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雷寿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寿荣(1880—?),字葆康,在宗教界则称其“雷保康”,日本方面的介绍则有译为“伯康”。湖北武昌县人。北洋政府以及汪精卫政权官员。

生平

[编辑]

清末时由湖广总督张之洞选中留学日本,先后进入东京成城学校和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为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班第五期步兵科,1908年毕业后返国,在毕业生会考中成绩优异,授步兵科举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雷寿荣结识黄兴,加入中国同盟会,返国后派任广西陆军小学堂监督,但因对于校内亲革命党的言论过于纵容招致广西巡抚张鸣岐质疑,使他遭到张鸣歧关押,后逐出广西新军。

在离开广西至中华民国成立之前,雷寿荣并无政府职务,与他同时遭关押逐出广西的孔庚在当时作为革命党工作人员在北京周边活动,雷寿荣应也是类似经历。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同年5月,雷寿荣进入北京国民政府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主管国防计划事宜。因此职务,同年12月雷寿荣晋升陆军少将,民国三年(1914)晋升陆军中将。此后雷寿荣都在北京政府参谋本部任职,民国四年(1915)10月调任第一局担任局长,民国十一年(1922)回任第二局局长职务,民国十五年(1926)6月曾暂代参谋本部次长一职,直到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并解散北京国民政府管理的参谋本部,雷寿荣此后转任国民政府第三编遣区办事处委员协助南京国民政府进行裁军,但裁军计划随着内战再起无疾而终,随着编遣区办事处解散,雷寿荣离任,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不过在塘沽协定谈判后,雷寿荣曾被任命为华北战区接收委员,并与关东军参谋长小矶谷昭、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等会谈。在秦土协定时,雷寿荣也是陪同秦德纯与日军交涉并参与订约的参谋之一,此外因其留学日本之背景,与何应钦关系良好。

除了军职业务,雷寿荣在宗教界的活动也相当积极,民国五年(1916)成立的北京道德学社,雷寿荣列名总干事,师承段正元。此外,雷寿荣亦加入黎元洪创设的民社,显示其与同为湖北籍的黎元洪关系密切。

七七事件爆发后,雷寿荣随即与日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出任平津联合治安维持会秘书。并跟随日军从北平南下武汉,出任湘鄂赣三省地方维持会指导部部长,后转任汪精卫开办的大楚报报社社长。武汉特别市政府成立后,雷寿荣任参议兼保安训练院长以及武汉青年协会会长。后又任武汉参议府副议长。1940年3、4月间,何佩瑢想组建共和党,并邀请雷寿荣出任副总裁。雷寿荣担心副总裁有名无实,要求设立干事长,但遭到何佩瑢拒绝。于是两人出现争执,最终雷寿荣被解除一切职务。后又担任湖北省政府参事。不久回到北平,出任华北供销合作总社理事。最终在北平去世[1]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