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原体科
外观
螺原体科![]() | |
---|---|
![]() | |
科学分类 ![]() | |
域: | 细菌域 Bacteria |
门: | 厚壁菌门 Bacillota |
纲: | 柔膜菌纲 Mollicutes |
目: | 支原体目 Mycoplasmatales |
科: | 螺原体科 Spiroplasmataceae (ex Skripal, 1974) Skripal, 1983 |
模式属 | |
螺原体属 Spiroplasma Saglio et al., 1973
|
螺原体科(学名:Spiroplasmataceae)为虫原体目的一科细菌。该科的模式属为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螺原体科是昆虫浆体目中的两个科之一。该科包含一个属,即螺原体属,其成员通常与节肢动物或植物宿主相关。螺原体物种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然而,这个谱系还包括非螺旋状的昆虫浆体、中浆体和支原体组(支原体)后代。螺原体细胞的特征是它们的螺旋形状,这在指数生长期最常见,并且它们没有细胞壁。它们具有运动能力,因为有一种独特的线性马达,可以进行旋转、弯曲和平移运动。这些富含 AT 的生物体(24–31 mol% G+C)的基因组大小范围为 780 至 2,220 kbp,通常大面积重复序列中含有病毒序列。螺原体是化学有机营养型,通常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依赖性糖转移酶系统发酵葡萄糖。大多数菌株需要富含培养基进行初始分离和/或维持,并且所有螺原体均对青霉素具有抗性。温度范围(5–41 °C)、最佳生长温度和倍增时间因物种而异。由于具有运动能力,菌落呈弥散状,大小从0.1毫米到4.0毫米不等。历史上,螺原体分类依赖于表面血清学作为DNA-DNA杂交试验的替代方法,已报道了49个血清群和15个亚群。由于并非所有血清群/亚群类型的菌株都已完全鉴定,因此总共描述了38种螺原体。大多数宿主关系是共生的,但也报道了互利共生和致病性的病例。例如,螺原体感染可导致柑橘顽固病、玉米矮化病、性别比例失调和蜜蜂死亡;在实验条件下,螺原体对哺乳期啮齿动物和/或鸡胚具有致病性[1]。
属
[编辑]- 螺原体属 Spiroplasma Saglio et al., 1973
参考文献
[编辑]- ^ Regassa, Laura B., Rosenberg, Eugene; DeLong, Edward F. , 编, The Family Spiroplasmataceae, Springer: 551–567, 2014 [2025-05-08], ISBN 978-3-642-30120-9, doi:10.1007/978-3-642-30120-9_389#:~:text=the%20family%20spiroplasmataceae%20is%20one,with%20arthropod%20or%20plant%20hosts. 请检查
|doi=
值 (帮助) (英语)
- LPSN - List of Prokaryotic names with Standing in Nomenclature
![]() | 这是一篇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