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WUXIAOTONG Bancy/Peace flag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页面是我创建的用户子页面,但我邀请任何感兴趣的编辑者对其进行编辑和改进。谢谢!

国际和平旗的设计方案之一

该条目介绍的是和平旗的设计方案。

白边国旗

[编辑]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白旗通常被认为是投降、休战或停火的旗帜。白旗首次用于此种场合的记载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1861年美国内战期间,反战运动也曾使用过白旗。[1][2]1891年,在罗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和平大会设计了通用的和平旗图案,即本国国旗,外加白边,象征非暴力解决冲突。美国和平协会[3]和世界和平联盟[4]使用了该图案(尽管未正式采用)。该图案由亨利·佩蒂特设计。[5]

支持康考迪亚工党的旗帜

[编辑]

19世纪90年代,旅居美国的科拉·斯洛科姆·迪·布拉扎(Cora Slocomb di Brazza Savorgnan,即布拉扎伯爵夫人)发明了一面通用的和平旗,该旗由黄、紫、白三条直立的条带组成,后来成为国际和平局的和平旗。[6]最初,中间条带上有一个复杂的符号:“一面盾牌……上方是一男一女紧握的双手,由一对鸽翼支撑,鸽翼上悬挂着一颗白色星形;盾牌上可以印有采用该旗帜的协会选择的任何图案,或者仅仅是旗帜使用者的登记人数,或者印有“为了和平,我工作”的座右铭;这句座右铭也可以印在盾牌下方旗帜上的一条绶带上,或者印在旗杆(蓝色,象征希望)上的一条白色飘带上,白色飘带上方是一颗星形,另一条白色飘带上印有使用该旗帜的协会或个人的座右铭”。[7]这面旗帜于1896年被国际妇女理事会采用。1904年,它失去了复杂的设计,变成了一面简单的三色旗。[8]

地球旗

[编辑]
世界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旗

俄亥俄州扬斯敦的卫理公会牧师詹姆斯·威廉·范·柯克(James William van Kirk)设计了第一面世界和平旗帜,旗帜图案为地球,由彩虹条纹、星星和地球组成。1913年和1929年,他带着这面旗帜在欧洲进行了和平之旅。[9]他周游世界,宣扬“人类之手足情谊和上帝之父”的理念。[10]世界和平大会最终采用柯克设计的旗帜作为其官方世界和平旗帜,随后美国和平协会和其他团体也采用了这面旗帜。旗帜由“蓝色底色上点缀着地球,上面布满白色星星;一条白色带穿过地球,左侧被分割成一个光谱,代表着人类的多样性——虽然彼此不同,但和平地团结在一起”。[11]旗帜上还绘有环绕地球和光谱的46颗星星。1938年,柯克发表了自传《比小说更奇怪:四次环游世界,世界国旗的设计者,世界建设者,80岁时重新开始生活(Stranger than fiction: four times around the world, designer of world flag, a world builder, at 80 years makes a new start in life)》。

和平旗帜

[编辑]

和平旗帜是洛里奇协定的象征。该公约是第一部致力于保护艺术、科学机构和历史古迹的国际条约。[12] 该公约于1935年4月15日签署。和平旗帜是由尼古拉斯·洛里奇提议的,旨在签署一项保护文化价值的国际公约。

彩虹旗

[编辑]

近期最常见的设计是一面代表和平的彩虹旗,它于1961年在意大利的一场和平游行中首次使用。这面旗帜的灵感来源于反对核武器示威活动中使用的类似彩色旗帜。之前的版本以巴勃罗·毕加索绘制的鸽子为主题。[13]最常见的版本有七种颜色——紫色蓝色天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并用粗体字样印上意大利语单词PACE,意为“和平”。它因2002年的“Pace da tutti i balconi”(每个阳台都充满和平)运动而流行起来,该运动旨在抗议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争。当时,它的使用遭到了意大利LGBT群体的批评,因为它与LGBT六色彩虹旗(最初于197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设计,并于几年前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骄傲节庆祝活动中开始定期使用)过于相似。[14]意大利所有城市的市民都在阳台上悬挂这面旗帜,以示反战。它的使用也传播到了其他国家,意大利语版的“和平旗”(Pace)有时(但并非所有国家/地区)会被当地语言的相应译文所取代。据国际特赦组织称,制片人弗朗哥·贝尔西托(Franco Belsito)18年来每年生产约1000面旗帜,突然之间,他不得不应对数百万面旗帜的需求。[15]常见的变化包括将紫色条纹移到天蓝色条纹下方,并在顶部添加白色条纹。七色和平旗不要与类似的六色同性恋骄傲旗混淆,后者没有天蓝色,颜色顺序相反,顶部为红色。

和平旗倡议

[编辑]

和平旗倡议旨在在国际和平日将所有国家团结在一个共同的象征之下。[16]虽然和平的象征有很多,例如橄榄枝鸽子,但联合国并没有正式采用世界和平旗帜。该倡议提议,在每年的9月21日这一天,每个国家都升起一面全白的国旗,以象征我们同舟共济。2013年,哥伦比亚、赤道几内亚和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正式同意支持“和平旗”倡议,在9月21日升起各自国家的无色国旗。该倡议因其对和平的贡献,在2012年获得了D&AD(设计和艺术指导)“白铅笔”奖提名,以支持“和平一天”活动。

厄瓜多尔和平旗
哥伦比亚和平旗
赤道几内亚和平旗

最大的和平旗

[编辑]

第一面大型和平旗帜由“GPace——青年和平”协会于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在意大利雷契,萨伦托的莱切制作。旗帜尺寸为21米 × 40米(70乘130英尺)。三年后,这一纪录被打破。2012年9月21日,比利时和平组织[17]根特历史中心制作了一面大型和平旗帜(尺寸为30米 × 50米/100乘165英尺)。此次活动旨在强调解除武装的呼声,为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

图集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American Annual Cyclopedia and Register of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Year. CONNECTICUT.. 1864 [2025-04-29] (英语). 
  2. ^ Barnum, Phineas Taylor. Struggles and Triumphs: Or, Sixty Years' Recollections of P.T. Barnum, Including His Golden Rules for Money-making. POLITICAL AND PERSONAL.. Courier Company. 1889 [2025-04-29] (英语). 
  3. ^ American Advocate of Peace. AMERICAN ADVOCATE OF PEACE.. American Peace Society. 1892 [2025-04-29] (英语). 
  4. ^ The Advocate of Peace. THE ADVOCATE OF PEACE.. American Peace Society. 1894 [2025-04-29] (英语). 
  5. ^ Peace flag, 2025-03-29 [2025-04-29] (英语) 
  6. ^ Peace flag, 2025-03-29 [2025-04-29] (英语) 
  7. ^ States, 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 of the United. History and Minutes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 of the United States, Organized in Washington, D.C., March 31, 1888. History and Minutes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 of the United States, Organized in Washington, D.C., March 31, 1888. E. B. Stillings & Company. 1898 [2025-04-29] (英语). 
  8. ^ School Arts Magazine. School Arts Magazine, Volume 7. Davis Publications. 1908 [2025-04-29] (英语). 
  9. ^ Glaudemans,Corien (16 October 2009). “Een vredesapostel uit Ohio”. Den Haag Centraal (in Dutch).. www.haagsebeeldbank.nl. [2025-04-29]. 
  10. ^ Peace flag, 2025-03-29 [2025-04-29] (英语) 
  11. ^ Peace flag, 2025-03-29 [2025-04-29] (英语) 
  12. ^ megan. Background. US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 [2025-04-30] (美国英语). 
  13. ^ La vera storia della bandiera della pace - Notizie storiche sulla bandiera della Pace, la bandiera Arcobaleno della Pace. web.archive.org. 2007-02-05 [2025-04-30]. 
  14. ^ Flags. Gilbert Baker. [2025-04-30] (美国英语). 
  15. ^ Det nytter! | Amnesty International Norge. amnesty.no. [2025-04-30] (书面挪威语). 
  16. ^ Gencheva, Yuliyana.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Assembly "Banner of Peace": A Case Study of Childhood under Socialism. | EBSCOhost. openurl.ebsco.com. 2012-03-01 [2025-05-13] (中文(中国大陆)). 
  17. ^ Vrede. vrede.be. 2025-05-04 [2025-04-30] (荷兰语). 

参考书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和平符号 Category: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