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贼土匪的一种,指运用骑兵组织的机动力,进行战斗、贸易行为的盗匪团体。其中较具代表性者为清朝末期开始于满洲活跃的马贼,自明代以来即有以骑马射箭而劫掠行人的响马

历史

[编辑]

马贼一词约始于清朝。王度《历年守城记》载:“马贼滕天凤攻破泰安城,杀死官员徐来聘等人。”由于清朝在对东三省的控制能力下降、盗匪增加、治安恶化等因素,中国东北各地民众组织了带有团练巡守队性质的自卫组织。中国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混乱局面加剧,这些自卫组织也开始沦为“马贼”。

马贼重视马术射击等技能,有所谓“以七为局”,会组成七人以上的集团。主要是由籍贯宗族等关系组成,但亦有外国人士(如俄罗斯帝国白俄日本帝国朝鲜等地的驻华侨民)加入。

马贼原则上效法《水浒传》中梁山泊游侠精神,严格禁止强奸或者虐待等行为,甚至于势力范围内也有进行布施贫苦、修桥造路等慈善活动的状况,不过事实上,大多数的马贼纪律并不好。

此外,许多马贼也会接受政府招安,拥有公家番号并成为正规军的一部分。如马占山等马贼头目因而跃升为民国军阀的一员,甚至有张作霖这类成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人,奉系军阀早期的大多数将领与马贼有关。

关东军满洲的控制力逐渐增强后,马贼与日本军的冲突便逐渐加重,也就逐渐形成现今社会对马贼的不良印象。民国初年,为了加强对外蒙古的控制,苏联便扶植满洲当地的马贼对抗日本。而关东军为了扩张势力,也扶植当地马贼进行反共等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满洲国的消失与国共内战的开始,马贼组织也逐渐式微。

著名马贼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