排斥本地贵族,导致宫廷政变,最终权力重新落入女王手中。两人之后所生的鲍德温三世与阿马尔里克一世相继继位,王位再传至患痳风的鲍德温四世。鲍德温死后,王室继承陷入动荡,他的侄子鲍德温五世年幼夭折,引发两大王室分支——梅丽桑德后裔西比拉与异母妹伊莎贝拉之间的继承争夺。最终西比拉即位后违约保留其夫君居伊为王,而伊贝林家族则拥立伊莎贝拉,王权正式分裂,王国陷入继承危机并为1187年哈丁战败埋下伏笔。
肖像 | 纹章 | 名称 | 统治 | 头衔 |
---|---|---|---|---|
![]() |
![]() |
富尔克一世 1092年-1143年11月13日 Foulque |
1131年–1143年 | 耶路撒冷君主 |
![]() |
鲍德温三世 1130年-1162年2月10日 Baldwin III |
1143年–1162年 | ||
![]() |
艾莫里一世 1136年-1174年7月11日 Amaury I |
1162年–1174年 | ||
![]() |
鲍德温四世 1161年-1185年3月16日 Baudouin IV |
1174年–1185年 | ||
![]() |
鲍德温五世 1177年-1186年8月 Baudouin V |
1185年–1186年 | ||
![]() |
西比拉一世 1159年-1190年7月25日 Sibylla |
1186年–1190年 | ||
![]() |
居伊一世 1150年-1194年7月18日 Guy de Lusignan |
1186年–1192年 | ||
![]() |
伊莎贝拉一世 1172年-1205年4月5日 Isabella I |
1192年–1205年 | ||
康拉德一世 1192年4月28日 Conrad I |
1192年 | |||
![]() |
亨利一世 1166年7月29日-1197年9月10日 Henri I |
1192年–1197年 | ||
![]() |
艾莫里二世及一世 1145年–1205年4月1日 Amaury II |
1192年–1197年 |
阿莱拉米奇与布列讷王朝(1205-1228)
[编辑]阿莱拉米奇家族(Aleramici)是一个源自的意大利北部的法兰克人贵族家族,从10世纪至14世纪统治皮埃蒙特与利古里亚的多个地区。该家族的名称源自首任伯爵阿莱拉莫(Aleramo),他于966年被奥托大帝封为中利古里亚的第一任侯爵。阿莱拉米奇家族进入耶路撒冷源自蒙特费拉的康拉德,1192年康拉德去世后,其女玛丽亚即位,为耶路撒冷女王。
布列讷家族来自法国东北部的布列讷伯国(在今布列讷堡),1210年,布列讷的约翰和玛丽亚联姻共治,史称约翰一世。
君主 | 肖像 | 出生 | 婚姻 | 逝世 |
---|---|---|---|---|
玛丽亚 1205年-1212年 1210年-1212年与约翰一世共治 |
![]() |
1192年 蒙费拉的科拉多与伊莎贝拉女王之女 |
约翰一世 1210年9月14日 育有一女 |
1212年 享年20岁 |
约翰一世 1210年-1225年 1210年-1212年与玛丽亚共治 1212年-1225年与伊莎贝拉二世共治 |
约1170年 布列讷的埃拉尔二世与蒙福孔的艾格尼丝之子 |
耶路撒冷的玛丽亚 1210年9月14日 育有一女 亚美尼亚的斯蒂芬妮 育有一子 莱昂的贝伦加莉亚 1224年 育有四名子女 |
1237年3月27日 享年约67岁 | |
伊莎贝拉二世 亦称尤兰达 1212年-1228年 1225年-1228年与腓特烈共治 |
![]() |
1212年 约翰一世与玛丽亚之女 |
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 1225年11月9日 育有两名子女 |
1228年4月25日 西西里王国安德里亚 享年16岁 |
腓特烈 1225年-1243年[1] 1225年-1228年与伊莎贝拉二世 1228年-1234年与康拉德二世共治 |
![]() |
1194年 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与西西里的康斯坦丝一世之子 |
阿拉贡的康斯坦丝 1209年8月15日 育有一子 伊莎贝拉二世 1225年11月9日 育有两名子女 英格兰的伊莎贝拉 1235年7月15日 育有四名子女 |
1250年12月13日 西西里王国普利亚 享年55岁 |
霍亨斯陶芬王朝(1228-1268)
[编辑]霍亨斯陶芬家族源于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地区。1225年,在耶路撒冷国王约翰一世的安排下,伊莎贝拉二世在意大利嫁给了时任神圣罗马皇帝和西西里国王的腓特烈二世,借此加强王国与西欧国家的联系。婚后腓特烈立即宣称自己是耶路撒冷国王,并否认岳父若望的摄政地位。1228年伊莎贝拉早逝,留下年幼的儿子康拉德,腓特烈遂以“王后遗孀”与“幼主之父”的双重身份,继续主张对耶路撒冷的统治。同年,他率领第六次十字军抵达东方,未经过大战,而是通过与埃及苏丹的外交谈判和平收复耶路撒冷,并于1229年在圣墓教堂自我加冕为王。虽然这一行为在教宗与当地贵族中引发争议,但腓特烈由此确立了霍亨斯陶芬家族对耶路撒冷王位的继承。
腓特烈二世之子康拉德二世在1254年英年早逝,其遗子康拉丁年仅两岁即名义继承耶路撒冷王位,由摄政统治。康拉丁成年后试图恢复家族在意大利与耶路撒冷的权力,却于1268年在那不勒斯被安茹的查理一世俘虏并处决,年仅16岁,时无子嗣。随着康拉丁被斩首,霍亨斯陶芬家族嫡系断绝,其在耶路撒冷王国的王权也随之终结。
君主 | 肖像 | 出生 | 婚姻 | 逝世 |
---|---|---|---|---|
康拉德二世 1228年-1254年 |
![]() |
1228年4月25日 西西里王国安德里亚 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与伊莎贝拉之子 |
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 1246年9月1日 育有一子 |
1254年5月21日 西西里王国拉韦洛 享年26岁 |
康拉德三世 1254年-1268年 |
![]() |
1252年3月25日 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兰茨胡特沃尔夫施泰因城堡 康拉德二世国王与伊丽莎白之子 |
未婚 | 1268年10月29日 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蛋堡(Castel dell'Ovo) 享年16岁,自此霍亨斯陶芬家族绝嗣,德国进入大空位时代 |
吕西尼昂王朝(1268-1291)
[编辑]吕西尼昂家族发源于法国吕西尼昂,通过与耶路撒冷王室的血缘与婚姻关系取得了王位继承权,并在耶路撒冷王国灭亡前的最后阶段名义上统治该国。其家族进入圣地源于吕西尼昂的居伊,然而在居伊的统治下耶路撒冷王国遭遇了巨大的打击,王国军队在哈丁战役全军覆没,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主要城市均被穆斯林攻占,吕西尼昂家族遂转而统治塞浦路斯王国。至于居伊的曾外孙、国王于格三世时,他成为了耶路撒冷国王最年长的继承人。他虽身在塞浦路斯,却在十字军贵族的认可下宣称王位,并派代表治理残存的圣地领地。其子约翰一世短暂继位仅一年后早逝,王位传给其弟亨利二世。1291年阿卡陷落,基督徒失去了最后一块巴勒斯坦领土,东地中海持续两百年的十字军运动基本宣告终结,亨利二世退居塞浦路斯,此后仅以“耶路撒冷国王”的名义统治,象征性维持王权直至1324年。吕西尼昂家族自此成为名义上的耶路撒冷王朝继承者。
君主 | 肖像 | 出生 | 婚姻 | 逝世 |
---|---|---|---|---|
于格
268年-1284年 |
![]() |
1235年 | 伊贝林的伊莎贝拉
1255年1月25日之后 育有11名子女 |
1284年3月24日
享年49岁 |
约翰二世
1284年-1285年 |
![]() |
1259年或1267年 | 未婚 | 1285年5月20日
享年17岁或26岁 |
亨利二世
1285年-1324年 1291年后仅保有名义头衔 |
![]() |
1271年 | 西西里的康斯坦丝
1317年10月16日 无子嗣 |
1324年8月31日
享年53岁 |
王位觊觎者
[编辑]塞浦路斯人主政者
[编辑]- 亨利二世 (1285年) 1291年–1324年
- 于格四世 1324年–1359年
- 彼得一世 1359年–1369年
- 彼得二世 1369年–1382年
- 詹姆士一世 1382年–1398年
- 雅努斯 1398年–1432年
- 约翰二世 1432年–1458年
- 夏洛特 1458年–1485年 (死于1487年)1459年嫁给萨伏伊的路易(死于1482年)在1460年夏洛特被她的同父异母兄弟、私生子詹姆斯篡夺了塞浦路斯。她保持她的王位到1485年,然后放弃王位给下位合法承继人萨伏伊的查理一世.
- 塞浦路斯私生子主政者
- 萨伏伊主政者
- 查理一世 1482年–1490年
- 查理二世 1490年–1496年 在查理一世去世后,萨伏伊公国通过他的男性继承人菲利浦,并且萨伏伊公爵继续统治耶路撒冷。然而历史上未从有过一个女性统治过耶路撒冷王国。
- 萨伏伊继承人
- 查理的继承人一般不具备使用耶路撒冷国王头衔或声称拥有耶路撒冷王国。目前接班人是莱尼和Trémoïlle亲王查理-安东尼·拉莫拉尔或乌拉赫公主伊丽莎白。
- 萨伏伊男性继承人
- 菲利普 1496年–1497年
- 菲利贝托 1497年–1504年
- 查理三世 1504年–1553年
- 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 1553年–1580年
- 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 1580年–1630年
- 维托里奥·阿梅德奥一世 1630年–1637年 (只在1632年承担“塞浦路斯国王”头衔)
- 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 1637年–1675年
- 维托里奥·阿梅德奥二世 1675年–1730年 (在1713年承担“西西里国王”头衔)
- 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 1730年–1773年
-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 1773年–1796年
- 卡洛·埃马努埃莱四世 1796年–1819年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一世 1819年–1821年
- 卡洛·费利切 1821年–1831年
- 卡洛·阿尔贝托 1831年–1849年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1849年–1878年
- 翁贝托一世 1878年–1900年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1900年–1946年
- 翁贝托二世 1946年–1983年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四世 1983年–至今
- 萨伏伊继承人
那不勒斯人主政者
[编辑]- 查理一世 1277年–1285年;1277年获得教皇批准的国王名称
- 查理二世 1285年–1309年
- 罗贝托 1309年–1343年,第三个存活的儿子,接替他大哥那不勒斯继承人的权利
- 乔万娜一世 1343年–1382年。
- 勒内一世 1434年–1480年
- 安日文-洛林主权者
- 约兰德 1480年–1483年
- 勒内二世 1480年–1508年
- 安东尼 1508年–1544年
- 弗朗西斯一世 1544年–1545年
- 查理 1545年–1608年
- 亨利 1608年–1624年
- 尼古莱塔 1624年–1657年,和她的丈夫查理
- 斐迪南一世·菲利普,1657年–1659年
- 查理·利奥波德 1659年–1690年
- 利奥波德一世·约瑟夫 1679年–1729年
- 弗朗西斯二世·斯蒂芬 1729年–1765年
- 约瑟夫 1765年–1790年
- 利奥波德二世 1790年–1792年
- 弗朗西斯三世 1792年–1835年
- 斐迪南 1835年–1875年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1875年–1916年
- 卡尔一世 1916年–1922年
- 奥托·冯·哈布斯堡 1922年–2007年
- 卡尔·冯·哈布斯堡 2007年-至今
- 法国主权者
- 阿拉贡主权者
- 阿方索一世 1442年–1458年 对那不勒斯的征服
- 斐迪南一世 1458年–1494年,亲生儿子,由遗嘱
- 阿方索二世 1494年–1495年
- 斐迪南二世 1495年–1496年
- 弗雷德里克 1496年–1504年
- 斐迪南 1504年–1516年 (征服,教会与贵族分封)
- 查理 1516年–1556年
- 腓力一世 1556年–1598年
- 腓力二世 1598年–1621年
- 腓力三世 1621年–1665年
- 查理 1665年–1700年
- 腓力四世 1700年–1734年 (由遗嘱)
- 波旁的查理 1734年–1788年
- 两西西里王国主权者 (斐迪南的父亲和大哥宣称耶路撒冷头衔)
- 斐迪南 1759年–1825年
- 弗朗西斯一世 1825年–1830年
- 斐迪南 1830年–1859年
- 弗朗西斯二世 1859年–1894年
- 阿方索 (两西西里) 1894年–1934年
- 费迪南多·皮奥 (两西西里) 1934年–1960年
- 兰尼埃里 (两西西里) 1960年–1966年
- 费迪南多·玛利亚 (两西西里) 1966年–2008年
- 卡洛 (两西西里) 2008年至今
- 西班牙主权者
- 两西西里王国主权者 (斐迪南的父亲和大哥宣称耶路撒冷头衔)
- 安日文-洛林主权者
参考资料
[编辑]- ^ Grierson, Philip; Travaini, Lucia. Medieval European Coinage: With a Catalogue of the Coins in the 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 1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55. ISBN 978-0-521-58231-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