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耶路撒冷國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耶路撒冷國王
耶路撒冷十字
(約1280年代)
詳情
開國君主布永的戈弗雷
末代君主耶路撒冷的亨利二世
建立1099年
終結1291年
居所大衛塔
產生方式世襲制
選舉制
覬覦者宣稱者

耶路撒冷的國王(法語:Rois de Jérusalem拉丁語Regum Hierosolymitanorum)是耶路撒冷王國的最高統治者,該王國為十字軍國家之一,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由拉丁教會領導者在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後建立。大多數君主為男性,但也有五位女王,她們或「以她自身權利」(suo jure)名義單獨執政,或與丈夫共治,而丈夫則「以妻權」(jure uxoris)名義為王。

布永的戈弗雷是耶路撒冷王國的首位統治者,但他拒絕國王頭銜,僅以聖墓守護者(Advocatus Sancti Sepulchri)自稱。1100年,其繼任者耶路撒冷的鮑德溫一世成為首位正式加冕為王的統治者。1187年耶路撒冷失陷,但王國尚存,並於1191年遷都阿卡。1229年至1239年,以及1241年至1244年間,第六次十字軍一度重新控制耶路撒冷。

隨着1291年阿卡陷落,十字軍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徹底結束,耶路撒冷王國也隨之終結。儘管十字軍國家滅亡,「耶路撒冷國王」這一頭銜仍被部分歐洲王室繼續宣稱,尤其是塞浦路斯國王那不勒斯國王的後裔。直至今日,該頭銜仍由西班牙國王名義上繼承。

歷代統治者

[編輯]

布洛涅王朝(1099-1118)

[編輯]

布洛涅家族源於法國的布洛涅伯國,其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的關鍵角色。戈弗雷·德·布永在1099年率軍攻占耶路撒冷,成為「聖墓守護者」,但拒絕加冕為王;他死後,其弟鮑德溫從埃德薩南下,於1100年加冕為首位正式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奠定王國基礎。由於其出身法蘭西貴族、戰功顯赫且恰逢權力真空,布洛涅自然獲得了耶路撒冷王位的繼承權。

君主 肖像 出生 婚姻 逝世
布永的戈弗雷
1099年-1100年
約1060年
佛蘭德伯國
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二世洛林的伊達之子
未婚 1100年7月18日
耶路撒冷
享年約40歲
鮑德溫一世
1100年-1118年
約1058年
法國洛林公國
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二世洛林的伊達之子
戈德希爾德·德·托尼
無子女

亞美尼亞的阿爾妲
1097年
無子女

阿德萊德·德爾·瓦斯托
1112年
無子女
1118年4月2日
埃及阿里什
享年約60歲

勒泰勒王朝(1118-1152)

[編輯]

勒泰勒家族源於法國東北部勒泰勒,布洛涅家族絕嗣後,耶路撒冷王位傳給了鮑德溫二世,他原是勒泰勒伯爵、布洛涅家族的親族。作為鮑德溫一世的堂弟,鮑德溫二世於1118年繼位,成為耶路撒冷的第四位統治者。他的王位繼承不僅具備血緣合法性,也得到貴族支持。由於無子,鮑德溫二世安排其長女梅麗桑德安茹伯爵富爾克聯姻,並在他去世後由女兒繼位,開啟了耶路撒冷王國歷史上的與女王共治時代,使勒泰勒家族的統治延續到1152年,穩固了王國的傳承體系。

君主 肖像 出生 婚姻 逝世
鮑德溫二世
1118年-1131年
1075年
法國
勒泰勒伯爵于格一世與蒙特雷里的梅利桑德之子
梅利泰尼的莫菲亞
1101年
育有四女
1131年8月21日
耶路撒冷
梅利桑德
1131年-1152年
1131年-1143年與富爾克共治
1143年-1152年與鮑德溫三世共治
1105年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鮑德溫二世梅利泰尼的莫菲亞之女
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
1129年6月2日
育有二子
1161年9月11日
耶路撒冷
享年56歲

安茹王朝(1152-1205)

[編輯]

安茹家族起源於法國西部的安茹,最初為法蘭西王國的伯爵,後通過聯姻與征服擴展勢力,成為中世紀歐洲最有影響力的王室之一。該家族的成員建立了英格蘭金雀花王朝,並統治包括英格蘭和法國西部等廣大領地。

在勒泰勒家族的鮑德溫二世無子時,為確保王國繼承,他將長女梅麗桑德許配給法國安茹富爾克五世。富爾克憑藉其十字軍聲望與財富,於1129年成為耶路撒冷國王,並與梅麗桑德共治。然而他排斥本地貴族,導致宮廷政變,最終權力重新落入女王手中。兩人之後所生的鮑德溫三世與阿馬爾里克一世相繼繼位,王位再傳至患痲風鮑德溫四世。鮑德溫死後,王室繼承陷入動盪,他的姪子鮑德溫五世年幼夭折,引發兩大王室分支——梅麗桑德後裔西比拉與異母妹伊莎貝拉之間的繼承爭奪。最終西比拉即位後違約保留其夫君居伊為王,而伊貝林家族則擁立伊莎貝拉,王權正式分裂,王國陷入繼承危機並為1187年哈丁戰敗埋下伏筆。

肖像 紋章 名稱 統治 頭銜
富爾克一世
1092年-1143年11月13日
Foulque
1131年–1143年 耶路撒冷君主
鮑德溫三世
1130年-1162年2月10日
Baldwin III
1143年–1162年
艾莫里一世
1136年-1174年7月11日
Amaury I
1162年–1174年
鮑德溫四世
1161年-1185年3月16日
Baudouin IV
1174年–1185年
鮑德溫五世
1177年-1186年8月
Baudouin V
1185年–1186年
西比拉一世
1159年-1190年7月25日
Sibylla
1186年–1190年
居伊一世
1150年-1194年7月18日
Guy de Lusignan
1186年–1192年
伊莎貝拉一世
1172年-1205年4月5日
Isabella I
1192年–1205年
康拉德一世
1192年4月28日
Conrad I
1192年
亨利一世
1166年7月29日-1197年9月10日
Henri I
1192年–1197年
艾莫里二世及一世
1145年–1205年4月1日
Amaury II
1192年–1197年

阿萊拉米奇與布列訥王朝(1205-1228)

[編輯]

阿萊拉米奇家族(Aleramici)是一個源自的意大利北部法蘭克人貴族家族,從10世紀至14世紀統治皮埃蒙特利古里亞的多個地區。該家族的名稱源自首任伯爵阿萊拉莫(Aleramo),他於966年被奧托大帝封為中利古里亞的第一任侯爵。阿萊拉米奇家族進入耶路撒冷源自蒙特費拉的康拉德,1192年康拉德去世後,其女瑪麗亞即位,為耶路撒冷女王。

布列訥家族來自法國東北部的布列訥伯國(在今布列訥堡),1210年,布列訥的約翰和瑪麗亞聯姻共治,史稱約翰一世。

君主 肖像 出生 婚姻 逝世
瑪麗亞
1205年-1212年
1210年-1212年與約翰一世共治
1192年
蒙費拉的科拉多伊莎貝拉女王之女
約翰一世
1210年9月14日
育有一女
1212年
享年20歲
約翰一世
1210年-1225年
1210年-1212年與瑪麗亞共治
1212年-1225年與伊莎貝拉二世共治
約1170年
布列訥的埃拉爾二世與蒙福孔的艾格尼絲之子
耶路撒冷的瑪麗亞
1210年9月14日
育有一女

亞美尼亞的斯蒂芬妮
育有一子

萊昂的貝倫加莉亞
1224年
育有四名子女
1237年3月27日
享年約67歲
伊莎貝拉二世
亦稱尤蘭達
1212年-1228年
1225年-1228年與腓特烈共治
1212年
約翰一世瑪麗亞之女
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
1225年11月9日
育有兩名子女
1228年4月25日
西西里王國安德里亞
享年16歲
腓特烈
1225年-1243年[1]
1225年-1228年與伊莎貝拉二世
1228年-1234年與康拉德二世共治
1194年
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西西里的康斯坦絲一世之子
阿拉貢的康斯坦絲
1209年8月15日
育有一子

伊莎貝拉二世
1225年11月9日
育有兩名子女

英格蘭的伊莎貝拉
1235年7月15日
育有四名子女
1250年12月13日
西西里王國普利亞
享年55歲

霍亨斯陶芬王朝(1228-1268)

[編輯]

霍亨斯陶芬家族源於德國西南部施瓦本地區。1225年,在耶路撒冷國王約翰一世的安排下,伊莎貝拉二世在意大利嫁給了時任神聖羅馬皇帝西西里國王的腓特烈二世,藉此加強王國與西歐國家的聯繫。婚後腓特烈立即宣稱自己是耶路撒冷國王,並否認岳父若望的攝政地位。1228年伊莎貝拉早逝,留下年幼的兒子康拉德,腓特烈遂以「王后遺孀」與「幼主之父」的雙重身份,繼續主張對耶路撒冷的統治。同年,他率領第六次十字軍抵達東方,未經過大戰,而是通過與埃及蘇丹的外交談判和平收復耶路撒冷,並於1229年在聖墓教堂自我加冕為王。雖然這一行為在教宗與當地貴族中引發爭議,但腓特烈由此確立了霍亨斯陶芬家族對耶路撒冷王位的繼承。

腓特烈二世之子康拉德二世在1254年英年早逝,其遺子康拉丁年僅兩歲即名義繼承耶路撒冷王位,由攝政統治。康拉丁成年後試圖恢復家族在意大利與耶路撒冷的權力,卻於1268年在那不勒斯被安茹的查理一世俘虜並處決,年僅16歲,時無子嗣。隨着康拉丁被斬首,霍亨斯陶芬家族嫡系斷絕,其在耶路撒冷王國的王權也隨之終結。

君主 肖像 出生 婚姻 逝世
康拉德二世
1228年-1254年
1228年4月25日
西西里王國安德里亞
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伊莎貝拉之子
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
1246年9月1日
育有一子
1254年5月21日
西西里王國拉韋洛
享年26歲
康拉德三世
1254年-1268年
1252年3月25日
神聖羅馬帝國巴伐利亞蘭茨胡特沃爾夫施泰因城堡
康拉德二世國王伊麗莎白之子
未婚 1268年10月29日
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蛋堡(Castel dell'Ovo)
享年16歲,自此霍亨斯陶芬家族絕嗣,德國進入大空位時代

呂西尼昂王朝(1268-1291)

[編輯]

呂西尼昂家族發源於法國呂西尼昂,通過與耶路撒冷王室的血緣與婚姻關係取得了王位繼承權,並在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前的最後階段名義上統治該國。其家族進入聖地源於呂西尼昂的居伊,然而在居伊的統治下耶路撒冷王國遭遇了巨大的打擊,王國軍隊在哈丁戰役全軍覆沒,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主要城市均被穆斯林攻占,呂西尼昂家族遂轉而統治塞浦路斯王國。至於居伊的曾外孫、國王于格三世時,他成為了耶路撒冷國王最年長的繼承人。他雖身在塞浦路斯,卻在十字軍貴族的認可下宣稱王位,並派代表治理殘存的聖地領地。其子約翰一世短暫繼位僅一年後早逝,王位傳給其弟亨利二世。1291年阿卡陷落,基督徒失去了最後一塊巴勒斯坦領土,東地中海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運動基本宣告終結,亨利二世退居塞浦路斯,此後僅以「耶路撒冷國王」的名義統治,象徵性維持王權直至1324年。呂西尼昂家族自此成為名義上的耶路撒冷王朝繼承者。

君主 肖像 出生 婚姻 逝世
于格

268年-1284年

1235年

安條克的亨利塞浦路斯的伊莎貝拉(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女)之子

伊貝林的伊莎貝拉

1255年1月25日之後 育有11名子女

1284年3月24日

塞浦路斯尼科西亞

享年49歲

約翰二世

1284年-1285年

1259年或1267年

國王于格三世伊貝林的伊莎貝拉之子

未婚 1285年5月20日

塞浦路斯尼科西亞

享年17歲或26歲

亨利二世

1285年-1324年

1291年後僅保有名義頭銜

1271年

國王于格三世伊貝林的伊莎貝拉之子

西西里的康斯坦絲

1317年10月16日 無子嗣

1324年8月31日

塞浦路斯斯特羅沃洛斯

享年53歲

王位覬覦者

[編輯]

塞浦路斯人主政者

[編輯]

那不勒斯人主政者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rierson, Philip; Travaini, Lucia. Medieval European Coinage: With a Catalogue of the Coins in the 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 1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55. ISBN 978-0-521-58231-5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