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式盐
外观
酸式盐是一类溶解于溶剂后能形成酸性溶液的盐类物质。其形成的溶液具有比纯溶剂更高的电导率。[1] 酸式盐形成的酸性溶液产生于二元酸或多元酸的部分中和过程。"半中和"现象源于弱酸部分解离后未被氢氧根离子(OH−)反应的剩余可置换氢原子。
形成机制
[编辑]
中和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残留盐产物。含活性阳离子的盐会通过水解作用与水分子反应,导致共轭酸的去质子化。
例如酸式盐氯化铵,就是氨在氯化氢水溶液中"半中和"形成的主要物种:[2]
- NH
3(aq) + HCl(aq) → [NH
4]+
Cl−
(aq)
典型酸式盐实例
[编辑]名称 | 硫酸氢钠 | 磷酸二氢钠 | 磷酸氢二钠 |
---|---|---|---|
结构式 | ![]() |
![]() |
![]() |
化学式 | NaHSO 4 |
NaH 2PO 4 |
Na 2HPO 4 |
IUPAC命名法 | 硫酸氢钠 | 磷酸二氢钠 | 磷酸氢二钠 |
其他名称 |
|
|
|
分子量 | 120.054 g/mol | 119.976 g/mol | 141.957 g/mol |
形式电荷 | 0 | 0 | 0 |
气味 | 无味 | 无味 | 无味[3] |
外观特征 | 白色晶体或颗粒 | 白色结晶粉末[4] | 白色吸湿性粉末[5] |
晶体结构 |
|
单斜晶体[6] | 单斜晶体(无水物)[7] |
溶解性 |
|
|
|
密度 |
|
0.5–1.2 g/cm3 | 1.7 g/cm3 |
热分解 (加热条件下) |
释放磷氧化物和氧化钠有毒烟雾[8] | 释放磷氧化物和氧化钠有毒烟雾[8] | |
用途 |
|
|
|
食品工业应用
[编辑]酸式盐常作为膨松剂组分用于食品加工,在此领域被称为"膨松酸剂"。[9] 常见膨松酸剂包括酒石酸氢钾和磷酸二氢钙。
酸式盐可与某些碱式盐(如小苏打)配制释放二氧化碳的泡打粉。[10] 膨松剂可分为慢反应型(如磷酸铝钠,加热时反应)和快反应型(如酒石酸氢钾,低温即时反应)。双效泡打粉同时含有慢反应和快反应膨松剂,可在不同温度阶段持续产气。[11]
磷酸氢二钠(Na
2HPO
4)用于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NaH
2PO
4)则用于动物饲料、牙膏和炼乳。
酸性强度表征
[编辑]较高Ka值的酸主导化学反应,其提供质子(H+)的能力更强。通过比较Ka与Kb可判定溶液酸碱性:
- 当Ka > Kb时溶液呈酸性。由于阳离子水解程度高于阴离子,导致H+离子浓度大于OH−离子浓度。
- 当Ka < Kb时溶液呈碱性。阴离子水解占主导,使OH−离子过量。
- 当Ka = Kb时理论溶液呈中性。[12]
影响溶液pH值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相关平衡常数及额外添加的酸/碱量。
以氯化铵溶液为例,NH+
4是导致酸性的主导因素。其Ka值(×10−10)远高于水分子自耦电离常数( 5.6Kw=×10−14),确保其与水反应时发生去质子化,使室温下pH值小于7。而Cl−因 1.0Kb极低(×10−21)既不结合H+也不易水解。 7.7[13]
氯化铵室温水解反应: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Cady, H. P.; Elsey, H. M. 酸碱盐的通用定义.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28, 5 (11): 1425. Bibcode:1928JChEd...5.1425C. doi:10.1021/ed005p1425.
- ^ Dekock, Roger L.; Gray, Harry B.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二版. 美国加州: University Science Book. 1989: 97–98 [2018年2月8日]. ISBN 978-0-935702-61-3.
- ^ 美国运输部海岸警卫队.《化学危险品数据手册》第二卷.华盛顿特区:美国政府印刷局,1984-5.
- ^ Lewis, R.J. Sr.; 《霍利简明化学词典》第15版. John Wiley & Sons出版公司. 纽约2007年, 第1153页
- ^ Lide, D.R. 《CRC化学物理手册》第88版. CRC Press出版, 佛罗里达2007年, 第4-90页
- ^ Haynes, W.M. (编). 《CRC化学物理手册》第95版. CRC Press出版, 佛罗里达2014-2015年, 第4-89页
- ^ Somov, N.V.; Chausov, F.F.; Russ, J. 无水磷酸氢二钠的高对称多晶型体. 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17, 62 (2): 172–174. S2CID 102468247. doi:10.1134/S0036023617020176.
- ^ 8.0 8.1 Wiley, John; Hoboken, NJ. 《工业材料危险特性大全》 第11版 Richard J. Lewis编. Wiley-Interscience. 2004: 3274. ISBN 978-0-471-47662-7. doi:10.1021/ja041002c.
- ^ Wallace, David. 膨松酸剂——烘焙原料. BAKERpedia. 2015年6月10日 [2019-10-17] (美国英语).
- ^ 酒石酸氢钾的多重用途. 麦吉尔大学科学与社会办公室. [2019-10-17] (英语).
- ^ Gabriala, Pop. 化学膨松剂对烘焙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Journal of Agroalimentary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2007,. 第13卷第1期: 105–112. S2CID 54052197.
- ^ Raymond, Chang. 《化学》 第十版. 美国纽约: McGraw-Hill. 2010: 725–727 [2018年2月9日]. ISBN 978-0077274313.
- ^ Lower, S.K., (1999). 酸碱化学导论. Chem1通用化学教程. 来源: http://www.chem1.com/acad/pdf/c1xacid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