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诺曼征服英格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諾曼地征服
主要战役位置

诺曼征服英格兰(法语: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或简称诺曼征服(英语:Norman conquest),是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入侵及征服英格兰的历史事件以及其给英格兰历史带来的诸多后续影响。

威廉对英国王位继承的索求源自其家族关系:他是威塞克斯王朝最后一任直系君王忏悔者爱德华的表侄,祖父理查二世是爱德华母亲爱玛王后的亲哥哥,而爱德华死后无子才被外戚(妻舅哈罗德·戈德温森继承王位。当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在1066年9月入侵英格兰北部后,哈罗德率军北上并在9月25日的斯坦福桥战役歼灭哈拉尔军,但仅三天后威廉便在佩文西登陆,尚未休整的哈罗德不得不仓促南下迎战,结果在两周后被威廉在黑斯廷斯之战击败毙命。威廉在登陆三个月后的圣诞节伦敦西敏寺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并在1075年底清除了所有反抗。

这次征服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走向,从此英格兰受到法国的语言、文学、礼仪和美食的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让英国王室至今也残留着大量的当时习俗;在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受维京时期进入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影响就迅速衰减,开始直接从西欧中输入当时欧洲大陆的先进文化,英国与法国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前也因为诺曼征服所造成的法理问题卷入了一系列王位继承战争中。

起因

[编辑]

1066年,英格兰国王宣信者爱德华驾崩,由于膝下无子,引发王位继承问题。诺曼底公爵威廉与哈罗德皆声称有王位继承权。

威廉的继承权来自于两件事:

  1. 威廉声称在他访问英国时英王宣信者爱德华,曾亲口答应他为未来王位继承人。
  2. 1064年哈罗德二世因船触暗礁被困在诺曼底公国时,约定将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让给威廉。

1066年,宣信者爱德华病重驾崩前举荐了榻前的哈罗德为国王,当时有约克城两位大主教见证哈罗德继位的宣示。哈罗德二世即位的消息传到诺曼底时,威廉接到消息大怒,立即召集大臣宣布出兵英国。[1]

入侵英格兰

[编辑]

1066年9月28日,威廉传檄全法兰克各封建诸侯招募远征军;另一方面,上书罗马教宗亚历山大二世控告哈罗德违背白骨誓约,教宗亚历山大二世随后裁定威廉胜诉宣布英王哈罗德二世为教敌。威廉在军事、外交布局完成后,率领12,000大军乘坐近700艘船只横渡英吉利海峡,于9月28日在佩文西登陆。才刚率领英军于斯坦福桥战役中击败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的哈罗德二世,一接到威廉在英格兰海岸登陆的消息,立刻急行军南下防御诺曼底大军。10月14日双方交战于黑斯廷斯西北方6.1英里的森勒克山丘 (Senlac Hill)。但连日交战行军而疲惫不堪的8,000英军不敌诺曼底的12,000大军,多位将领战死;盎格鲁-撒克逊王室末代国王哈罗德二世及其两位弟弟也战死沙场,史称黑斯廷斯战役。威廉稍事整顿之后,带领大军北上进入伦敦城,在1066年的圣诞节西敏寺加冕为王而为“征服者威廉一世”。

建立统治

[编辑]
伦敦白塔最初就是征服者威廉为控制当地盎格鲁-撒克逊人所建造的

英格兰被征服后,诺曼人面临着许多挑战,以确保他们的统治。 讲盎格鲁诺曼的新上层阶级在数量上远远低于英国人口,据罗斯(Alfred Leslie Rowse)估计,他们的人数仅约为5000人。盎格鲁-撒克逊领主习惯于完全独立于中央政府,而诺曼人采取中央集权制度。

哈罗德二世的亲戚或失望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指挥下爆发了叛乱,威廉以不同的方式反击了叛乱。 诺曼领主建造了各种堡垒和城堡,以防止民众起义或维京人袭击,并统治附近的城市或周边地区。 任何怀疑威廉登基的合法性或参与了一次叛乱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和头衔都被剥夺并传给了诺曼人。如果一位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去世时没有后代,那么就会指定一个诺曼人成为他的继承人。让诺曼贵族团结在一起更加重要,因为每一次骚乱都可能让讲盎格鲁-撒克逊语的人口有机会分裂讲诺曼语的统治少数群体。威廉透过只放弃一小块土地来应对这种危险,因此每个诺曼贵族通常拥有分散在英格兰和诺曼底的财产,因此如果贵族试图从国王手中挣脱出来,他只能保卫他的一小部分财产——因而反叛的诱惑大大减少,对国王的忠诚度要高得多。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促进了整个王国贵族内部的联络,与其他封建国家不同,区域基础更具决定性地位,组织和行动像社会阶级一样。此外,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存在鼓励贵族与城市资产阶级建立联络,这影响了英国议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英国议会的崛起。

意义

[编辑]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古法语的北部方言取而代之,成为统治阶层的通用语,形成了流行于上层的盎格鲁-诺曼语。 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王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

政治制度

[编辑]
1086年的英格兰36郡,许多郡的区划和名称已与今无异

威廉一世在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他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下级,由此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

同时威廉一世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36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witenagemot,或称witena gemot)。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英法关系

[编辑]
亨利二世时期的英国疆域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名义上诺曼底公爵是法兰克人国王的封臣,由于身兼英格兰国王,使得诺曼国王的实力大过法兰克人的国王。而且英格兰既非法兰克人国王的省,也不是诺曼底的省份。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

在1150年代,安茹帝国建立后,他们控制了法国的一半和整个英格兰,但在法律上还是法国的附庸。危机发生在1204年,当时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吞并了除加斯科尼以外的所有英国在大陆的财产。这后来导致了百年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王对法国国王之位进行宣称,并要求收复原本的封地。

英格兰文化的发展

[编辑]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入侵使英国在文化和经济上被排斥了近150年。因为诺曼人仍然受法兰克文化影响,实际上只有少数国王在英格兰居住了很长时间,他们更喜欢留在诺曼底的城市,例如鲁昂,并专注于经济上更重要的法国领地。 事实上威廉在黑斯廷斯离开这个国家不到四个月后,将政府交给了他的姐夫,并回到了诺曼底。英国王室认为这个国家仍然是诺曼底公国,以及后来安茹帝国的附属品。

与此同时,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大量冲击,其中开始夹杂大量法语词汇,多为政治法律宗教食品方面的词语。以下是一些例子:

古法语借词 现代英语 意义
cité city 城市
duc duke 大公
baron baron 男爵
juge judge 法官
armée army 军队
ennemi enemy 敌人
garde guard 门卫
prison prison 监狱
libertée liberty 自由
beuf beef 牛肉
saumon salmon 鲑鱼
herbe herb 草药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美]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文化史》
  2. [美] 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文化史》
  3. 冯作民<<西洋全史>>
  1. ^ 冯作民《西洋全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