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
科: | 鲑科 Salmonidae |
属: | 鳟属 Salmo |
种: | 大西洋鲑 S. salar
|
双名法 | |
Salmo salar Linnaeus, 1758
| |
![]() | |
大西洋鲑的分布 |
大西洋鲑(学名:Salmo salar,英语:Atlantic salmon)有些文献称安大略湖鲑[2][3](Lake Ontario salmon),作为食用鱼时俗称三文鱼,是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水系的一种广盐性辐鳍鱼,是鲑科鳟属分布最广的两种鱼类之一(另一种是褐鳟),也是鳟属唯一能在北美洲找到原生鱼群的一种。
大西洋鲑是水产业经济鱼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鲑鱼,成鱼尺寸平均90厘米(35英寸),大型个体可至110—150厘米(43—59英寸),重达40千克(88磅)以上[4][5],是整个鲑科体型第三大,仅次于哲罗鱼属的哲罗鲑和麻哈鱼属的帝王鲑。
名称
[编辑]大西洋鲑在北美原自然分布于今新斯科舍省一带,当地的Mi'kmaq语称之为“p(ə)lamu”(普通个体)或“(ə)pqalmawj”(黑色个体)。
冰岛语、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和英语中均有对该种鱼的原生词汇lax或laks(同源于俄语:лосось和德语:Lachs),并可追溯到原始印欧语中的大西洋鲑*laḱs-,但今天英语中对大西洋鲑常用的叫法“salmon”与其学名一样均来自于拉丁文中与该鱼无关的词汇。有指其种加词的拉丁文意思是“跳跃者”[6],但也有认为是“海水的住客”。
特征
[编辑]大西洋鲑幼鱼的颜色与成年的不同。当它们仍在淡水生活时,身体上有蓝色及红色斑点。当它们进入海水后,它们就会呈银蓝色。最容易辨认它们的是其侧线上的黑色斑点。当它们进行繁殖时,雄鱼会呈浅绿色或红色。它们呈梭形,有发育完好的牙齿。除了脂鳍外,所有的鳍都有黑边。
食性
[编辑]大西洋鲑鱼苗在出生数天内就会开始觅食。在完全吸收卵黄后,它们会开始猎食,主要吃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包括石蚕蛾、蚋、蜉蝣及石蝇。[4]当它们足够大时就会在河床及水流中觅食细小的鱼类。有些甚至会吃其他大西洋鲑的卵。
成年的大西洋鲑会吃较大的食物,包括黵乌贼、玉筋属、端足目、北极甜虾及鲱属。它们此时的生长率甚高。[4]
行为
[编辑]大西洋鲑的鱼苗及鱼秧有指是地盘性的,因为它们会保卫领地。虽然它们有时会互相攻击,但对于其社群架构却不明。它们很多时会组成群落,尤其是在离开流域的时候。
成年的大西洋鲑比其他鲑鱼较具攻击性。它们在北太平洋成为了入侵物种,会攻击大鳞大麻哈鱼及银大麻哈鱼。[4]
繁殖
[编辑]
大西洋鲑在这些河流进行繁殖:在西欧,由北葡萄牙北至挪威、冰岛及格陵兰;在北美洲东岸由美国康涅狄格州北至加拿大北拉布拉多。那些游离水产养殖场的大西洋鲑在英属哥伦比亚通往太平洋的河流流域出没。它们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对出的海洋,并会回到其出生的河流。[4]于19世纪前,它们也有在纽约州中部出没。但因建造奥斯威戈河(Oswego River)水坝而断绝了它们的产卵地,继而从当地绝迹。
大西洋鲑会在河床碎石间筑“巢”。雌鱼强壮的尾巴会在碎石间制造回流,再在河床挖出陷坑。雌鱼和雄鱼会分别在陷坑的上游产卵及排出鱼精。雌鱼会再一次使用其尾巴,拌动碎石覆盖陷坑中的卵及鱼精。大西洋鲑是多次繁殖的,即它们不会在产卵后死去,而是会恢复自己,回到海洋生活并重复产卵的过程。[5][7]
生命周期
[编辑]大部分大西洋鲑都是溯河回游的[5],即它们大部分时间会在海水中生活,但会游到其出生的淡水河流产卵,幼鱼也会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经历几个阶段。
大西洋鲑并不需要海水,在北半球有许多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种群(即“陆封型”),其中包括曾经生活在安大略湖已灭绝的一个种群,现今复育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果[8][9]。最近的研究表明,该种群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在该湖的流域内活动[10]。在北美洲,另有一种称为安妮克鳟的群落。
淡水阶段
[编辑]
大西洋鲑介乎1-5岁间都是在淡水阶段。在南部河流(如英吉利海峡)的幼鱼只要1岁大就会离开,但在较北地区的(如苏格兰)则要超过4岁大才会离开。平均离开的年龄则与超过7℃水温有关。[4]
在鱼苗阶段,它们会留在繁殖地,并会吃卵黄余下的养份。其鳃于此时会发育,且会主动猎食。到了鱼秧阶段,它们会成长及最终会离开繁殖地到较多猎物的地方寻找食物。成长到幼鱼的阶段,它们就会准备游到大西洋中。不过此时它们最易受到掠食。接近40%会被鳟鱼所吃,其他掠食者还包括其他鱼类及鸟类。
海水阶段
[编辑]
当幼鱼长大后,它们就会开始进入海洋的旅程,旅程往往始于3月至6月间。它们会按水域的盐度来进行迁徙。
大西洋鲑离开出生的河流后的1-4间发育很快。它们一般会迁徙到格陵兰西部对出的大陆板块。这段时间它们会受到人类的捕猎,小头睡鲨、鳐科、鳕鱼及大比目鱼的掠食。一些海豚曾被发现玩弄大西洋鲑的尸体,但是否会吃它们曾不明。
大西洋鲑长大后会游回自己出生的淡水流域。当回到出生的河流后,它们就会停止进食待产。虽然它们如何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仍然不明,但有指它们是循着气味而回到此地。当它们重达250克后,鸟类及多种鱼类都不能再掠食它们,但海豹则除外。大西洋鲑在此时的生存率介乎14-53%之间。[4]
饲养
[编辑]在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国、法罗群岛、俄罗斯及塔斯曼尼亚都是大西洋鲑的主要养殖地。大量的大西洋鲑离开笼子,若进行繁殖则会降低遗传多样性及引发低生存率。在北美洲西岸(尤其是阿拉斯加及加拿大),非原产的大西洋鲑成为了入侵的威胁。它们与当地的鲑鱼争逐资源,传染疾病及杂交。
保育组织
[编辑]北大西洋鲑鱼养护组织(North Atlantic Salmo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是一个由加拿大、丹麦、欧盟、冰岛、挪威、俄罗斯及美国组成的国际机构。成立于1983年,目的是透过国际间的合作协助保护大西洋鲑,其总部设于爱丁堡。[11]它们致力收复大西洋鲑的栖息地及提倡保育大西洋鲑。
参考
[编辑]- ^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Salmo sala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2010-12-20] (英语).
- ^ Guiry, E., Needs-Howarth, S., Friedland, K. et al. Lake Ontario salmon (Salmo salar) were not migratory: A long-standing historical debate solved through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Sci Rep 6, 36249 (2016). https://doi.org/10.1038/srep36249
- ^ Bureau of Sport Fisheries and Wildlife. Technical Papers of the Bureau of Sport Fisheries and Wildlif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Bureau of Sport Fisheries and Wildlife. 1970.
- ^ 4.0 4.1 4.2 4.3 4.4 4.5 4.6 Shearer, W. The Atlantic Salmon. Halstead Press. 1992.
- ^ 5.0 5.1 5.2 The Audubon Society Field Guide to North American Fishes, Whales & Dolphins. Chanticleer Press. 1983: 395.
- ^ Barton, M: "Biology of Fishes.", pages 198-202 Thompson Brooks/Cole 2007
- ^ Heen, K. Salmon Aquaculture. Halstead Press. 1993.
- ^ the Ontario Federation of Anglers and Hunters. Lake Ontario Atlantic Salmon Restoration Program.
- ^ The Return of the Atlantic Salmon (PDF). The Riverwood Conservancy.
- ^ "Study sheds light on extinct Lake Ontario salmon". Toronto Star, 9 November 2016, page GT1.
- ^ 存档副本.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