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导演列表
在香港,电影导演负责统筹电影的制作流程,以完成剧作家及制片人针对电影的需求。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下辖的香港电影导演会,则是代表香港导演的工会组织。综观香港电影史,自1930年代香港电影开始发展起,不同时代的代表导演,皆有对应的风格。部分导演甚至能影响香港电影走向:例如邵氏兄弟令1950年代-1970年代的香港偏向国语电影;而随后的许冠文,则让喜剧片在香港风行一时。
工作
[编辑]根据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指出,香港电影导演的职责为“专长于整部电影的艺术创作,并诠释和表达剧作家及制片人在剧本中设定的意图”。[1]香港职业训练局管理的职业数据库,则进一步说明导演工作有开发直播或录影制作、选择稿件制作元素、协调人员活动、监督后期制作等。一般而言,香港电影导演通常有大学学位,有媒体、传播、新闻学、电影制作、演戏或艺术管理文凭等学为尤为理想。[2]除此之外,导演被期待有出色的认知思维、管理、社交、策划执行等能力。[3]在香港,助理导演的月薪约$15,000-$20,000港币;升上高级导演后,平均月薪则有$20,000-$50,000港币。[2][3]在香港,电影导演一般从助理导演做起。不过也有其他管道当上导演,比如接受导演课程、拍摄微电影、从其他职业转型等。[3][4]
香港电影导演的独有特色为“双导演制”或“合导模式”:意指一个电影,由两个不同专长的导演合作执导。这种模式主要优点为利于电影调度和执行、以及教育和提携后晋。[5]
香港电影导演会为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旗下属会成员,是代表香港电影导演的工会组织。主要工作有:“推动香港电影业在艺术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加强香港导演间的联系和沟通、改善会员福利和推广社交活动、以及保障香港电影导演的权益”。[6]每年春季,香港电影导演会会举办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会员会选出最佳导演与新晋导演。
历史
[编辑]香港电影始于1897年,当时莫里斯萨维特教授(Maurice Charvet)从美国把电影放映机器带到香港,并在当地播放影片。1913年,乌克兰裔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香港设立电影公司,并于当年与香港人制作数份短片。但后来布拉斯基回美国后,再也没有来港。香港电影工作也在1920年代陷入停滞。1923年,黎北海和黎民伟兄弟试图拍摄电影,但由于政府不批批准,两人最后只得在广州执导《胭脂》。[7][8]
1930年代,随着香港大环境趋向稳定与电影技术进步,香港的地理与政治优势、观众偏好多样化、以及先前的电影经验,使投资者关注香港作为电影拍摄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电影业以薛觉先执导的《白金龙》、赵树燊与关文清共同执导的《歌侣情潮》为契机,走向黄金时代。这时候活跃的导演有关文清、赵树燊、黄岱、黎北海等。这段时期直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才停止。[7][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环境的变化,令原本粤语片独大的情势产生变化,逐渐分出粤语电影和国语电影。粤语电影以李晨风、李铁、吴回、秦剑、左几、毕虎为主要导演,题材偏向喜剧片、人伦关系;国语电影则偏好古装片、民间故事,代表导演有张善琨、袁仰安、朱石麟、邵逸夫等。[9]
邵氏兄弟的商业成功、以及台湾电影政策的影响下,香港电影走向国强粤弱,类型则延续1960年代,张彻开创的武侠暴力风。[9][10]这个状况直到到1970年代,麦理浩治下的嘉禾公司成立后才有所改变:许冠文的《鬼马双星》捧红了许氏兄弟,也让喜剧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10]此时著名的导演还有程刚、李翰祥、刘芳刚等。[10]1970年代后来演变成香港电影新浪潮,并在1980年代持续扩大。当时香港出色电影继出、类型不拘一格。每年可上百个影片发行。1980年代也因此被称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代表导演有徐克、许鞍华、张婉婷、罗启锐、陈可辛等[11][12][13]
步入2000年代后,在中国资本支持、与SARS疫情冲击下,香港电影开始偏向讨好中国电影市场:资深导演前往中国发展、合拍与复制过去的香港电影,则成为当时香港电影的主流。这时香港电影的套路性强而颇受诟病。[12]直到2010年代后期,以王家卫为代表的新生代电影导演逐渐诞生,香港导演与电影才出现新方向。这些导演的电影片名通常是四个字,因此被称为“四字导演”。四字导演回归本土、偏好社会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且不愿执导讨好性强的商业大片。电影主题则有家人之争、出走、赎罪等。活跃导演有王家卫、何爵天、曾宪宁等。[12][14][15]
列表
[编辑]本列表以香港导演的英文姓氏排序,收录香港电影导演会编纂的《香港电影导演大全1914-1978》与《导可道 非常导 香港电影导演大全:1979-2013》两书中列出的香港导演(统计至2017年)[16][17]。
A
[编辑]B
[编辑]C
[编辑]- 查传谊
- 陈友
- 陈翊恒
- 陈永煜
- 陈果
- 陈嘉上
- 陈庆嘉
- 陈鸿楷
- 陈港生
- 陈家荪
- 陈国华
- 陈国辉
- 陈望华
- 陈木胜
- 陈可辛
- 陈欣健
- 陈铜民
- 张艾嘉
- 张彻
- 张冲
- 张乔夫
- 张曾泽
- 张扬
- 张家辉
- 郑保瑞
- 陈方
- 陈鸿烈
- 陈德森
- 陈大利
- 陈志发
- 陈梓桓
- 程步高
- 郑中基
- 郑思杰
- 郑则仕
- 程刚
- 郑兆强
- 郑丹瑞
- 郑伟文
- 卓翔
- 卓韵芝
- 章国明
- 张之亮
- 张之珏
- 张乾文
- 张坚庭
- 张经纬
- 张婉婷
- 张鑫炎
- 张同祖
- 张瑛
- 朱继生
- 姜大伟
- 蒋家骏
- 姜南
- 乔庄
- 戚其义
- 戚家基
- 钱嘉乐
- 钱国伟
- 钱文锜
- 钱大叔
- 程小东
- 程东
- 招振强
- 邱刚健
- 赵良骏
- 赵崇基
- 楚宾
- 蔡楚生
- 蔡继光
- 蔡洁铃
- 张宝坚
- 周显扬
- 邹凯光
- 周冠威
- 周星驰
- 周华宇
- 朱锐斌
- 朱克
- 徐忠信
- 徐二牛
- 秦剑
- 秦煌
- 锺镇涛
- 锺继昌
- 锺澍佳
D
[编辑]F
[编辑]G
[编辑]H
[编辑]J
[编辑]K
[编辑]L
[编辑]- 赖恩慈
- 黎北海
- 黎大炜
- 林正英
- 林超贤
- 林德禄
- 林建明
- 林坤山
- 林岭东
- 林子聪
- 刘伟强
- 刘香萍
- 刘嘉豪
- 刘克宣
- 刘镇伟
- 刘家荣
- 刘家良
- 刘国昌
- 刘强富
- 刘仕裕
- 刘永
- 刘伟恒
- 刘浩良
- 罗启锐
- 罗卓瑶
- 罗文
- 罗守耀
- 罗永昌
- 李小龙
- 李志毅
- 李化
- 李家荣
- 李华月
- 李公乐
- 李国辉
- 李光耀
- 李力持
- 李修贤
- 李兆熊
- 李兆基
- 李兆华
- 李晨风
- 李添胜
- 李铁
- 李惠民
- 李仁港
- 李元科
- 李子俊
- 李思捷
- 梁普智
- 梁鸿华
- 梁家仁
- 梁家树
- 良鸣
- 梁碧芝
- 梁少坡
- 李翰祥
- 李萍倩
- 李影
- 梁哲夫
- 梁国斌
- 梁成致
- 梁嘉铭
- 林翠
- 林子颖
- 林超荣
- 凌云
- 刘芳刚
- 刘家辉
- 刘晶
- 刘琼
- 廖伟雄
- 罗臻
- 罗志良
- 卢旳明
- 卢敦
- 劳剑华
- 罗杰承
- 罗烈
- 罗马
- 罗舜泉
- 罗维
- 卢雨岐
- 罗恩惠
- 罗耀辉
- 娄贻哲
- 雷宇扬
- 鲁俊谷
- 吕奇
- 陆剑明
- 龙刚
M
[编辑]N
[编辑]O
[编辑]P
[编辑]R
[编辑]S
[编辑]T
[编辑]W
[编辑]X
[编辑]Y
[编辑]Z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脚注
[编辑]- ^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電影方面的創意產業專才. [2025-05-10].
- ^ 2.0 2.1 創意產業、藝術文化、表演藝術 監製及導演. 人才服务办公室. [2025-05-11].
- ^ 3.0 3.1 3.2 監製及導演 - 職業 - VTC Occupation Dictionary. occupation-dictionary.vtc.edu.hk. [2025-05-10] (中文(香港)).
- ^ Indeed 编辑团队. 如何成為導演? 5個方法實現夢想. hk.indeed.com. [2025-05-11].
- ^ 郑政恒. 同門.師徒.大宗師——香港導演的關係圖譜初探. HKinema. 2010-06-20, (10) [2025-05-10] (英语).
- ^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Filmmakers. 屬會成員 Association Members. www.hkfilmmakers.com.hk. [2025-05-11].
- ^ 7.0 7.1 李善汶; 李慧盈. 尋找皇后的光影:皇后戲院和早期香港電影放映. www.ln.edu.hk. 岭南大学. 2023 [2025-05-10] (中文(台湾)).
- ^ 8.0 8.1 吴月华. 香港電影的青葱歲月. www.ln.edu.hk. 岭南大学. 2023 [2025-05-10] (中文(台湾)).
- ^ 9.0 9.1 黄爱玲. 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前言. 香港电影数据库. 康文署. [2025-05-10].
- ^ 10.0 10.1 10.2 郭静宁. 香港影片大全第七卷(1970-1974) 前言 (PDF). 香港电影资料馆. 康文署. [2025-05-10].
- ^ 游静. 【書摘】富貴時代,喜劇之逼人──80年代晚期香港喜劇電影的夢想與夢魘寓言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5-05-10] (中文(台湾)).
- ^ 12.0 12.1 12.2 关伟雄. 窄路如何逢春?港產片屢破紀錄,「四字導演」和香港電影人的改變進行式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5-05-10] (中文(台湾)).
- ^ 【Aperture優雅靈犀】八十年代港產片塑造了我們的審美 -. LifeStyle Journal 优雅生活 (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 [2025-05-12].
- ^ 红眼. 香港新生代導演通宵大對談:我們自己,定義我們的年代. 端传媒 Initium Media. 2023-04-14 [2025-05-10] (中文(繁体)).
- ^ 郭靖言. 【娛事者】香港四字電影新導演的三個主題. 2023-04-26 [2025-05-10] –通过am730.
- ^ 蒲锋 2018.
- ^ 黄国兆 2014.
书目
[编辑]- 蒲锋 (编).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14-1978. 香港: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18-07-18 [2025-04-23]. ISBN 978-988-12666-0-6.
- 黄国兆 (编). 導可道 非常導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79-2013. 香港: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14-07-01 [2025-04-23]. ISBN 978-988-12666-9-9.
延伸阅读
[编辑]- 吴思远. 籌建「香港電影導演會」的背後故事. 明报月刊.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