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
外觀
![]() |
不選擇在教育部分配的學區就學,而選擇遷學區到其他更加優質或示範性的學校就讀。此現象中國大陸主要發生於幼兒園至大學,而臺灣發生於國小與國中。
原因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 一般是指因為某些中考、高考或小升初後。學生分數未達到、學區所在的學校不滿意、無法在滿意的學校學習情況下,校方推出計劃外方案,對申請學生進行單獨的選拔的現象。造成的原因是由於上學的壓力和就業水平的降低。
- 通常是聽聞其他校區之學校名聲較佳或是原本學區之學校風評不佳等其他多種因素,進而造成擇校現象發生。
擇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不公平,少數名校集中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
特徵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臺灣
[編輯]- 就學區的學校風評不佳,多為當地耆老或住民早期體會得知的,不過仍有學校與中央、地方政府正在致力反轉此現象。
- 學校有特別吸引的特殊班級。如美術班、體育班、音樂班等。
正面評價
[編輯]- 推動學校辦學實力,不光依靠政府經濟支出,有利於改善辦學條件。
- 有利於建設良好的教師資源,水平高的教師得到學校的尊重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優化教師隊伍,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負面評價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揭密江西临川一中高考神话:38人考上清华北大-一中,学生,临川. 北方網. 2007-09-10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8) (中文).