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军事/优良条目/存档
2010年8月9日 |
2011年8月16日![]()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奥里斯卡尼战役。奥里斯卡尼号在1944年于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月下水。海军将奥里斯卡尼号作现代化改建的原型舰,直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改建后奥里斯卡尼号在大西洋舰队短暂服役,然后加入太平洋舰队,参与朝鲜战争。1965年,奥里斯卡尼号开始参与越战,并在战争期间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战争正式结束为止。战争结束后奥里斯卡尼号被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舷号改回CV-34。1976年,奥里斯卡尼号退役,在后备舰队封存。海军最后将奥里斯卡尼号凿沉为人工鱼礁,成为现时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鱼礁。 |
2012年8月10日![]() 十字路口行动是美国在1946年于比基尼环礁进行的核试行动。此次行动一共进行两次核试,包括代号Able的空中核试及代号Baker的水下核试。测试目的是调查核武对水面军舰的打击威力。十字路口行动试验是马绍尔群岛多次核试验的首次试验,并且是第一个对外公开宣布,并事先邀请观众观察者,其中包括一个大型新闻团体。一个95只靶船的舰队比基尼环礁集合,两度遭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同款胖子钚内爆式核武器爆炸击中,每次爆炸产生了23千公吨黄色炸药(96太焦耳)的爆炸当量。十字路口行动的筹办,与美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有莫大关连。早在一战结束后,美国陆军航空勤务队及其沿革组织均主张以制空权为战争首要打击力量,并以此为由,要求成立独立空军。然而陆航主张以远程轰炸机取代水面军舰作海上防卫,并将海军航空兵及其航空母舰置于空军管辖之下时,却因此与美国海军产生极为严重的军种摩擦。是次军种竞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再次加剧:陆航意欲证明核武及战略轰炸将是未来战争的王牌武器,且只有空军远程轰炸机能作有效打击;而海军则欲阻止陆航垄断核武投射权力,并引证水面军舰能够有效抵御核爆。更有甚者,二战后美国军费面临紧缩,美国总统杜鲁门意欲成立美国国防部,统一三军拨款,以裁减冗费,使陆航与海军的矛盾延伸至军费之争。十字路口行动正是双方角力以争取美国国会以至民间支持的结果。在美国军事史以外,十字路口行动在世界历史上同样有重要影响。大众媒体在是次核试获邀在现场采访,使世界公众首次获得核试现场的资讯及片段,而比基尼泳衣更因此而名。不过,十字路口行动同样首次曝露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核试后比坚尼环礁自此不再适居,岛上土著因而迫迁,部族生活陷入危机;辐射使环礁内的海水受到严重放射性污染,而部分靶舰更由海军拖到他处击沉,使多地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最后参与的海军士兵又欠缺防备辐射的意识及装备,使多人在不知情下蒙受辐射病,沦为美国非道德人体实验的受害者。然而上述种种祸害在当时均遭到忽视,并在核试后数十年才陆续为大众所知。 |
2013年3月18日 |
2013年7月1日 |
2013年12月19日 |
2014年4月8日 |
2014年5月13日 |
2014年6月2日 |
2014年11月26日![]() 特伦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6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新泽西州特伦顿市。1776年夏秋季,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爵士率领英国军队在纽约州接连击败乔治·华盛顿率领的的大陆军,并将大陆军经新泽西州驱逐至宾夕法尼亚州,令美国革命陷入危机。不过何奥在追击到特拉华河前时却停止追击,并将英军分散到新泽西州各地防守,再加上后来英军及黑森佣兵驻军到处奸淫掳掠,引发新泽西州起义,使华盛顿有机可乘。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兵分三路强渡特拉华河,突袭特伦顿的黑森驻军。虽然大陆军的三路军队有两路因河道结冰无法渡河,而安全登陆的部队也遇上诸多延误,但这支部队在暴风雪掩护下仍成功发动奇袭。最终,大陆军以轻微的伤亡代价一举俘虏了接近900名黑森佣兵,而黑森佣兵的指挥官约翰·拉尔也在战斗中伤重身亡。特伦顿战役对美国独立战争有关键影响。当大陆军的捷报传开后,革命的理念于北美十三州各地起死回生,而华盛顿又在随后的阿逊平克溪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取胜,并配合平民起义,最后反将英军包围于不伦瑞克市一带。这些事件令英军陷入被动,并丧失了迅速平乱的希望。何奥也被迫向伦敦当局请求更多援军,以在1777年发动新一轮攻势。>> 阅读全文 |
2016年11月2日![]() 乌山战役,或称竹美岭战役,发生于1950年7月5日,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与朝鲜人民军最早的交锋之一。由美军步兵第21团第1营约400名兵员为主力、一个炮兵连为支援的“史密斯特遣队”开赴大韩民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以南的京畿道乌山面,奉命殿后延迟人民军的推进,同时让美军额外兵力抵韩组建更强化的南方防线。7月5日早晨,两军于乌山的竹美岭爆发首波对战,一支配有苏制T34/85坦克的朝鲜人民军战车纵队攻过了特遣队,并继续挥兵南下。当朝鲜坦克突破美军阵线后,史密斯特遣队又对着接近其阵地的5,000名朝军步兵开火,暂时拖住了其行进速度。人民军最终攻克美军侧翼,击垮了美方阵地,史密斯特遣队余部则展开溃退。乌山战役以朝鲜人民军的胜利告终。参战的史密斯特遣队除了装备落伍之外,兵员训练及作战经验亦不敌人民军,而后者的进军虽然因为乌山之战了而受到耽搁,但事后仍通过乌山,击退了后方其他的美军和大韩民国国军部队,一路挺进至韩国最南角的釜山环形防御圈,直到其攻势在当地受挫为止。朝鲜战争结束之后,韩美两国先后于乌山设置“联合国军初战纪念碑”、“联合国军初战纪念馆”等设施,追念此役。 |
2017年4月14日![]() 大君主作战,为诺曼底战役的代号,是盟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入侵德占西欧的军事行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霸王行动正式打响。近1,200架飞机首先发动空降突袭,此后超过5,000艘舰船投入两栖攻击。当日近160,000名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至8月底超过200万盟军士兵已成功登陆法国。1943年5月,同盟国领导人于华盛顿召开三叉戟会议,决定于1944年发动跨海入侵行动。美军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受任为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总司令,英军上将伯纳德·蒙哥马利则受任为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指挥参与本次行动的全部陆军力量。诺曼底海岸为行动目标,美军负责登陆代号为犹他和奥马哈的两处海滩,英军负责登陆宝剑与黄金海滩,加军负责登陆朱诺海滩。为应对诺曼底海滩的特殊状况,盟军开发投入专项技术,包括两个人造港(桑椹港)及一系列特型坦克(霍巴特滑稽坦克)。在入侵发起前数月,盟军发起一系列欺敌计划,称保镖行动,成功使德军对登陆日期及地点做出错误判断。阿道夫·希特勒任命德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负责于大西洋壁垒一带建设防御工事,以应对未来入侵。盟军首日未能达成行动目标,但在6月26日和7月21日分别夺取瑟堡和卡昂,获取关键立足点,并由此逐渐扩展行动规模。8月8日德军发动反攻未果,近50,000名第7军团士兵陷入法莱兹包围圈。8月15日盟军入侵法国南部(代号龙骑兵行动),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30日德军全线撤往塞纳河,霸王行动就此结束。 |
2017年6月9日![]() 威廉·D·波特号驱逐舰(USS William D. Porter DD-579)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以南北战争时美国海军准将威廉·D·波特(1808–1864)命名,爱称“Willie Dee”,先后活跃于大西洋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参与过阿留申群岛战役、菲律宾战役和冲绳岛战役等攻势。在两年的战斗生涯中,波特号大小事故不断,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她曾向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搭乘的衣阿华号战列舰误射鱼雷的尴尬意外。1945年6月10日,威廉·D·波特号在冲绳海域执行警戒任务时遭遇神风特攻队攻击,虽然没有直接撞上,却仍因炸弹爆炸而最终沉没。接连的意外和离奇的击沉方式让她有了个“美国海军最倒霉驱逐舰”的名号。 |
2017年8月3日 |
2017年8月13日![]() 安东尼·克莱门特·麦考利夫(英语:Anthony Clement "Nuts" McAuliffe,1898年7月2日-1975年8月11日),二战军人,美国陆军上将。1944年突出部战役期间,时任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的麦考利夫率领该师坚守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在身陷重围、敌众我寡的绝境下坚持战斗,为其赢得了荣誉。突出部战役胜利后,他继续指挥第103步兵师参与了莱茵兰、中欧等对德攻势。最终于1956年以美国驻欧陆军司令身份退役。他最著名的事迹发生在巴斯托涅战役,当德军以最后通牒逼迫他投降时,他的回复只有斩钉截铁的一个词:“Nuts!(美国俚语“扯淡”)”。麦考利夫于1898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爱尔兰家庭,18岁时(1916年)考上西弗吉尼亚大学。次年,他投笔从戎,进入西点军校,就读士官速成项目,并于1918年11月顺利毕业。此时一战刚结束不久,他曾借机短暂游历了欧洲各国,拜访昔日战场。毕业后的麦考利夫分配到野战炮兵部队,为此他于1920年前往野战炮兵学校,接受必要的训练。之后他在美国本土和夏威夷的日常任务中度过了16年的军旅生涯,至1935年已官拜上尉。美国陆军先后送他前往莱文沃斯堡的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和陆军战争学院进修。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夕,麦考利夫晋升为中校,供职于美国战争部总参谋部后勤司。包括巴祖卡火箭筒和吉普车在内,许多二战列装的新型装备都是在他的监督下开发的。 |
2017年9月6日![]() 劳雷尔·布莱尔·索尔顿·克拉克是一位美国宇航员,曾参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STS-107任务,返航途中因航天飞机失事殉职。在成为宇航员之前,克拉克效力于美国海军,是一位海军航空军医。她于1987年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就读期间,她受到美国海军资助,毕业后参加其训练,于1989年成为海军军医,后获得潜水军医和潜艇军医资格。她最初希望能在潜艇上服役,但受美国海军对女兵的限制而难以如愿,最终于1991年转为航空军医。1996年,克拉克入选美国宇航局第16组宇航员,受训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专家。2003年1月16日,克拉克与其他六位宇航员一同踏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参与STS-107任务。2月1日,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七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之后克拉克获海军追授上校军衔,美国政府和民间也举行了哀悼和纪念活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为克拉克和其他六人授予国会太空荣誉勋章,研究人员以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月球陨石坑和火星山峰。克拉克的家乡和工作过的医院、研究所都以她的名字命名建筑物以示纪念。 |
2017年9月10日![]() 里克·道格拉斯·赫斯本德是美国空军上校、宇航员。他曾参加发现号航天飞机STS-96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107两次太空任务,在第二次任务返航途中遭遇航天飞机失事殉职。赫斯本德自幼向往飞行,4岁起就希望成为宇航员。他在17岁时考取飞行执照,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了美国空军预备军官训练团的飞行员训练项目。1980年毕业后,赫斯本德进入空军,受训成为F-4幽灵II战斗机飞行员。之后转任飞行教官,负责指导F-4E飞行员。1987年,赫斯本德通过试飞员课程,还曾交换至英国皇家空军参与试飞。在空军服役期间,赫斯本德共驾驶过40余种机型,飞行时间超过3,800小时。1994年,赫斯本德在四次提交申请后终于成功入选美国宇航局第十五组太空人,接受训练后成为飞行员宇航员。1999年5月27日,赫斯本德以飞行员的身份参与了发现号航天飞机STS-96任务,负责驾驶航天飞机。此行向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大量物资,还实现了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对接。次年,赫斯本德入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107任务,担任指令长。哥伦比亚号于2003年1月16日升空,2月1日在返航途中失事解体。赫斯本德和任务中的其他六位宇航员全数遇难。之后美国政府和民间举行了哀悼和纪念活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为赫斯本德和其他六人授予国会太空荣誉勋章,研究人员以他的名字命名天体及表面地貌。赫斯本德的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机场,美国宇航局天鹅座6号任务中的飞船也命名为“里克·赫斯本德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