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元枢
蒋元枢 | |
---|---|
![]() 盐行禹帝宫蒋元枢像 | |
大清福建台湾府知府护理分巡台湾道 | |
籍贯 | 江苏常熟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仲升,号香岩 |
出生 | 乾隆三年(1738年) |
逝世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
出身 | |
|
蒋元枢(台湾话:Tsiúnn guân-tshu,1738年6月6日—1781年4月11日[1]),字仲升,号香岩,江苏常熟县人,清朝官员[2][3][1]。曾担任过福建省仙游县、惠安县、崇安县、建阳县、晋江县等知县、厦门同知、台湾府知府,并护理过台湾道[1]。其担任台湾府知府期间颇有建树,与同样担过台湾府知府的蒋毓英、蒋允焄合称为府城三蒋。
生平
[编辑]蒋元枢出身常熟蒋氏望族,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官至大学士[1]。蒋元枢于乾隆三年四月十九日(1738年6月6日)出生,于二十四年(1759年)中举人,但因为父亲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去世的关系而守制[1]。服完丧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以举人资格捐纳知县,分发福建试用[1]。隔年(1765年)署福建省兴化府仙游县知县,并在该年随闽浙总督前往浙江协办乾隆帝四下江南事宜[1]。不久其妻子于仙游县官署逝世,之后蒋元枢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权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知县,同年十月改署建宁府崇安县知县,隔年(1767年)又改调建宁府建阳县知县[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回任崇安县知县,任内曾整修县学[1]。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廿日(1769年8月21日),调补泉州府晋江县知县,后于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升厦门同知[1]。
乾隆四十年(1775年)渡台,于四月十四日(5月13日)就任台湾府知府,次年十二月廿九日(1777年2月6日)护理台湾道直到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廿九日(1777年6月4日)[1]。蒋元枢担任台湾府知府期间重建台湾府木城,整饬海防,修建多处炮台,增葺文庙、学宫,还曾编修《台郡各建筑图说》[3]。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十四日(1778年4月10日)任满三年,继任知府万绵前于六月到任[1]。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蒋元枢再度奉派浙省办差,并获乾隆帝引见。正当地方大员欲试蒋元枢更高要职之际,蒋元枢却以病告免,回籍调理,旋于隔年(乾隆四十六)三月十八日(1781年4月11日)于福建逝世,乾隆帝得悉“深为悼念”,诰封朝议大夫。[4]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783年1月18日)葬于常熟县虞山北[1]。
其他
[编辑]- 乾隆帝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对蒋元枢的谢恩折评语“有出息,蒋溥之子”。[4][5]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南巡接见时考语“蒋溥之子,还妥当。像赐棨。”[5]
- 蒋元枢在台湾留下《台郡各建筑图说》、《护理台澎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等文物。然而据郭果六指出,这其实反映出万历至乾隆年间的浮夸立碑陋习。并以《护理台澎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为例,指出“民众对他写了许多空泛的颂扬之词,立碑的具体缘由却只因为蒋氏改建军工厂门前的一座木板桥。”并根据〈重建台郡桥梁图说〉附图所绘的桥梁指出桥的规模只有元人散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只因一座小桥就大张旗鼓的立碑赞颂,只怕建桥的花费还比不上立碑的支出。”浮夸的立碑也导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全面禁碑与毁碑。[5]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陈文达. 〈蔣元樞之生平(一七三八-一七八一)〉. 《台湾文献》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8-06-01, 49 (2): 163-167页.
-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 3.0 3.1 (清)李铭皖、冯桂芬,《苏州府志》,光绪九年(1883年),江苏书局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苏州府志·卷一百·人物二十七》页四十:(蒋)元枢,字仲升,以举人任福建知县,历升台湾府知府。重建木城,培单为复,滨海处增创堞楼、炮台规划经久,理学政,添立澎湖人应试者为澎字号,岁科取进一名,增葺文庙、学宫、礼乐器皿咸备。俸满归卒。
- ^ 4.0 4.1 蔡承豪. 〈精明強幹,任事實心─蔣元樞任官之評〉. 《故宫文物月刊》. 2019-11, 440: 16-26页.
- ^ 5.0 5.1 5.2 郭果六. 〈禁碑與毀碑─從蔣元樞知府的《重修台郡個建築圖說》談乾隆皇帝的另一項文化大業〉. 《故宫文物月刊》. 2004-01, 250: 96-100页.
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李倓 |
建宁府崇安县知县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
继任: ? |
前任: 方鼎 |
泉州府晋江县知县 乾隆三十四-三十六年 (1769-1771年) |
继任: 徐之宽 |
前任: 邬维肃 |
泉州府同安县知县 乾隆三十七-三十七年 (1772-1772年) |
继任: 侯大成 |
前任: 成城 |
台湾府知府 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四日(1775年5月13日)上任 |
继任: 万绵前 |
前任: 冯廷丞 |
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777年2月6日)上任 |
继任: 张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