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情境功利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行為效益主義

情境功利主义(英语:Act Utilitarianism,或行为效益主义[1]),是一种功利主义伦理学理论,它指出仅当一个人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产生最佳结果时,其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包括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亨利·西季威克等古典功利主义者将幸福定义为快乐及没有痛苦。[2]

概要

[编辑]

詹姆斯·菲泽举个例子,要了解情境功利主义是如何运作的,使用“明天整天看电视”与“明天做慈善工作”进行比较,哪一项可以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整体幸福,那么那一项目产生的结果就是好的且能为个人也带来幸福感。[3]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斯馬特和行為效益主義. 香港01. 2017-02-01 [2025-02-15]. 
  2. ^ Sinnott-Armstrong, Walter. Consequentialism. 扎尔塔, 爱德华·N (编).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2011. 
  3. ^ Fieser, J. Ethics.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