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马厂誓师
![]() | 本草稿尚未提交审核
提交前,请先查阅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下常见错误。 要让草稿被接受,需要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我们强烈不鼓励您创建与您自己、您所在的组织、其对手或其产品相关的条目。如果您仍要这么做,请申报利益冲突。 注意:若您提交之后,本模板出现在页面最下方,表示您已成功提交。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本草稿由Eddy901111dd(贡献·日志)于4个月前最后编辑。 | ![]() |
马厂誓师,为民国初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为讨伐张勋复辟而进行的誓师。
历史背景
[编辑]马厂由来
马厂,又称作天津马厂,位于天津以南约60公里的河北省青县马厂乡,青县以北约8公里处的北运河岸边。因为青县在清代隶属直隶省天津府,所以称天津马厂。原为淮军军营,后根据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之后的《天津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平津周围20里内,驻兵不得超过300人,所以该军营马厂镇成为清政府在天津的重要军事基地,津浦铁路在马厂设有车站。是清末陆军第四镇的驻地。
1913年二次革命,第四镇进驻淞沪,马厂改由新编陆军第八师驻扎。
张勋复辟
1917年5月,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发生府院之争[1]。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张宣战,而国会多数议员反对宣战。黎元洪倾向于国会。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祺瑞离开北京赴天津,声明该总统命令没有总理的副署,依法无效。自5月29日始,北洋系各省督军纷纷宣布独立(史称“督军团叛变”),北京弧悬一隅,此时惟有副总统冯国璋或张勋有力量解决危机。
6月1日,黎元洪电令张勋入京调停[2]。8日,张勋率兵数千抵达天津,以解散国会、另定宪法为条件[3],强迫黎元洪接纳,但代理总理伍廷芳坚拒副署解散国会命令[4],毅然辞职。12日晚,黎元洪只得任命江朝宗为代理国务总理,副署解散命令。14日,张勋入北京,16日,觐见宣统帝。19日,各独立督军答应张勋要求取消独立[5]。
1917年7月1日,张勋同康有为等宗社党、保皇党三百余人穿上清代的冠服,拥溥仪出御太和殿登基,宣布复辟。[6]
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以“讨逆军”为名,征讨张勋。
过程
[编辑]1917年7月1日,张勋利用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府院之争”的机会,率军进京拥立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却遭到全国民众及各地军阀的反对。
段祺瑞看到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逼走总统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以重金和禄位收买了驻天津马厂、廊坊及保定的北洋军,在日本的支持下组织了“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7月3日在马厂誓师。
隔日发布讨伐张勋的通电和檄文。“讨逆军”分兵两路,沿京津、京汉铁路向北京进逼。 7月7日,双方接火后,张勋的“辫子军”一触即溃,退入北京城内,12日,“讨逆军”发动总攻,张勋败逃荷兰使馆。段祺瑞自行复任总理,以"再造共和国"的英雄自居,重掌北京中央政府实权。
参考资料
[编辑]- ^ 袁大卫、陆迪河. 《中國歷史問題精解》下冊. 香港: 现代教育研究社. 1993. ISBN 962-11-2592-8.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File:ROC1917-06-01--06-15政府公報499--513.pdf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PDF). commons.wikimedia.org. [2025-01-13] (中文).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 ^ 国民党. 民國日報 1917.06.12. https://archive.org/details/mgrb-1917.06.12/page/n2/mode/1up?view=theater. 1917-06-12.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File:ROC1917-06-01--06-15政府公報499--513.pdf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PDF). commons.wikimedia.org. [2025-01-13] (中文).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 ^ Peking Daily News. 北京日報 1917.06.21. https://archive.org/details/beijingribao-1917.06.21/page/n1/mode/1up?view=theater. 1917-06-21.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进步党和研究系. 時事新報 1917.07.03. https://archive.org/details/shishi-xinbao-1917.07.03/page/n2/mode/1up?view=theater. 1917-07-03.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