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魔琴/论述/讨论排版最佳实践
外观
![]() |
![]() | 本用户页正在大幅修改,持续时间“两个地质年代宙”,请勿在此期间编辑。 当重大编辑结束或暂时停止编辑时,请移除本模板。您可于编辑历史中查看添加本模板的编者。 本模板是为了避免编辑冲突,请于本次重大编辑结束后立即移除本模板,让其他编者能继续编辑本用户页。 致其他编者:当本用户页最后编辑时间(90日11时16分49秒前,刷新)距今超逾“两个地质年代宙”,请直接移除本模板即可。 |
![]() | 本页简而言之:排版要易懂。 |
讨论是维基百科协作的重要一环,合理的排版流畅讨论的必要条件。本文尝试给出讨论排版的最佳实践。
工具
[编辑]- 使用现代的讨论工具:请在参数设置中启用讨论页功能,或者引用Convenient Discussions等现代的讨论工具。这些工具会自动帮您排版。
标题
[编辑]- 恰当的讨论标题:概括性的标题应该更为明确,在客栈的标题不应该起“修订某某方针”的标题,否则存档到对应方针的讨论页时,标题“修订某某方针”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 注明原标题:修改标题后,应该使用{{Formerly}}注明原标题,以保证链入有效。人身攻击等明显不恰当的标题除外。
回复
[编辑]- 新起一行:回复他人时,应该新起一行。不要起两行,这会截断
<dl/>
元素,导致无障碍问题。 - 向右缩进一格:回复他人时,应该向右缩进一格:在源代码模式下,要原样复制回复对象的前导记号,并在末尾添加一个缩排记号
:
。不要缩进多格,这会导致无障碍问题。也不要不缩进,特别是在回复楼主时,如果你不缩进,接下来的人就不知道该在哪写回复了。 - 按时间顺序排列意见:如果已经有人和你回复同一条消息,请将您的留言排在所有同类留言之后。如果十分有必要紧跟着该信息(如翻译),请缩进两格(不推荐)或采用其它文字格式以提醒。
- 标注编辑冲突:如果您编辑完您的回复后,系统提示编辑冲突,显示其他人已经抢先回复了同一条消息,请将您的留言排在那条抢先的留言之后。建议在您的意见开头(缩排记号之后)补上{{subst:ec}},以标注您遇到了编辑冲突。
- 缩排记号:回复别人时,除非在评选,否则不要使用无序列表
*
,而应使用缩排记号:
。更不要使用有序列表#
。不过,如果前导记号是无序列表*
,建议用亦用无序列表*
缩进,以有利于无障碍。 - 反缩排:缩排层级太大时,请考虑用{{Outdent}}反缩排。否则在手机等窄屏幕上将无法阅读。
- 不回复长缩排中段的留言:在讨论白热化的大层级缩排讨论串中,不要尝试回复中段的留言。争执双方可能已经略过这个话题,别人查看您的留言时需要找半天您在回复谁,而且还会影响到可能的反缩排。如果您确要回复,建议在低层级中(甚至新开一个分节)通过引用的方式回复。
- 同上:当你想说“同上”时,注意留言的位置,避免读者对“上”指哪条留言而感到疑惑。建议你的留言和你“同”的留言处于同一层级(即,回复同一条消息)。如果暂未有人回复你“同”的留言,也可以回复之。切不可跨讨论串(讨论分支)“同”,否则其他留言插入以后就不知道你在“同”哪条留言了。
组织留言
[编辑]- 列点:长留言建议分段或者列点。列点应使用有序列表
#
或者无序列表*
。 - 保持缩进格数:您一开始缩排了几格,您的签名所在的行也应该缩排几格。不要写着写着增加或减少缩排格数,讨论小工具并不擅长于处理这样格式的留言。
- 不要说出高等级标题:您的留言不应该包含高等级标题,这包括
<h2>
(==
)级别的标题,也包括不低于您留言所在标题级数的留言:譬如您在四级标题(====
)下留言,您的留言就不应该包含四级标题本身,更不能包括三级、二级标题。如果您确实需要引用高等级标题文本,请使用{{比较条文}}或者更泛用的{{fakeh2}}系列模板。 - 子标题都签一遍名:如果您一笔编辑开了很多子标题供社群逐议题讨论,不应该只在最末尾签名,请在每个子标题下签名,特别是当子标题下还有您的留言时。当各个子标题涌入其他编者的留言后,没有紧跟着您签名的意见会被冲散,没人知道是谁说的。不过,如果您的子标题只是用于分割您的论述,并无逐节讨论的用意,则不需要逐节签名。
引用
[编辑]- (待编修)blockquote会生成截断列表元素的块级元素,导致签名顶格,此时签名行的代码应该重启一行,并保持缩进格数。
- (待编修)不要为别人的留言挂上“来源请求”等行内标注模板。
脚注
[编辑]通知
[编辑]- 提及:按下“回复”按钮并不能让回复对象收到通知。如果您需要对方查收、回复您的留言,请使用{{ping}}模板提及之。当您的提及消息位于句末,请改用{{ping2}}以去除模板末尾的冒号。
- 大量提及:请不要大量提及。如果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注意一则留言最多只能提及50人,见mw:Manual:Echo。您需要分多则留言来实现。
- 隐式提及:如果您不希望显示提及的讯息,可以用{{noping}}。
- 通告:提及通知可以关闭。如果您迫切需要确认某人知晓某事,请在对方的讨论页留言。可以使用{{subst:talkback/auto|需要回复的页面}},该模板({{talkback}})亦在Twinkle的“通告”功能中提供。另外,IP用户也只能通过讨论页通告联系。
- 反提及:如果您想链接某人的用户页,但不想提及他,请使用{{unping}}。
修改自己的留言
[编辑]讨论的关闭与重开
[编辑]- 关闭讨论:一般的讨论任何人都能关闭,一般用存档模板({{archive top}}和{{archive bottom}})标记。存档模板标记表示拒绝更新的发言,如果没有如此宣示的需求,建议不用标记存档。
- 非管理员关闭讨论:管理员布告板、存废讨论等一般由管理员关闭讨论的版面,若您不是管理员而欲关闭讨论,请撰写结案意见并务必用{{subst:nac}}模板标记。
- 重开讨论:如果您对关闭讨论有异议,可以删去存档模板径行重启。如果结案人在存档时写下了留言,请您保留下来。通行的做法是,在讨论串的末尾划一道分割线(语法为
----
或<hr>
),并将原结案人的留言移到分割线以后,不要缩进。请您撰写重开讨论的理由,留言缩进一格,紧跟在原结案人的留言以后。您的留言最好以“重开”二字开头,以提示此讨论串的状态。 - 不应重开的情况:部分讨论板要求由管理员结案后不应该重开。请遵守各讨论板的指示。
- 评论已关闭的讨论:一般来说已关闭的讨论串不要再继续回复。如果您确实想回复但不愿意重开讨论,可以在{{archive bottom}}后发表评论。但这样,这则讨论串就不会被机器人识别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